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2022年10月10日02:47:25 熱門 1844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最近有朋友跟老藝術家抱怨,自己在英國留學口語能力沒變多強,單單就習得了一個癖好,每天只要外出,逢人就忍不住要say sorry——

「你知道嗎?你在英國只要住上一年,就能知道在英國蔓延一種很奇怪的空氣,逢人開口就說sorry。」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開口就抱歉似乎已經融入到每個英國人的血液當中,就跟他們見面就要聊天氣那樣約定俗成。

老藝術家還聯想到日本。毫不誇張地說,日本人的一天,就是在各種道歉與被道歉中度過的——

一見面打招呼就能聽到他們點頭哈腰說「sumimasen(不好意思)」。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跟老藝術家設想一個情境:要是一個英國人碰上了一個日本人,豈不是天天都要上演互飈sorry的道歉戲碼?真說不好誰能在這次道歉大戰中勝出。

道歉是一種文化,但開口必道歉這種癖好,到底是從哪來的?

英國人一天不say sorry都嘴癢


要是你去到英國,最快解鎖與陌生人交流的方式,不是開口就聊天氣,而是一句「I'm sorry about the rain.」(我真為下雨天感到抱歉)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是的,一開口為天氣感到抱歉,包你在英國人生地不熟也能通暢無比。

最近一次對1000多名英國人的調查表明,普通人平均每天都要說大約8次「對不起」,而且其中有八分之一的人,一天會道歉高達20次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英國人濫用sorry的程度,已經到了有點紳士病態的地步。走在路上和迎面的人相距還有一米,就聽到他說sorry,不必大驚小怪,那只是他們的口頭禪。

有些地方顯得非常不合時宜,就算被陌生人撞了一下,或者被踩腳了,他們還能脫口而出sorry;一不小心撞了路燈還不由自主說sorry,這難道是說給自個兒聽嗎?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sorry」這個詞的起源可追溯到古英語「sarig」,它的意思是「憂慮的、傷心的或充滿了悲傷」。

別以為這只是西方國家都為表禮貌紳士而慣用的口頭禪,根據哈佛大學的調查顯示,英美兩國對於say sorry這件事情上,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對錯的真理線劃分不同——

美國人覺得,sorry要用在真的為錯誤行為道歉,而對英國人來說,sorry根本是下意識的條件反射,真不見得有多少真正悔過的意思。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愛道歉其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懊悔,更多是出於表達同理心,是人際交往中更消極的「負面禮貌策略」。

英國社會交際中向來崇尚保持距離,為他人和自己留出私人空間,以防互相侵犯,儘可能不要吸引他人注意到自己,隨口道歉只是再常見不過表示尊重的方式。

畢竟說完sorry,他們只想優雅地喝口茶而已。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時不時說對不起,其實不是在於對方,而是更偏重於自己要保持一種規矩和距離,以及不會處於尷尬的境地。

至於到底雙方處於什麼樣的關係,以及對方有沒有真正接收到你的sorry 訊息,並沒有那麼重要。

要說能與英國人匹敵的,深受英式sorry文化殖民影響的,就是加拿大人了。在道歉這件事上他們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早在5年前,加拿大統計局就在推特上發佈了「平均每天加拿大人要使用多少次對不起」的數據,45000次這種數字簡直難以不可思議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加拿大甚至開了間叫「sorry coffee」的咖啡店


道歉理由神叨叨,連加拿大人都給自己嚇到:「為某人留了門而道歉」、「為沒有給某人留門而道歉」,甚至還有「為沒有給自己留門的某人道歉」.......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當一個加拿大人撞到桌子的時候說了句sorry,都搞不懂自己是給那張桌子道歉還是自己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當一個加拿大人都能對撞到的牆說對不起的那一刻,連自己都能感受到流淌在血液里的加拿大DNA


他們向來缺乏核心身份認知,主流價值相對模糊,於是懷揣着更謙卑平和的態度立足於世界。

加國不僅愛道歉,還愛到將道歉入法,變成了《道歉法案》里的規範。

但這就尷尬了,一旦現實中發生爭執,脫口而出的sorry就可能被當做呈堂證供,這對加拿大人來說太艱難了。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加拿大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sorry

一言不合就道歉,日本人活得真累


要是英國人和加拿大人互飈sorry,對不起,日本人在一旁先跪為敬。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一言不合就抱歉」,逢人打招呼就常說「すみません(sumimasen)」,即我們常用的「不好意思打擾了。

愛看日劇和日漫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樣的場景:當要進房間的時候,不管房間里有沒有人,有的甚至不管是不是自己家裡,都先說一聲「打擾了」,就跟我們中國人見面打招呼就問「吃了沒」一樣自然而然。

曾有人統計過中日電視劇里道歉語出現的頻率,結果發現在現代劇的樣本里,日劇每小時出現12次道歉語,而我們的國產電視劇則出現4次。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日劇《半澤直樹》,最後收視率創42%高峰的經典謝罪結局


日本人的道歉的方式,據BBC統計至少有20多種。日本人道歉可以從身體的等級劃分看出來,你看他們就連道歉的姿勢,都能發明比如土下座、土下埋等等誇張的方式。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日本人的道歉,按身體分等級秩序


道歉文化在日本根深蒂固的現象,可以說是非常發達的,我們通常只想到有事後道歉這一說法。但日本人,幾乎永遠在道歉。

當他預知自己的行為會給對方添加不方便的麻煩時,通常都是事前道歉;還有重複道歉,一件過去很久的事情,再次遇到當事人,仍舊向對方不斷道歉多次;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2011年「燒肉酒家惠比壽食物中毒事件」創辦人勘坂康弘跪地謝罪


日本人愛召開謝罪記者會了,平成時代的謝罪記者會簡直多如牛毛。第一個召開謝罪記者會的,就是已故男星丹波哲郎。

在1989年(平成元年)的「不貞記者會」上,當時66歲的他,與51歲的女星發生婚外情,還有14歲私生子,被八卦雜誌踢爆。

他在謝罪記者會上說「真的、真的,都是真的。」成了藝能界謝罪記者會的「最佳典範」。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最嚴重的,算是代位道歉或是連坐道歉,即企業里上司要替下屬擔責道歉,或者引咎辭職公開道歉;

如果是公眾人物犯錯,通常道歉都要召開記者招待會,這時候可能連累到家人都要出來一齊擔任鞠躬道歉,以求原諒。

比如日本老牌女星高畑淳子就曾當眾替兒子謝罪。兒子22歲,因性侵指稱被逮捕,後來未被控罪獲釋。

但是,法律程序還沒開始,淳子就出面告訴公眾,她必須對兒子的性侵指稱負部分責任,這種公開謝罪的記者會早在日本是見怪不怪了。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日本的道歉情結,歸根究底來源於「恥感文化」。在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一書里就有說到西方的「罪感文化」與日本的「恥感文化」的差別。

與英國人道歉的隨性不同,「Sumimasen」代表着日本人總是小心翼翼看人臉色的外界道德約束的壓力。

最近熱播的日劇中《凪的新生活》就有相近的說法,叫「讀空氣」。大部分的日本人總會習慣注意周遭環境以及人的眼色行事,察覺人際交往的微小細節,不說道歉就難以在這樣的集體社會環境下生存。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在日本空氣是用來讀的,而不是用來呼吸的


日本人當然對這樣的龜毛還是自知的,早在6年前就有一部專門以道歉為題材的搞笑電影《道歉大師》,說的就是一個謝罪師怎麼專門傳授教導需要的人道歉的妙方。

影片用戲謔的喜劇手法調侃日式過度的道歉方式,比如「120%的錯事,要用150%的力量來說道歉」「100度的鞠躬禮加連續20秒鞠躬」的道歉姿勢。

誇張是誇張了點,但日本人好在能自嘲。知道這樣被道歉奴役的人生,真活得又慫又累。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日式道歉文化其實也在影響着曾被日本殖民的台灣。去過台灣的基本上都會聽他們說「不好意思」聽到耳朵起繭。

就連說「我愛你」前面都要帶着「不好意思」,只因為他們真的覺得說這一句話很害羞。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加上儒家道德教化以和為貴,避免發生衝突的雙重文化影響,台灣也有很多習慣替別人道歉的保姆,一直在被「不好意思」這四個字牢牢支配着。


脫口而出的道歉,真的是道歉嗎?


我們腦補一下,如果一個日本人碰上一個英國人,前者不停鞠躬說不好意思打擾了,後者連忙接上oh sorry,是我要對你的態度而感到抱歉……

行了,這個劇集估計長到我們中國人沒法看,對嗎?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我們國產電影和國產劇都教你,道歉沒什麼用,還不如行動起來

的確在很多外國人看來,相比起日本和英國人,我們國人似乎是最不愛道歉的民族。道歉對我們來說意味着沒面子,通常在真的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還會用很多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解釋一番。

比如上班要是遲到了,我們總會用很多天氣、堵車、事故等等理由解釋,頂多最後才帶一句道歉,真是抱歉啊。

「對不起」對外人都很難說出口,更何況是身邊親近的人。不像英國人沒有這種人際包袱,脫口而出的sorry不需要語境,就跟打噴嚏一樣順其自然。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相比起日本,我們的道歉包袱又沒那麼重,日本人的出發點和語境更為複雜,他們更多出於在集體社會中挽留自己在外界的禮儀面貌。

我們在道歉前習慣分清雙方責任和對錯,但日本人不一樣,不管這件事本身誰負有責任,就算沒錯都道歉,因為這是一種重塑關係的靈丹妙藥。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一個是將「對不起」隨時隨地掛在嘴邊,一個是將道歉奉為日常生活中必須習得的道德秩序。那麼容易就能脫口而出的道歉,真的是道歉嗎?

一項根據社會學家所做的調查顯示,當你開口說「sorry」時,你的請求已經被接受了一半。

儘管有些要求其實並不是那麼合理,但只要順口說一句道歉,就會固定形成一種思維方式——「既然對方都道歉了,那就原諒他吧。」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愛把道歉掛嘴邊的人,事後到底有沒有對行為負責,如果覺得道歉這種低成本策略可以挽回,誰會看重道歉的責任和行動?

道歉文化發達的社會,其實道歉的意味早就被濫用變輕飄飄了,這只是一種現代社會的生存技能,只是人際交往的潤滑油,還能為自己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比如很久沒見開口就「sorry",這樣就能有效消除長久不聯繫的帶來的尷尬,就算我做錯事只要簡單一句道歉,下次我依舊可以下意識因為做錯事而道歉。

《商業周刊》總結得很有道理:「你說的抱歉越多,你的道歉就越沒意義;你的道歉越沒意義,你就越容易把抱歉說出口。」

道歉的時機不對,方式又很誇張的話,當然也會適得其反。

日本有個公務員,因為公車私用、公款旅遊、公款吃喝花費30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萬元)被徹查後。他在電視上嚎啕大哭道歉非但沒獲得民眾同情,甚至被日本網民瘋狂惡搞嘲諷,還鋃鐺入獄。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愛說道歉的日本人,在歷史是非觀上,尤其是二戰侵略的歷史,國家首相就算表示過道歉,但一年之後還依舊參拜靖國神社。

在他們心中,道歉和負責也許是兩碼事,其實一直在用不走心的道歉去避開推卸真正的道德責任。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英國政府對於折磨肯雅人民的殖民史,半個世紀過去了也只是承認但並沒有正式致歉。

同樣100年過去了,印度人不也是苦苦要求,卻始終也沒等來英國的阿姆利則大屠殺黑暗史的一句道歉。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英國駐印度高級專員多米尼克·阿斯奎斯為遇難者敬獻花圈 /ANI視頻截圖

在對待歷史觀上,德國和加拿大人的道歉更加坦誠。德國面對二戰的態度其實一直以來都備受世人賞識。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在今年月初前往波蘭首都華沙,向曾經受迫害的波蘭人民道歉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備受好評的是,他會很真誠地代表加拿大向不堪的黑歷史道歉。

比如多次以政府的身份向國際社會致歉、向紐芬蘭省曾上過寄宿學校遭受虐待的原住民兒童致歉、向二戰中拒絕接受猶太人難民致歉……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愛哭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當然如果政治道歉流行起來,可能也會變得可笑。但要得到這樣一個正式的道歉還是不容易的。

真正的道歉更多是發乎內心,出發點到底不是為了自己開脫,還是真的直面自己的錯誤。

當然拋開大是大非,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要是能通過一句真正的道歉能夠化解,也不失為值得學習的智慧。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 天天要聞

別用一句「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來幹嘛」就堵死了所有的路,畢竟學會道歉,接受道歉也很重要。

一句對不起,還真能在世界的大部分場合吃得消,不過前提是真誠。


參考資料:

玩轉英倫:你的一生到底要道幾次歉 BBC

一言不合就抱歉?看看日本獨特的道歉文化

日本文化中的「迷惑」與道歉心理 宋茜茜

中日道歉語的語用表達及文化比較研究 方愛萍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你怎麼看待日本和英國的道歉文化?

生活中你的道歉指數多高?


今日作者

謝無忌

編輯 | 蟹老闆

排版 | 周芷若

封面圖 | 來源於網絡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九行」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