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前校長朱清時 教改「逆行者」的堅持與妥協

2022年10月09日10:16:12 熱門 1928
中科大前校長朱清時 教改「逆行者」的堅持與妥協 - 天天要聞中科大前校長朱清時 教改「逆行者」的堅持與妥協 - 天天要聞

朱清時 72歲,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南科大校長期間,創新地推出「先行先試,自主招生,自授學位,自頒文憑」的辦學模式,成為備受關注的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

中國科技大學建校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有兩位,一位是郭沫若,另一位便是朱清時。

1998年,朱清時被任命為中科大校長,開啟了人生「下半場戰事」。任校長10年間,朱清時頂住壓力不擴招,在高校評估中堅持「原生態」評估,被稱為「最牛大學校長」。

2009年,他受邀南下,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這所被看作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田的「一把手」,成為備受關注的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在不少人看來,在探索高校教育改革這件事上,朱清時是奮不顧身跳入教改潮流的「前浪」。直到現在,曾經的改革經歷還是會讓朱清時不時「出現」在他人的話語里。

逆行的「異類分子」

「下半場戰事」始於1998年。

那年,幾乎沒有基層行政工作經驗的朱清時升任中科大校長,成了一所大學的「執掌者」。

次年,大學開始擴招。

但朱清時卻逆勢而為。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他堅持「不擴招、不合併、不圈地」,堅持「小而精」辦學思路,被稱為「中國最牛大學校長」。

「國家開始抓教育,是好事,但大規模擴招,味道開始變了。」朱清時說,「學校教育資源是有限的,學生變多了,資源必然被稀釋,稀釋的結果就是教學質量下降。」

但這種「單幹戶」的做法,招致校內外一片反對聲。一篇《朱清時校長的戰略錯誤》帖子稱,朱清時在第一個任期里,犯下的一個戰略錯誤就是在擴張背景下,選擇戰略收縮。

與別的大學每年招收三四千本科生和大拆大建相比,中科大相對靜態,直到現在,每年仍只招收1860名本科生。

「如果本科生每年擴招到三四千,錄取分數線就會下降很多,生源質量就無法保證。」朱清時篤定自己的觀點。

二十年過去,談起自己的「逆行」,朱清時略帶一絲委屈,「我就是抱有一個很樸素的觀點,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話大家不承認。」

中科大第一個任期結束,2003年,朱清時連任校長。「管教育的領導,也容忍我這樣做,他們覺得在做的一些事情還是可以的。」朱清時說。

第二個任期的朱清時,創造了更多的「頭條新聞」。他公開批評教學評估、學術造假……成了高教界的「異類分子」。

「那時候搞高校評估,學校都覺得這個事太重要了,組織教師一次一次布置,還演習。我們就不做這種。」朱清時說。

「我被看成異類,總說一些大家不習慣聽的話。但現在總結起來,都有一些道理。」即便過去多年,朱清時仍堅持自己對當年的判斷。

教改事業的「第二春」

2008年朱清時卸任中科大校長。

退休後的朱清時發展起自己的興趣愛好,接過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基地學委會研究員的聘書,過上「一日清閑自在仙」的日子。

不曾料想,他的名字將和一所新大學緊密相連。

彼時,深圳正在籌備一所新型大學。「建設南方科技大學」被寫進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擬建立亞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參照建校不到20年便躋身世界一流名校的香港科技大學。在全球範圍內遴選校長。

已退休的朱清時因位列南科大校長候選名單,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用他的話說,自己一開始一律拒絕邀約,進入候選名單後,連獵頭公司都沒見。

但很快,他動心了。

劉盛綱院士給我打電話,說我一定得去。他說我們這一代大學校長想做教改,結果任期結束了,發現都沒有實現,沒有做成。」朱清時說,「劉院士說,這次深圳是下了決心,有條件的。你要不去,這個機會錯過了又要等二三十年。」

陳國良院士也專程飛到北京見朱清時,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我就動心了。如果真的能幹一些教改,哪怕不一定能幹成,但是給全社會,特別是給教育界演示一下,教改可能怎麼做,就有意義。」朱清時回憶道,「成熟的大學改革很難,因為涉及現任教師的前途。所以最好的改革就是用新的高標準建新大學。」

朱清時彼時已經重燃起教改的未酬之志。

2009年春節後,深圳組織部部長,也是南科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主任,專程到合肥見朱清時。

朱清時看到了深圳市政府的決心,9月赴深圳接下了這個「家裡人覺得是自找苦吃」的任務,重回陣地。

63歲朱清時教改事業的「第二春」在深圳開啟了。

在南科大「孤軍奮戰」

這一章節開篇恢宏,備受關注的校長朱清時,搖着教改大旗的南科大,一個人和一所學校,就這樣被寫進2009年的夏天。

有媒體稱,「南科大之於今天的高等教育,就像當年深圳之於中國經濟」。

開疆闢土,並不順遂。招生、招聘、管理體制,南科大早期的「鋪路」工作,伴隨着一次次博弈與爭議。

2010年12月初,南科大在教育部招生許可證未果的情況下,決定放棄等待,在官網宣布在全國範圍內招收首批50名教改實驗班學生。

轉年2011年3月,南科大迎來了第一批學生。45名學生明知「拿不到教育部文憑」仍甘願做教改實驗的先行者。

膽魄帶來關注,也帶來壓力。

4月中旬,教育部要求南科大已招收的45名學生必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無疑給了南科大當頭一棒。

6月,這批學生並未走進高考考場。

緊接着,南科大遭遇「人事風波」。早前加盟南科大的3位教授發佈聯名公開信《要改革不要口號》,稱南科大為「空頭大學」。盟友的分道揚鑣,無疑給了朱清時和南科大一記重擊。

那時的朱清時,處於「孤軍奮戰」境地,需要完成突圍。

「妥協」成了這位當時年近70的校長,需要重新學習的重要一課。

「在中國的環境下,要能忍耐、能談判,有適當的妥協,辦學是不可能採取強硬態度的。」2012年朱清時在兩會上如此對記者說。

那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此時,朱清時任期早已過半。

「何必在乎『孤家寡人』」

就像始終懷有單純信念的英雄,一路征戰,出入陣地,也終有謝幕。

2014年1月,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幹部大會,決定由深圳市公安局原局長李銘任南科大黨委書記,朱清時不再兼任。

9月,朱清時校長任期期滿。

「剛到南科大時,輿論都是我的同行者,所以並不孤獨。」朱清時卸任後曾如此講起開始的時刻。

5年後,「被收編」「5年教改失敗」「慘勝」……朱清時時代的南科大被如此定義,他本人也被冠以「悲情英雄」「孤家寡人」的稱號。

這些「標籤」朱清時是一概不認的。「他們不知道我在堅持什麼。如果你堅持的是對的,能堅持就很不容易了。」

「南科大堅持到現在,受到社會普遍肯定,也許已經說明當初我們堅持的東西有道理。何必在乎『孤家寡人』說法」。

平靜的「局外人」

卸任後,朱清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已經出局了」。少了以往熱切的鼓與呼,少了尖銳的批判,只要他還出面接受採訪,那總會強調,「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為國家建言獻策」。

「我沒有經過當幹部的階段,就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家,物品對教育的理解只是一個樸素的看法,一個科學家對人才培養的看法。」回望過去,一路荊棘的朱清時,始終堅持自己對教育的「樸素」認識。

而今的朱清時,在中科大一間辦公室,過起清靜的書齋生活。

高校辦學自主權下放,本科教育質量一再被強調,大類培養在多數高校普及……當年,朱清時力推的措施,現在被視為教育圭臬。

新一輪教改洶洶潮來,朱清時卻很平靜,不再做評價。今年是他離開中科大校長職位第10年,離開南科大第4年,他常常講自己已經是「局外人」。

中科大的桂花開了謝,謝了開。學校里有人認識他,有人不認識他。今年中科大60周年校慶,不少校友返校,朱清時在校園裡常常被校友們「合照」。在不少同學心裏,他還是老校長的模樣。

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俊

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