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均肉類消費排行:南方包攬前三,廣東人均一年吃肉近65公斤

2022年10月09日02:45:32 熱門 1114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劉文傑

全國人均肉類消費排行:南方包攬前三,廣東人均一年吃肉近65公斤 - 天天要聞

一天不吃肉,渾身都難受。

這句話並不誇張。肉不僅含有人體需要的蛋白與營養,更是打工人的營養劑。加班過後、打完球後,或是節假日,不論是什麼場景,大口吃肉,似乎都能為現代人「解憂」。

誰最愛吃肉?答案是廣東人和川渝人。

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21》對全國居民家庭人均消費肉類、禽類的統計數據,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最多的城市是重慶,四川、廣東並別第二。以禽類計算,人均消費量最多的則是廣東。

廣東以吃雞、鴨、鵝等禽類出名,在這裡的禽類為廣東人勾畫出一份地道的粵菜菜譜。白切雞、豉油雞、燒鴨、燒鵝等菜品深受廣東人喜愛,更是聞名全國。

偏愛吃豬、牛、羊肉的川渝,則是著名的火鍋之城。秉持「無肉不火鍋」的原則,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遊客,都會點滿一整桌肉食。

南方更能吃肉

廣東堪稱全國吃肉最狠的省份。

如下圖所示,按照2020年人均消費肉類(豬、牛、羊)和禽類相加的總量來看,廣東排名全國第一,達到64.7千克。這就意味着,平均每個廣東人在2020年購買過64.7千克的豬肉、牛肉、羊肉或者禽類肉品。

全國人均肉類消費排行:南方包攬前三,廣東人均一年吃肉近65公斤 - 天天要聞

具體來看,2020 年廣東居民家庭人均肉類(豬、牛、羊)消費量達到了 33.6千克,排行全國第二,僅次於重慶。廣東人均禽類消費量31.1千克,高居全國第一,是全國平均水平(12.7千克)的兩倍多。

在全國範圍內看,對比肉類(豬、牛、羊)、禽類的人均消費量,可以發現吃肉類(豬、牛、羊)的地區明顯更多。

人均肉類(豬、牛、羊)消費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4.8千克)的地區不少,除了重慶、廣東,還有四川、內蒙古、西藏、江西、上海、雲南、北京、湖南、浙江、湖北、遼寧、江蘇,共14個地區,在全國31省(區、市)中佔比近一半。

與北方人能吃肉的刻板印象不同,其實南方人消費肉食更多。按照行政區域劃分,上述14個地區中,有五個位於西南和華南、四個位於華東、三個位於華北和東北、兩個位於華中。

全國人均肉類消費排行:南方包攬前三,廣東人均一年吃肉近65公斤 - 天天要聞

仔細對比豬、牛、羊三種肉類的人均消費量發現,除了在青海、新疆、西藏三地,牛肉、羊肉比豬肉暢銷,在其他地區,豬肉的人均消費量都是牛肉、羊肉的倍數,最高能達到10倍。

其中豬肉人均消費量最多的地方是重慶,為29.9千克,其次是廣東、四川。牛肉人均消費量最多的是西藏,其次是青海和新疆。羊肉人均消費量最多的是新疆,其次是內蒙古和西藏。

除開豬、牛、羊肉,禽類也是肉屆一大類別。要論吃禽類,南方人就顯得格外積極。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全國31省(區、市)中,有29個省(區、市)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比禽類多。但只有兩個地區例外——廣西、海南。

全國人均肉類消費排行:南方包攬前三,廣東人均一年吃肉近65公斤 - 天天要聞

廣西的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為24.4千克,禽類的人均消費量超過了肉類(豬、牛、羊),達到30.7千克,僅次於廣東,排名全國第二。

海南的肉類(豬、牛、羊)人均消費量為21.2千克,禽類人均消費量同樣超過了肉類(豬、牛、羊),達到30.4千克,位列全國第三。

包括兩廣和海南,禽類人均消費量排名前13位均為南方省份。相比之下,北方人對禽類的消費不太積極。

即便是黃燜雞米飯發源地山東,人均禽類消費量也排在全國中後位(第17名)。其他大部分北方地區如北京、黑龍江、河北、吉林、遼寧、天津等均排在禽類人均消費量榜單的中後位。

廣東、川渝吃肉不相上下

廣東與雞的緣分早已註定。

遠看廣東地圖,正是一隻雞腿的形狀。攤開地圖,仔細研究會發現,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產雞——清遠走地雞、惠州鬍鬚雞、茂名懷鄉雞、肇慶杏花雞等等。

在廣東的每個城市,都會有各自獨特的製作雞肉的方式,如白切雞、豉油雞、桑拿雞、鹽焗雞、娘酒雞等等。據《食經》記載,粵菜以整隻雞為主料的烹飪,就超過30種。

儘管有多種不同的做法,但廣東人對雞肉菜品的最高讚美,還是「有雞味」。

外地人來到廣東吃雞,可能會不太習慣。但其實保留雞皮的嚼勁、雞肉的原始味道,恰好是廣東人對雞肉烹飪的基本技術要求。

禽類深得廣東人的偏愛。除了雞,廣東人還吃鴨、鵝、鴿子等。

在廣東的老街,尤其是居民樓密集的巷子里,幾乎隔一兩百米就能看到一家燒臘店。一般店門口都會放一個鐵架子,上面掛着剛出爐的燒鴨、燒鵝。

明亮的燈光照在燒得勻稱的燒鵝上,時不時還會有一兩滴鵝油滴在下面的盤子上,絕對是下班路上最大的視覺享受。飢腸轆轆的打工人隔着玻璃,用手往裡指一指,那就是選好了晚上的「硬菜」。

「斬料,加餸」,這就是廣東人犒勞自己的日常。

玻璃後的師傅從鐵架上取下燒鵝或者燒鴨,手起刀落,燒鵝/燒鴨就被切好。會吃的老饕還會特別叮囑師傅,「多點汁」。這樣下來,晚上的那頓飯或許根本不需要其他硬菜,只要淋上燒鵝/燒鴨的醬汁,就能輕鬆幹掉兩碗米飯,擁有一頓豐盛晚餐。

鴿子肉相比鴨、鵝則矜貴一些。一盤烤到金黃的乳鴿端上來,皮脆肉嫩,一點也不膩。一口氣吃下一隻根本不在話下,甚至有點意猶未盡。

廣式腊味 圖源:視覺中國

為了養好、烹飪好禽類,廣東真的很認真。

如廣東汕頭澄海區,是國家級禽畜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澄海系獅頭鵝」保種育種最大基地。汕頭甚至打造了汕頭澄海獅頭鵝文化節,將獅頭鵝預製菜產品出口到中國香港、泰國。

廣東雲浮羅定則按照「一核、兩帶、多基地」的總體布局,規劃5個鎮95個行政村,總面積92.6萬畝,打造了豆豉雞產業園,形成養殖、研發、製作、售賣、旅遊一體化發展。

在吃肉這件事上,能與廣東一比的,就是川渝了。

「無肉不火鍋」,一句話就想像川渝人多能吃肉。在川渝地區,但凡是走進火鍋店,在菜單上都能看到豬的各個部位——五花肉、酥肉、豬腦、午餐肉、豬肝、豬血等,牛、羊、海鮮類肉品也有不少。

其實川渝本地人吃火鍋就像廣東人吃雞鴨鵝一樣日常。畢竟,火鍋在川渝歷史悠久,本是夜宿的船工用來飽腹、驅寒的食物——一個瓦罐罐,裝水、海椒、花椒,加入各種菜煮沸。

隨着成都、重慶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城市,無數外地遊客湧入川渝,品嘗最地道的川渝火鍋。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川渝火鍋的探店貼。

需求催生市場,更多火鍋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據《2021—2022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共有39.5萬家火鍋企業,其中四川最多,佔比高達12.4%。重慶火鍋門店數超過3萬家,位居全國第一,成為火鍋店最密集的城市。

抱着和「不登長城非好漢」一樣的決心,遊客踏遍川渝街頭巷尾的火鍋店,吞下一桌又一桌的肉,打着飽嗝滿意的說:「下次還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