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戴着黑色帽子、身高1米93的小夥子嫻熟地翻炒着鍋里的花甲和小龍蝦,時不時會湊近屏幕和10萬+在線觀看的粉絲打聲招呼、說句感謝,偶爾還要安撫因排隊起衝突的顧客。這位19歲男孩就是合肥花甲小哥李海洋。

去年9月,一條不到10秒的視頻獲得了600多萬播放量和40多萬點贊量,讓李海洋衝上熱搜,一夜成名。創業者、帥哥、網紅等詞彙瞬間彙集在了這個當時僅有18歲的男孩身上。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李海洋不出攤的日子約他進行了一次面對面深入對話。穿着黑色襯衫和一條寬大的褲子、低着頭、看起來有點靦腆,這是記者對和李海洋初見面的印象。在和記者的對話中,他聊起自己的打工和創業經歷,也談到10個月直播中出現的起起伏伏,既顯示了超同齡人的通透沉穩,又流露出快人快語的孩子氣。從家鄉阜陽到省會合肥,從廚師小哥到擺攤創業者,從他人視頻中的帥哥到自己開直播的網紅,這就是李海洋前19年的麻辣人生。
15歲獨自來到合肥闖蕩,學習廚藝成了廚師
「你黑我毫無意義,有那個功夫完全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提升一步。」
「等你不愛財的時候財會找你。」
「選擇哪一行一定是先把它做好再轉行。」
……
點開李海洋的直播,會發現除了賣花甲和龍蝦外,和粉絲們聊天也是一場直播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海洋在屏幕這端侃侃而談,金句頻出,顯示出不同於同齡人的成熟和通透。彈幕里立刻響應起數不清的「小夥子三觀正接地氣」「說話實在,有道理」等評論。
李海洋卻管自己的聊天叫「吹牛」。「按理說,我六年級就幫家裡賣衣服了,但說出去人家不信。」李海洋告訴記者,他認為自己從小在「經商」方面就有點天賦,但學習成績上不去,初中的他便說服了家人,一個人跑到合肥學本事掙錢。
「我和我爸媽交流很簡單,我就說我長大之後自己闖嘛,只要不違法亂紀。」年僅15歲的李海洋就這樣一股腦來到了合肥,自此步入社會。
由於沒經驗,在飯店裡工作的他只能從打荷做起,這也是他口中最苦的工作。「一個月工資2500元,每天要站10個小時。出去吃飯,一碗面12元,我要再站一個半小時,就回去吃了員工餐。」心思活絡的李海洋不安於現狀,他夢想成為那個炒菜的人。
「廚師這一行一般不交流,我經常說好話也有眼力見,師傅炒完菜了,我就主動給師傅刷鍋,臨近下班了,我讓師傅休息一會我來干。」就這樣,李海洋從各個飯店的師傅那裡都能學上幾招,逐漸學會了做菜。從案板到炒菜,從普通飯店到高檔酒店,李海洋最終當上了廚師,工資待遇也有一個月7500元。
讓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李海洋不幹了。「不想干是因為沒奔頭了,生活一眼就看到頭了,沒夢想了,我就換一行,再重新找夢想。」
李海洋說。
擺攤賣花甲意外爆火,註冊賬號開直播成網紅
出來擺攤,是李海洋的第二個夢想。相比之前給別人打工,成為攤主讓李海洋有了更大的工作自主權。他每天睡到上午10點,起床後開始準備食材等,下午5點左右在小區門口的廣場出攤,每天幾百元或者幾千元的收入,李海洋都有過。
聊起他的直播很火,李海洋則表示很偶然,他淡定地說,「我第一天出攤,第二天就火了」。去年,因為高顏值,李海洋連續掛在微博和抖音熱榜多天。
「從剛出攤時周圍人拍,到後來一些公司拍、無人機拍、大網紅拍,我才逐漸意識到自己好像火了。」李海洋說,他最初並不知道自己火了,一段時間後刷抖音才反應過來自己火了。於是,李海洋註冊了自己的抖音賬號,擺攤時開直播,不時地和網友聊聊天。
突然爆火給李海洋帶來的是肉眼可觀的生意興隆。不少網友在刷到視頻後來到李海洋的攤位,一睹真人風采。面對諸多誇獎,李海洋大多是簡單致謝後鍋鏟飛舞烹飪出一份份美味的花甲和龍蝦。
「每天就算你做得再好,總會有人過來挑你(毛病),罵聲肯定是有的。」
在飽受誇獎的同時,李海洋也面臨著不少網友的謾罵,「說我什麼的都有,長得丑,做得不好吃,賺得多,割韭菜,反正很多很多。」面對質疑,心直口快的李海洋往往會在回懟之後自己默默消化情緒,他認為做好自己就足夠,不用想着說服那些罵他的人。
現在,李海洋的粉絲已經達到了150多萬人,直播在線觀看人數最高有二三十萬,因此不少網紅公司都向他拋出橄欖枝,按李海洋的話來說,只要簽字後一筆金額不菲的簽約費立刻到賬。
然而,面對這份誘惑,李海洋卻拒絕得很徹底。「我沒把網紅當成我正兒八經吃飯的東西,因為沒努力得來的東西,它就算再好,我丟了也不心疼。」言談之間,李海洋反覆談及自己只賺想賺的錢,要憑藉自己的手藝賺錢。不難看出,誘惑面前,李海洋有着自己的一份堅持。
努力賺錢積攢實力,有想法立即付諸行動
面對直播間里10萬+的網友共同的目光,李海洋說自己並不緊張,直播間里的他和網友們就像朋友一樣聊天。「所見即真實,沒有劇本,沒有團隊。」李海洋表示,他直播間的粉絲們中,有閑錢找娛樂的人給他刷禮物他很開心,對於分毫不刷的人,他覺得也是陪伴也是愛。
「我幹事從來不過分考慮結果,直接干,我年輕,心態好,因為我覺得錢賺了自然好,不賺拉倒。」在李海洋看來,有了想法立即付諸行動比精心做很久的計劃更適合自己。「那不是未雨綢繆,那叫給自己製造煩惱。學廚藝和擺攤都是在突發奇想後果斷行動的。」
只要李海洋晚上要出攤,那他從上午11點左右就要開始清洗龍蝦、搬貨裝水、切料洗菜。取貨地、家裡和攤位,這三點一線的生活,在他口中都是為了以後幸福步入老年生活做準備。「我幾乎不休息,我這麼年輕,要一直努力干。」李海洋告訴記者。
在李海洋的賬號主頁中,他寫着「夢想開一家自己的飯店」。由於疫情影響,李海洋表示自己暫且擱置了開飯店的事情,並且現在還處於努力賺錢積攢實力的階段。
在李海洋的心裏,他的「退休」年齡可能是35歲。「我從十幾歲干到35也是20多年,35歲以後我就回老家。」當記者問及到35歲是否還會直播炒龍蝦時,李海洋回答得很乾脆,「那時候我想播就播,不想播我就不播。你要問我現在喜歡炒龍蝦嗎,我會問你喜歡上班嗎。但35歲之後,你如果問我喜歡炒龍蝦嗎?如果我再炒,那就是喜歡。」
康世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編輯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