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獲得了北約提供的多種遠程打擊武器,烏克蘭就已經不止一次地發誓要對俄羅斯目標發動攻擊,被直接點名就包括連接俄羅斯塔曼半島的克拉斯諾達爾到克里米亞的刻赤海峽大橋。據環球網報道,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表示,烏軍不排除會使用遠程武器摧毀俄方在刻赤海峽修建的「非法建築」。
丹尼洛夫說的要強拆的「非法建築」,就是指克里米亞半島的刻赤海峽大橋。這是一座公路鐵路併線的跨海大橋。全長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是目前歐洲最長的大橋,跨越刻赤海峽連接了克里米亞半島和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刻赤海峽大橋對烏克蘭人來說是不折不扣的眼中釘、肉中刺。
刻赤海峽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西部的塔曼半島之間,是連接亞速海與黑海的唯一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在2014年,克里米亞半島北併入俄羅斯後,俄羅斯獲得看刻赤海峽的控制權,同時也控制了烏克蘭港口城市從亞速海到黑海、直至地中海的通行權。
隨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修建一座橫跨刻赤海峽的大橋。2014年6月,俄羅斯高速公路國家公司宣布,將在3年半內完成刻赤海峽大橋修建。大橋於2015年5月開始動工興建。2018年5月16日,刻赤海峽大橋建成通車,普京大帝親自駕駛一輛卡瑪斯卡車,率領一支30輛卡車的車隊從橋上駛過。這樣,克里米亞半島就與俄羅斯國土緊緊連在一起。
這座橋的最主要功能不是進行公路鐵路交通,而是要掐斷刻赤海峽的出海口。跟俄國修建在我國圖們江出海口的俄朝鐵路大橋的作用差不多,由於橋修得很低中國有圖們江的出海權,也只能通行300噸以下的小漁船。
刻赤海峽大橋也是這樣,俄國人最擅長做這種事情。大橋共有4條公路行車線和兩條鐵路線,主航道區域的橋樑距海平面35米,這個高度基本杜絕了外國大型船舶進入亞速海的可能,但能保證俄羅斯通常使用的中小型民船通行。俄羅斯控制刻赤海峽大橋以後,等於是封閉了刻赤海峽,整個烏克蘭東部的出海口,以及烏克蘭部署在亞速海沿岸的軍事基地和商業碼頭都會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在撤出蛇島以後,俄羅斯有危機感了。日前,駐克里米亞的俄軍部隊開始進行保護刻赤大橋演習,通過多種措施對大橋實施保護,其中包括釋放煙霧,用煙霧把大橋隱蔽起來。如果是針對光學圖像制導和激光制導的武器,煙霧確實能夠有效地遮蔽和反制。
為了防禦烏克蘭方面可能的攻擊,俄軍明顯加強了對克里米亞大橋的防禦。不久前俄軍還在兩條平底駁船上裝上了角反射器,拖到刻赤大橋附近,作為雷達對抗防禦手段。如果來襲導彈採用雷達末制導,那麼角反射器可以有效地誘騙導彈。
實際上,橋樑是最難成功轟炸的目標,從二戰開始就是讓各國空軍頭疼的問題。美軍也一樣。遠程火力打擊橋樑,難度非常高,必須以高精度瞄準橋樑中的弱點,並且可能需要大量發射,才能對橋樑造成嚴重損害。
轟炸橋樑需要非常精準地命中承力點。過去使用轟炸機和攻擊機投擲普通航彈炸橋簡直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任務。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中,美軍要想炸塌一座重要橋樑,需要上千架次的轟炸。
而有了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以後,炸橋也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戰術彈道導彈和衛星制導炸彈的大約CEP=10米的精度都不足以一擊必中。理想的打擊橋樑的彈藥其實是激光制導炸彈,因為目前所有精確制導彈藥裏面,激光制導炸彈的末端精度最高,可以達到CEP=1~2米的水平。但激光制導炸彈需要攻擊機來投擲才行。
目前烏克蘭軍隊擁有的能夠遠程打擊的武器並不多。而且射程都不足以攻擊300公里外的刻赤大橋。
例如TB-2無人機的控制半徑只有150公里。海馬斯火箭炮的M30制導火箭彈射程只有70公里。圓點-U近程彈道導彈射程只有120公里,不適合攻擊海上大橋這類細長的目標。海王星和魚叉等岸艦導彈的射程也不足300公里。
只有烏空軍的蘇-25強擊機的作戰半徑能夠覆蓋刻赤大橋,但強擊機貿然出擊的生存力極低。或者派遣海軍小艇進行自殺式攻擊,這些手段的成功率都不高。
假如美國支援烏克蘭一些射程300公里的ATACMS改進型陸軍戰術導彈,這種導彈配備了精確制導的220公斤單一彈頭,直接採用了魚叉反艦導彈的半穿甲戰鬥部,安裝智能的侵徹/空爆引信,可用於打擊硬目標。這種衛星制導的末端精度10米級的導彈才會對刻赤大橋產生很大的威脅。
因此,烏克蘭缺乏有效打擊刻赤大橋的手段,實際上並沒有摧毀克里米亞大橋的能力,這座大橋總體上是安全的。即使烏克蘭有這個能力,而且摧毀了大橋,烏克蘭也會面臨俄方猛烈的報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