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在街頭宣講如何防範杜絕未成年人不良嗜好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李海濤 張晴悅 葛蘭 李佳)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自8月2日推出《關愛未成年人拒絕不良誘惑》系列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針對本報報道,包括教育主管部門、公安「紅雁」反詐、檢察機關、心理專家、教育專家、學生家長在內的社會各界,在高度評價本報報道的同時,也對「如何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教育主管部門強化校園安全管理管好每一位學生
三秦都市報的這組《關愛未成年人拒絕不良誘惑》系列報道,多點位關注、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報道中所提及的許多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誘惑」案例,對學生家長、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都很有警示作用,有利於促進方方面面的安全和教學管理。其實,在這一方面,西安市教育局一直致力於校園安全管理。
創新暑期安全教育方式和手段,聯合市安委會各成員單位持續推進「西安市中小學生安全教育雲課堂」項目,製作推送安全宣傳短片和電子海報。暑假以來,西安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平台已連續刊載10期安全公共課。
開展安全系列活動。從6月份至下學期末,在全市開展校園安全系列專題活動,採取市、區縣和學校三級聯動的方式,通過萬名教師大家訪、老師學生大談心、心理康健大講堂、校園安全大檢查、安全典型案例剖析、安全經驗觀摩交流等活動,探索提升校園安全預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推進健全完善校園安全預防工作制度和機制。
全力防範學生溺水。暑假以來,全市從管人、管水兩個方面採取果斷措施。市、區縣兩級教育、水務、應急、公安部門健全完善防溺水聯動機制,聯合市水務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溺水工作的通知》,突出農村地區家庭監管缺失重點學生群體,突出無人監管重點水域,從落實學校、校長、老師工作責任,做實做細日常提醒、加強排查、村校聯動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公安「紅雁」反詐拒絕不良誘惑從校園「反詐」做起
兩周來,三秦都市報全媒體針對一系列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誘惑,適時推出《關愛未成年人拒絕不良誘惑》系列報道,關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良誘惑及安全隱患,多角度持續報道,給廣大家長、未成年人提醒,彰顯了主流媒體擔當。「紅雁」反詐宣講團在本次系列報道中,通過「以案說詐」「以案說法」的方式參與其中,與媒體合力同行,貢獻雁塔公安力量,希望能共同築牢未成年人反詐「防火牆」。
「紅雁」反詐宣講團,是目前西安最大最專業的反詐宣講團。自成立以來,「紅雁」反詐宣講團在築牢未成年人反詐「防火牆」方面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普法。走進曲江第六小學、曲江第二小學、曲江第四小學、南湖小學、雁塔區第一幼兒園、翠華路小學、西安交大陽光中學等開展專題宣講;聯合廣電融媒體集團開展「為愛守護」2022暑期安全提示系列直播;聯合陝廣新聞101.8《有話好好說》欄目開展直播;以騰訊會議APP的形式建設反詐小課堂;聯合曲江教育部門開展覆蓋24所中小學和58所幼兒園的防電詐宣講會;「小手拉大手反詐進家庭」——致西安市雁塔區全體家長學生的一封信,經統計全區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共發送44357份,回收42985份;製作「小手拉大手反詐一起走」反詐短視頻;編寫 《請各位中小學生家長查收——最新防騙指南》《疫情期間,中小學生防騙指南》《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防範詐騙,快樂成長》《轉發廣告50元/次,19歲女孩卻等來了……》等宣傳資料。
心理專家積極引導切斷「不良誘惑」渠道
「吸煙飲酒不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那麼儘可能地切斷他們購買煙酒的渠道,就變得十分重要,三秦都市報《關愛未成年人拒絕不良誘惑》系列報道就在做這樣的事。一方面曝光現在市場上存在的問題,提醒監管單位、學校、家長關注、警惕,一方面聯合查處,從源頭上展開整治行動,我覺得非常好。」陝西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舟所,昨日對《關愛未成年人拒絕不良誘惑》系列報道給出高度評價。
針對報道中涉及的煙酒對未成年人心理、精神方面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王舟所表示,煙酒對神經中樞有一定刺激,而青少年正處於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一旦造成影響是不可逆的;其次,由於煙酒對青少年來說屬於「限制品」,孩子在吸食過程中往往要避開人群,偷偷摸摸地去做,這容易在其個性形成上造成迴避、消極和短視(恐慌、煩躁等)的特性。此外,煙酒的消費對於大多數青少年來說是一筆較大的開支,容易造成經濟負擔,甚至背負債務,給其正常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從而造成心理負擔。而且青少年接觸煙酒,在我們的文化中容易被貼上「不良少年」的標籤,可能被歧視或者被不良社會群體所關注,增加了誤入歧途的風險。
為此,王舟所通過本報提出建議:廣大青少年要保持清醒和理智,拒絕接觸煙酒,各位家長最好能躬親示範,起到積極的榜樣作用,引導孩子遠離煙酒,助力孩子度過健康積極的青春人生。
資深教師生動有趣的課堂利於杜絕不良習慣
「看了三秦都市報《關愛未成年人拒絕不良誘惑》的報道,很高興也很感動,作為一張都市類報紙,有這樣的社會責任擔當和使命,真的是讓我們教育工作者感到非常的欣慰。」資深教師李春宏認為,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誘惑,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
三秦都市報報道的這些大量的、具體的例子,可謂類別繁多,觸目驚心。青少年成長的這個環境,真的是令人堪憂,作為一個長期在教育一線的工作者,也感覺到非常的心痛。一些手機遊戲弄的全家雞犬不寧,連正常的生活都難以維繫。
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不成熟的成長階段,面對這樣的誘惑,真的是很難抗拒。一方面是未成年人發育還未成熟,第二個就是一些不良商家,無視國家的法律,無視凈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環境的社會責任。
李春宏表示,開展素質教育才能真正把孩子從課堂上解放出來。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仍然要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想方設法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讓孩子熱愛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學生家長學會和孩子溝通
「三秦都市報的報道客觀真實,對家長具有指導作用。案例中的每一種不良誘惑都非常真切地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讓人觸目驚心。」學生家長董雯談及相關感受時表示,或許還有一些家長覺得,類似痴迷Cosplay或者是習慣講網絡「黑話」這種不良嗜好並不是大事,但究其背後的原因,往往會發現,並不是孩子真的對該類文化有多熱愛,而是跟風的從眾心理在作祟。
市民張先生談及看了本報報道的感受稱,女兒14歲了,逐漸進入青春期,跟家長的交流變少,自己和妻子一直都非常擔心她受到不良影響「學壞」,想知道她每天都在跟什麼樣的人交往,她這個年紀的女孩都喜歡什麼,但孩子往往會迴避這些問題。
張先生說,這組報道給了他一個和孩子交流的契機,「前兩天我試探性地跟她聊起報道里的一些內容,盲盒、Cosplay、抽卡等,孩子很詫異我一個40多歲的理工男還知道這些,便興緻勃勃地打開話匣子跟我分享了不少自己身邊類似的事。」張先生表示,這讓他對女兒的學習生活有了進一步了解,以便之後「對症下藥」。
教育專家掌握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很重要
針對本報報道,陝西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金焰表示,近日,三秦都市報連續刊登了青少年不良誘惑的諸多案例和社會共治的思考,引發了熱議。在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網絡的誘惑會使學生上網後失去時間控制,難以自拔,慢慢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從精神依賴漸漸發展到身體依賴,最終導致身心的全面崩潰。也可以看到由於經受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之後在心靈深處倍感失落,便以「香煙」作為釋放對象,消愁解悶。殊不知,這樣做不僅會加劇自己的逆反心理,還對自己的身體十分有害。
通過三秦都市報對案例的描述和解讀都在告訴我們不良誘惑如果不加抵制、不加拒絕,就會深陷其中。因此,如何使廣大青少年學會拒絕身邊的不良誘惑,認識不良誘惑的危害,掌握一些戰勝不良誘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控制和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檢察機關齊抓共管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
針對本報《關愛未成年人拒絕不良誘惑》報道的相關內容,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指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確立了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構建了「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體系。
家庭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樹立規則意識;學校要保護未成年人受教育權,讓孩子們全面地接受教育;社會組織和成員也要依法履行相應的未成年人保護職責,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營業性娛樂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文化製品,各類服務運營商對不符合未成年人認知、控制能力,可能造成傷害、危險的服務要做好告知、准入審查;凈化網絡環境,減少網絡信息對未成年人的誘導和不良影響;政府要創造符合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職能機關要對涉及未成年人的事項,依法履行管理職責;司法機關以「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依法辦理案件,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保護是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職能部門協力推進。檢察機關始終立足檢察職能開展工作,推動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