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德國工業設計之父」——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
前不久剛過完他90歲生日,也已是耄耋之年。
而這個一生都在完成一件事的小老頭兒,
一直都在為傳遞他的設計理念"Less,But better"的而努力。
在設計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樣一份執着的精神着實令人欽佩!
終其一生始於小小種子
回顧Rams的人生歷程,
使他走入工業設計這條路要追溯到他的童年。
1932年5月20日出生在德國威斯巴登的Rams,
童年時期一直籠罩在第三帝國的動蕩崛起和二戰的混亂的夢魘中,
直到他13歲的某一天,空襲突然結束了。
「這感覺就像是救贖,或者一個新的開始。」
Rams祖父(Heinrich Rams)是個木匠,
早年間為了躲避戰亂,祖父的工作室成了小Rams的避難所。
祖父將年輕的Rams收為學徒,還為他提供了決定他後來工作的建議。
他的祖父是個不接受任何技術創新的人,純粹依靠常識和理性來製作工藝。
在這裡他和他的祖父學會了手工拋光,他神奇於祖父的手就像是工具一樣。
Rams的家中工作室
搭乘去Neroberg公園的水電索道鐵路一直陪伴着Romas小時候,
纜索鐵路是由山頂的蓄水池裝滿水,來以此拖動下面的鐵路車;
到了山腳,水又被倒入一個小水池,再通過水泵打回山頂。
這個驅動技術一直讓Rams着迷。
而這些生活細節,在Rams心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直到Rams17歲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威斯巴登工藝學校,理想在逐一實現。
在這所迷你包豪斯學校里,他們像個大家庭一樣,
充滿未來理想,希望通過設計創造一個更美好、自由、民主的世界。
事實上,Rams在他的領域做到了,可惜世界沒跟上。
Rams校園生活
Rams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也是各種碰壁,投了無數封申請被拒。
好在沒過多久,Rams遇到了Apel,聊了許多,在翻閱作品集時問道:「什麼時候可以來上班?」
這是當時最大的建築公司之一。
1955 年,他受聘於博朗(百靈),這份工作Rams一做就是40多年。
但在開始,Rams並非進入的產品設計,而是受雇來提高辦公室、展覽室和客房的質量。
在一次與烏爾姆設計學院合作中,Rams才偶然進入到產品設計中來,並在未來為博朗帶來數百件優秀的作品,聲名鵲起。
這些產品個個都是經久耐用、歷久彌新。使用起來也很直觀,甚至不需要使用說明書。
博朗也從籍籍無名成了行業翹楚,所設計的產品更是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在整個工業設計史上賦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Rams在博朗的工作畫面
除了他的本職工作,Rams還有份副業。
而這份副業還是親口得到博朗認可的。
1959 年,Rams詢問Erwin Braun是否可以為Vitsoe設計傢具。Braun自發的回答是「是的,這將有助於我們的收音機市場。」
Rams就這樣一直帶着雙重職業持續到1997年從博朗退休。
Vitsoe辦公室討論方案
退休後的Rams也沒有停下來,
還依舊在為Vitsoe提供創意指導以及在漢堡美術大學擔任教授的職責。
將自己的理念傳遞下去,希望為社會帶來更多優秀的設計師。
恪守職責的驚世之作
"Less,But better"沒有設計師會對這句話感到陌生,
這從Rams提出後,便一直是他的口頭禪。
而基於這樣一種理念,Rams帶來了無數顛覆我們認知的,且又非常好用的產品。
幾乎在每個德國家庭都能找到至少一款Rams的產品。
讓Rams一炮而紅的要屬SK4 收音機-唱機組合,又被稱為「白雪公主的棺材」。
收音機和唱機曾經都是大件家電。它們通常由深色木材製成,會佔據客廳大量的空間。
直到1956年,Rams將電唱機和收音機融合在了一個長方形盒子里,在一個透明的外殼下(也是「白雪公主的棺材」綽號的由來),這種輕巧、簡單的設計掀起了一場革命。
SK4 收音機-唱機組合 1956年
SK55 收音機-唱機組合 1963年
蘋果設計師喬納森·埃夫都要「抄襲」的迷你版收音機也是Rams的驚世之作。
1958年,Rams專為打造可以舒適地裝入口袋和箱子里,而設計的T3袖珍收音機,出行也可以隨身攜帶。
這在當時,遠超同時代其他作品,也為後面出現的「Walkman」指明了道路。
獲獎無數的他,緊接着又相繼推出了T4、T41。
是不是看着還挺有iPod的感覺?
喬納森用去借鑒的還有Rams在1977年設計的ET33計算器以及1959年推出的LE揚聲器。
大家都認為的「抄襲」,在Rams眼中卻認為:「蘋果是唯一遵循他的「好的設計」原則去做產品的公司。」
ET33計算器 1977年
LE1揚聲器 1959年
1962年 , 「六角形網膜」電動剃鬚刀一經上市,就打破了歷年的銷售記錄。
新型的電鍍技術,使博朗一躍成為國際上數一數二的專業電動剃鬚刀品牌。
「六角形網膜」電動剃鬚刀 1962年
在為Vitsoe設計606萬能置物架一直以來都是被拍手叫絕的經典好設計且暢銷至今。
作為最高效的模塊化存儲系統之一,它非常節省空間,並且在製造過程中也減少了材料浪費。
這是一款超越時間的產品,它可以根據不同需求的人,不同時代的人,與時俱進,給予到他們最為合適存儲系統。
vitsoe 606萬能置物架 1960年
Vitsoe 620 是Rams在1962年設計的一款多功能的模塊化座椅。
由一套部件組成,既可以用作單個扶手椅,也可以轉換成幾乎無限長的沙發。
座椅提供了亞麻和皮革內飾之間的選擇,這些材質都是利於長時間使用的。
還採用了椰殼纖維和天然橡膠墊的螺旋彈簧網使沙發椅坐着舒適軟彈、更加的耐用。
vitsoe 620 chair 1962年
Rams在他50年不變的家裡,也依舊使用着他設計的這款座椅。設計師本人親自帶貨,還有不心動的嗎?
Rams的家中一角
一物多用你能夠想到幾種?
這一對嵌套的621桌子,也從1962延續至今,適用於任何扶手椅或沙發。
vitsoe 621 table 1962年
在2014年,為了更加適用於現代。Rams運用3D建模將它們轉化為現代注塑成型技術,進行重新改造。
無論從表面觸感到防塵、抗靜電,亦或是易於擦拭清潔,Rams依舊是層層把控。
Rams的雙手是終極考驗。
Rams的智慧是跳躍的,是融入生活的。
他機智地結合了他所服務的兩家公司,將其產品打通。相當於現在的跨界合作?
顯然Rams的合作產品要高級得多,真正做到了功能上的結合。
掛壁式唱機與Vitsoe多功能植物架導軌系統相融合。
根據人體工程學,繪算出適合的尺寸、高度,使其相互之間完美組裝,整面牆壁都得以利用起來。充滿吸引力。
不過也遇到了一定的難題,如何處理裸露在外的電線?
這同樣是我們日常生活都會頭疼的問題,Rams也花費不少時間修整方案。
將電纜通道設置在(Vitsoe E型材和L450揚聲器、TS 45控制單元和非常重的TG 60磁帶錄音機的)特製懸掛導軌上。
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使布線在很大程度降低可視度。
20世紀70年代末,Rams對周圍的狀況感到悲觀:
「形式、顏色和聲音都難以捉摸的混亂」
他開始懷疑自己:
「我的設計是好的設計嗎?什麼樣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呢?」
從問題中,慢慢他總結出了十個原則,來作為未來設計的訓誡。
它也被後來奉為最高設計準則的「設計十誡」。
1970年更新設計HLD4吹風機,一改傳統對手持吹風機笨重形象的認知。
HLD4吹風機 1970年
1972年 ,推出Citromatic citus榨汁機,無一不是奉行了Rams大道至簡的設計宣言。
Citromatic citus榨汁機 1972年
Braun Dymatic 袖珍打火機精緻纖細的外形,具有一系列飾面,配備鍍鉻端蓋和內置在其側面的點火開關。
作為極簡主義、功能性設計的代表展現了它兼具的實用性、欣賞性。
Braun Dymatic 袖珍打火機 1980年
博朗的剃鬚刀一直是招牌產品。從技術層面說,在當時已經非常高超了。
而Rams卻關注到了用戶層面,使用剃鬚刀時,必須要接觸水和皂沫。時常會因為手上過於濕滑,誤傷帥氣的臉蛋。
Rams就在這些設備上設計了黑色塑料旋鈕,以防止使用時,設備滑落。
博朗微米剃鬚刀
當然,Rams的精品設計遠不止於此。
言傳身教,給予「榜樣的力量」
「少,更好」
Rams堅守自己的原則,一生致力於設計出實用、好用、易用的產品。
他的設計從不喧賓奪主,但放在任何空間下,都會易於辨識,倍感舒適。
Rams的家中一角
當然,除了身為設計師,他還是一名非常合格的榮譽教授。
在80歲的高齡下依舊奔波於院校、論壇、講座......傳輸他的理念及經驗。
Dieter Rams將自己在設計領域的所想、所感、所悟全盤托出。
深諳新生們學習設計的要點,為明日的設計師樹立信念。
他的觀念、專註力、使命感和長達70多年在專業領域的鑽研,為我們呈現出了「榜樣的力量」。
對後來的設計界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擁有至高榮譽的Rams卻是一直在反思自己所做的事情,
他曾在《Rams》這部紀錄片中提到:「如果能重來,我不想成為一名設計師。」
這世界有太多不必要的產品,他總在想他的產品是否真的堅守住了自己的信條。
可在每一位生活家眼裡,他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
在這本《迪特·拉姆斯:設計箴言+作品全集》中就收錄了他迄今為止所有的產品展示。
詳盡介紹了Rams在歷經了半個世紀以來,在工業設計領域裏的一系列變革,引發美學新浪潮。
也是對他在設計領域上的貢獻做的集成。
象君看完是大受震撼!曾經身為設計狗的一員更是自慚形穢。
特別是近20年以來的最新設計產品也被全部收入其中。
書中的這些作品是按時間順序來呈現的,
總計包含277個設計作品,共有300多張高清全彩照片。
一本書,看完整個Rams精彩絕倫的設計歷程。
進一步了解到這位享譽國際的設計大師,
他是如何一步一個腳印締造出他的輝煌時代。
這些寶貴的經驗和頂尖的作品,不論是學習還是賞析,
都會給我們帶來更不一樣的視角,去認識、去理解我們究竟該過怎樣的生活?
以及這些無止盡的需求,快速迭代的社會是我們想要的嗎?
Rams家的庭院
對設計師而言,
更能夠清晰認識到: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設計師?
我們需要對大眾負責,
我們應該創造出更好,更有益的產品服務於人,而不是數不盡的「工業垃圾」。
透過本書希望大家可以對設計產生新的認識,亦或是會愛上它。
「我們從來不只是想做漂亮的東西,」
「我們想讓事情變得更好。我們需要的更少,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