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據報道,9月17日,美國務院發言人稱,所羅門決定結束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中方持續壓縮台國際空間及改變兩岸現狀,美對此感到失望。所決定同中國建交後,美副總統彭斯就拒絕會見所領導人討論發展合作問題。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歷史事實,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中國已同全世界178個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
中方對所羅門群島政府作出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台灣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並同中國建交的決定表示高度讚賞。我們支持所羅門群島作為主權獨立國家自主作出這一重要決定。
美方早在1979年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有什麼資格對另一個主權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作出同中國建交的決定說三道四?這是不是在干涉所羅門群島的內政?國際社會對此看得很清楚。
關於美國副總統彭斯拒絕會見所羅門領導人的問題,你應該去問一下美方。美方如果真的關心太平洋島國,應該多做有利於幫助島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實事,而不是動輒揮舞制裁大棒、粗暴干涉島國內政。
我們敦促美方尊重別國自主決定內外事務的主權權利,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妥善地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9月16日,所羅門群島內閣會議決定與台灣當局「斷交」,蔡英文當晚老調重彈指責「大陸打壓」,並稱「台灣為所國人民所做的,特別是醫療、農業、教育、文化上的協助,從來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台索「建交」36年尤其是蔡英文上台後,台當局到底對所羅門群島開展了哪些「援助」?記者查閱台灣「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發現,從蔡英文上台後到2018年7月的2年內,台行政機構就有7次赴所羅門群島的「公務團」。
1
公帑出差只是「滄海一粟」
在台當局「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上,「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公營事業機構以政府經費派赴「國外」從事考察、進修、研究、實習及其他活動後提交的出差報告可供公開查詢。這些統計只限於行政院系統內,台當局其他機構的公務出差資料並不在此間。記者看到7份公務出差報告,其名目包括「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劃」「氣象與地震早期預警研究」「赴所羅門群島參加第6屆美拉尼西亞藝術文化節及國慶」等。
以「赴所羅門群島參加第6屆美拉尼西亞藝術文化節及國慶」為例,這個行程發生於2018年7月4日至13日,由「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率13 名歌舞劇團員出訪,從「日程安排表」來看,每日的行程大多只是粗略概括為「美拉尼西亞藝術節活動」,此次行程8 天總共只表演了12首曲目,充其量只能算一次演出強度極低的文藝交流活動。但報告中卻大肆渲染「專業演出震撼美拉尼西亞區域各國,不論是演出內容、服裝、人員素質、人數規模皆展現『國家級』原住民族樂舞團隊規格,所方相對提高接待層級,透過此次展演機會,將開啟台灣與美拉尼西亞區域文化合作新思維,增進雙方文化理解及情誼,同時藉此行成果之展現,看見『我國』『新南向政策』的高度發展性,讓台灣在國際互動的歷程當中,邁向全新的進程。」


2018年台當局行政機構一次赴所羅門群島交流活動的日程表
有趣的是,在報告中能助力台灣「邁向國際互動新進程」的重要「邦交國」在16日宣布「斷交」後,台灣官方與民間的態度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記者採訪台灣民眾發現,絕大多數人並不覺得這會對民眾產生什麼負面影響,畢竟這個國家跟台灣民眾的生活相隔太遠。但台當局官方從蔡英文到各機構政客紛紛坐不住了,這是為什麼?
「一次公務出差要花多少錢,需要進一步查資料才能知道,但其實這些公務支出的費用只是滄海一粟。」17日,台灣新黨青年委員會主席、政治評論員王炳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最大的支出應該是台當局多年來各種名目的「援助計劃」,包括蓋體育場館等,對台當局的這些政客來說,如果多一個「邦交國」,就可以生很多名目,就可以有很多度假、休閑或是支出的名目,「這些賬都很難查,因為他們會告訴你這是『外交機密』。」
正如王炳忠所說,在今年3月21日,台「外交部」次長徐斯儉曾表示,台方已於3月15日和所羅門群島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協助對方建立2023年的太平洋運動會場館。據傳此前所方希望台灣支援運動場館興建,而該場館成本約2800萬美元以上,而關於該項目內容和金額細節,台「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稱「基於對所羅門的尊重,不方便對外公開」。
2
「所羅門群島希望要的不是
養豬養蜜蜂,而是現代化」
台灣當局一向為鞏固大洋洲「邦交國」不遺餘力,據香港媒體引述澳洲Lowy Institute製作的「太平洋援助地圖(Pacific Aid Map)」稱,從2011年至2017年年底,台灣在太平洋島國總共投入2億2523萬美元,共452項計劃,在62個捐贈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中排名第13;而依據捐贈對象花費金額的多寡,依序是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基里巴斯、斐濟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其中對所羅門群島的投入超過總額的40%。據媒體報道,台灣援助所國的最大專案為「中華民國支持選區發展計劃(ROC Support to Constituency Development, RSCD)」,是馬英九上任後推動的,旨在協助所國農業與經濟發展。
那麼在馬英九之後,除了各種巧立名目的「交流活動」,蔡英文到底給所羅門群島帶來了什麼?記者在台「外交部」2016至2018三年的《國際合作發展事務年度報告》中找到答案。以2018年為例,在這份報告中,與所羅門群島有關的主要有四條:駐所羅門技術團養豬整合計劃、駐所羅門技術團蔬果改善計劃、駐所羅門技術團養蜂計劃、駐所羅門技術團糧食作物改善計劃。2016、2017年的報告中也有這些計劃。

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左)與蔡英文(右) 圖源:台媒
台當局的海外援助主要通過「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來實施,「國合會」總部設於台北,根據2018年度年報資料,該機構在台灣有109位職員,另有142位專業人士派駐海外實地執行各項發展合作任務。在「國合會」網站上查閱2018年的海外援助項目時發現,這些計劃大都啟動於蔡英文上台之前,以「養豬整合計劃」為例,該計劃啟動於2015年1月,而「糧食作物改善計劃」啟動於2016年1月,嚴格說來,與蔡英文並無太大關係。
既然如此,蔡英文當局的團隊不斷公務出差,到底把錢用在了哪裡?王炳忠認為,這恰恰說明那些預算並不是用在建設當地基礎設施或改善民生,而是用在了「不能講的地方」,「台灣的政客平常大家都自己騙自己,搞很多出差,看起來有模有樣的在做『邦交』工作,然後寫最後的報告說台灣的『國際地位』提升了,到現在報告瞬間變成一大堆謊言,自己猛抽自己的嘴巴。」
16日,在得知所羅門群島政府決定放棄台灣後,當地一「親台」組織發佈訊息稱「在16名親台灣的國會議員當中,只有7人保持忠誠,其他人全部跳槽到中國大陸陣營」,民進黨當局就此大肆炒作「大陸金錢利誘」,台「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稍早更以《告別所羅門、請把錢還來》為題發文稱「台灣沒有對不起這個『邦交國』,問心無愧。無論已撥款多少,都請積極追討回來。」
在王炳忠看來,台灣很多政客平常不說話,也沒有人去算賬,等到一有「邦交國」「斷交」的時候,突然每個人都出來講話。「君子斷交,不出惡言。但台灣就很奇怪,你跟人家有『邦交』的時候就什麼都可以吹,什麼『南太平洋的民主邦交之旅』啦,人家都『認同台灣民主自由』啦,怎麼一『斷交』,這些錢都成了浪費?」
「我們看昨天台灣所謂『外交部長』吳釗燮在記者會上直接說他們的政客被收買了,記者問他說『有沒有什麼證據?』吳釗燮就故作神秘,說是什麼『友盟國家給的情資不能透露』。」王炳忠反問,是不是因為台灣在所羅門買了很多政客?不然為什麼你會這麼說?是不是台灣你自己這樣做,所以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
相比台灣的短視,大陸更知道怎麼樣
去幫助第三世界國家脫貧
所羅門群島到底需要什麼?根據公開資料,這個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陸地面積2.84萬平方公里,其實並不比台灣小多少,此外,該國海洋專屬經濟區達到160萬平方公里。但是,所羅門群島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大多數人口依靠務農、捕魚和種植為生,國民經濟以種植業、漁業和黃金開採為主。
王炳忠認為,台當局對於「邦交國」的所謂援助,其實也就是停留在一直養蜜蜂、養豬這樣的層次,「現在所羅門群島想要加入『一帶一路』,想真正實現改變,走入現代化,台灣的所謂援助是治標不治本。相比之下,大陸的『一帶一路』都是公開的,大陸在脫貧方面很有經驗,現在有一整套的理念和體系,更知道怎麼樣去幫助第三世界國家脫貧。」
「一名台灣老『外交』人士曾很無奈地告訴我,在國際舞台上,1949年後的40年台當局不斷在跟大陸競爭『誰才是中國』,但近20年是不斷地去跟國際說『我不是中國』。」王炳忠告訴記者,自己的定位都是錯亂的狀況,根本就沒辦法去採用什麼長遠的規劃來幫助別人。「現在台灣當局的層次只局限於我就買個你不要『斷交』,因為你『斷交』我就會沒面子。蔡英文當年參選時宣稱『維持現狀』,但後來她違背承諾導致接二連三丟掉『邦交國』,現在她只能像潑婦一樣撕破臉,來污衊大陸了。」
「只要民進黨還在台上,台灣早晚『零邦交』」
文 |東魯虯髯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原文首發於2019年9月16日,標題為《【解局】「只要民進黨還在台上,台灣早晚『零邦交』」》,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還記得今年「兩會」時,有記者問「王國委!今年拿掉台灣幾個『邦交國』」的小插曲嗎?
這不,事情有後續了。
台灣「中央社」16日下午發佈消息稱,所羅門群島總理梅納西·索加瓦雷16日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中斷與台灣的關係,與中國大陸建交。
隨後,台外事部門召開記者會證實這一消息,並稱台當局與所羅門群島「斷交」。
意外嗎?人在台北的島叔看來,一點都不意外。蔡英文上台3年多來,這是第六個與台當局說拜拜的國家。
目前台灣所謂「友邦」數量降至16個。台灣老百姓是不是很憤怒呢?台北一個朋友的表態很有代表性。
他對島叔直言,民進黨當局這麼作下去,會繼續失去現有的「邦交國」,直至可能淪落到「零邦交」的境地。因為蔡英文是最好的助攻員。
這話就有點意思了。
1.完了,晚了
台外事部門負責人16日晚18點30分臨時舉行記者會,宣布台灣與所羅門群島自即日起「斷交」。台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在「感到遺憾」並「強力譴責」之餘,還要求所羅門群島「駐台」人員立即撤離。
看似主動,其實被動。看似很硬氣,其實很生氣。所羅門群島打算與台當局「斷交」的消息,從今年年初就已傳出,早就不是「新」聞。
近期更是信息量密集,多有跡可循。11日,索加瓦雷被曝在接受採訪時稱「與台灣的關係對我們毫無用處」;13日,他召集會議,聽取跨黨派小組有關邦交的評估報告。
對此台當局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力圖挽回。台外事部門一方面「恐嚇」稱,「若為利益外交轉向,非民主國家樂見」,另一方面又「收買」稱,「希望持續借能嘉惠『友邦』人民的合作方式鞏固『邦誼』」。為表誠意,又是請所國外長訪台,又是拿出對所羅門群島的「新援助計劃」。
可惜為時已晚。
所羅門群島《島嶼太陽報》16日在社交媒體爆料說,「所政府正準備驅逐台灣駐所羅門『大使』廖文哲」,並稱「廖文哲干預所羅門群島的內政」。接着就是實錘,正式「斷交」一悶棍。

《島嶼太陽報》截圖,報道說此前有當地議員收到信息,顯示「如果他們轉而支持台灣,每一個人將會額外獲得100萬美元」。
繼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基納法索與薩爾瓦多之後,所羅門群島也離台而去。如今台灣的「邦交國」,掰着手指頭加腳指頭就能數過來,還綽綽有餘。
其實不用費勁,台媒早就替我們一一數過了。他們是:
歐洲的梵蒂岡、亞太地區的基里巴斯、馬紹爾群島、瑙魯、帛琉、圖瓦魯,非洲的斯威士蘭,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伯利茲、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聖吉斯納域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及格瑞那丁。
2.見怪不怪
儘管意料之中,島叔還是覺得有兩個時間點需要注意。
一是《澳大利亞人報》爆料稱,所國跨黨派小組建議政府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前切斷與台灣的關係,邀請中國在所國首都霍尼亞拉建立外交使團,以配合慶祝活動。
二是所內閣希望在總理索加瓦雷21日前往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前做出決定。
說明啥?大陸的影響力早就今非昔比,一中原則更是在國際上深入人心。可以預見的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句話將很快出現在中所兩國建交的聯合公報里。
民意是最好的證明。有消息說,所羅門群島執政黨民主進步執政聯盟16日召開特別核心會議,針對是否與大陸建交進行投票,與會的33人中有27人支持與大陸建交,6人棄權,0人支持與台灣「維持邦交」。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順應國際共識,又機會多多,何樂而不為?

所羅門國會(來源:中央社)
有趣的,這份投票是在台灣找外援,美國拉偏架的情勢下做出的。去年美國國會和行政當局多次發聲,警告與台灣斷交的那些國家可能失去華盛頓的援助,甚至受到美方制裁。
島內媒體透露,這次台當局也沒少請美方出面說項。結果呢,該來的還是會來。在一中原則成為國際共識的大氣候下,誰逆勢而動都沒有用。
對此,島內民眾也早就有免疫力了。為何?見怪不怪了。
島叔的島內朋友哀嘆說,只要民進黨還在台上,台灣早晚會淪落到「零邦交」的境地。因為蔡英文是最好的助攻員。邏輯很簡單,兩岸關係不好,挾洋自重、暗「獨」動作不斷,自然強化大陸統一決心和國際一中格局。
3.「還會發展」
不出所料,這次台當局又造輿論,拿「金援」說事。把正常合作說成利誘以便甩鍋,這是島內某些政客和媒體的特長。用金援拉攏「邦交」,這本是當年財大氣粗的台當局的特長。
台當局真正想遮掩的事實,是多米諾骨牌效用。
所羅門群島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南太是台當局維繫「邦交」的重地,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要衝。

所羅門群島有超過990個島,陸地面積2.84萬平方公里,人口64萬,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上圖為其旅遊宣傳圖
台當局緊張,一是怕「邦交」繼續流失,「外交」成績清零無法交代,二是怕「新南向政策」沒有了立足點,變成徹底的難向政策。
問題是,馬英九在台上八年,兩岸為何相安無事?如今這個局面,既是國際大氣候決定的,也是兩岸小氣候導致的。兩岸關係陷入冰點,蔡英文當局要反躬自省。
如果不思改善之道,否定「九二共識」,一再拿大陸因素作為對外關係失利的借口,恐怕後續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類似局面。
吳釗燮表態要負政治責任。此公綠的很,但島叔持中講一句,要他負全責確實不公。大家心知肚明,癥結在什麼地方。
針對所羅門群島可能與台「斷交」一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在9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順應一個中國這一時代潮流是絕大多數國家的選擇。目前我們與178個國家建立並保持外交關係,這一趨勢還會發展。
一增一減,是最好的詮釋。「還會發展」四字,引人暢想。
近日,台當局與海地的「邦交」也被傳有變。國際民航組織將於9月24日在蒙特利爾召開第40屆大會,台當局再度被拒門外。
中國國民黨「大選」參選人韓國瑜近日表示,民進黨上台,台灣一切都非常差,希望民眾擦亮眼睛,2020年重新檢視民進黨。
如同台媒所言,唯有先處理好兩岸互信,才能打開台灣的「國際空間」。倘若蔡當局還執迷不悟,更多的「外交危機」將隨之而來。
從世衛大會到國際民航組織,從聖普到所羅門,這麼多的金針就是度不了那些中「獨」甚深的人?
捉急。

所羅門群島發佈的旅遊宣傳圖
欄目主編:陶峰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外交部網站 圖片編輯: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