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春意漸濃的三月,我們即將迎來第112個「三八」國際婦女節,節日的溫暖驅走料峭的春寒。3月4日,記者從北侖區人民醫院(浙大一院北侖分院)得知一條好消息,該院急診護理團隊被授予2020-2021年度寧波市「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榮譽的背後,寫滿了一個個關於努力和付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巾幗英雄的事迹。

堅守在戰「疫」一線的娘子軍
巾幗不讓鬚眉,紅顏更勝兒郎。黃燕利,一位來自急診科的護士,對她來說,工作的戰場不僅僅局限在科室里,還在援鄂援川的路上。2020年初,武漢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時刻,黃燕利作為北侖馳援武漢的22名醫務人員之一,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戰「疫」一線。這一股無堅不摧的無畏力量,始終鼓舞和激勵着她。2021年7月,她又主動請纓,奔赴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人民醫院開展援醫幫扶,將北侖最前沿的護理技術帶到當地。「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醫院接收了一名被蜜蜂咬傷的患者,多次為其進行靜脈穿刺都以失敗告終。於是,我就採用了動脈采血的新技術,僅一次就成功了。」幫扶的成效、群眾的滿意,給黃燕利帶來了動力和幹勁。如今,她又回到了北侖區人民醫院急診科,她相信在這個大家庭里,自己能一如既往,迎難而上,迎接更高的挑戰!

時間就是生命,對急診科護理人員而言,她們每時每刻都奔跑在搶救生命的最前沿。2022年初,北侖本土疫情發生以後,急診科護士胡巧第一時間來到封控區沿海村為群眾做核酸檢測,這又是另一個與病毒較量的競技場。堅守在這裡的十餘天里,胡巧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穿上防護服連續為群眾採樣,一直忙碌到下午三四點才收工,中間顧不上吃飯、喝水和休息成了家常便飯。那些來自村民的感謝和理解,讓辛苦之餘的胡巧,收穫了滿滿的感動,「我記得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採樣完核酸後眼含熱淚,卻又給了我一個大大的微笑,跟我甜甜地道了一聲感謝。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當胡巧在前方衝鋒陷陣時,她的同事沃卓寧堅守在後方保駕護航。沃卓寧告訴記者,在年初的這場疫情期間,急診科的病房因疫情防控需要緊急改造成隔離病房,專門接收來自封控區和管控區的危重症急診患者。雖然身在後方,但急診科的護理團隊也都是全副武裝,化身「大白」守護患者,24小時不間斷輪流值守,工作量比平時更大。「我們毫無怨言,常常脫下防護服後才發現臉上都是一道道紅色的勒痕。」沃卓寧說,這一切的付出,目的就是為了讓患者多一份心安,多一份滿意!

與生命賽跑爭分奪秒搶救患者
「救護車馬上要送一名多發傷的患者過來,立即做好搶救準備!」「好的!」收到調度室電話後,急診室護理團隊的腳步比平時更加忙碌,三步並兩步迅速準備好搶救用物。數分鐘後,救護車到達醫院,緊張有序的搶救在急診團隊的默契配合下,與死神競速。據急診科護士長徐紅介紹,急診科是醫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應急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面對着這樣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急診護理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憑藉著一股堅定的信念,依靠着彼此默契的配合、嫻熟高超的專業技術以及有條不紊的場控能力,將一個個患者從死亡的邊緣拉回。

據了解,北侖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作為北侖區首批重點學科,承擔著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設有北侖區唯一的卒中、創傷、胸痛、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救治的五大中心,每年急診患者接診高達27萬人次。急診護理團隊是一支朝氣蓬勃的隊伍,平均年齡27.5歲,她們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是醫療戰線上的急救先鋒,在北侖區急危重症搶救領域中成績斐然。「急患者所急、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是團隊的人生信條,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更好似一朵朵明艷動人的花朵,在各自的崗位上綻放出奪目光芒的「她力量」。
這就是北侖區人民醫院急診護理團隊,這是戰場上的尖刀部隊,這裡的戰爭不分晝夜。護理團隊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這個與死神較量的競技場,寒來暑往,留下一身疲憊,灑下一路汗水,換來患者的安康,贏得搶救成功的希望。「我們將繼續努力前行,厲兵秣馬,時刻準備着,也時刻戰鬥着!」護理團隊異口同聲地說道。(記者 劉盈蓉 張煜挺 鄭侃軒 通訊員 楊夢園)
(來源: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