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隨着李坡橋最後一方混凝土入模,這標誌着小清河復航工程首座懸澆梁合攏完成。至此,小清河復航工程濟南段全年累計完成投資6.09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今年1月16日,小清河濟南港開工建設,泉城喜提「出海口」,濟南港「一港兩區」作為濟南直通海洋的對外開放「戰略基點」,將補齊濟南內陸港口的「短板」。
目前小清河復航工程的建設正在「加速跑」,預計明年6月底前濟南港兩港區碼頭主體工程建成。將來,2000噸級河海直達船可實現河海聯運,貨物由濟南港裝船後直達龍口港。
將來可滿足1000噸級船舶通航
濟南市區段防洪標準達100年一遇
小清河復航工程起點位於濟南荷花路小清河橋下200米處,終點為濰坊港西港區羊口作業區,跨越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市,長169.2公里,濟南段全長29.34千米。該工程可滿足1000噸級船舶通航,每年分流超過4000萬噸貨物。
小清河復航工程主要建設三級限制性航道,改建橋樑13座,遷建柴庄節制閘1座。今年5月30日,最後一道閘門和啟閉機的安裝完成,小清河復航工程首道節制閘建成投用。
此次遷建的柴庄節制閘位於小清河起點荷花路橋橋下200米處,距離原閘址5.3公里,主要承擔著小清河調洪、灌溉、治澇、通航等功能,是小清河通航入海的首座節制閘。
小清河復航工程全線竣工後,可滿足1000噸級船舶通航,每年分流超過4000萬噸貨物。
屆時,小清河幹流及分洪道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標準,其中濟南市區段達到100年一遇標準,將有效保護小清河兩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明年6月底前完成濟南港兩港區碼頭主體工程
打造長江以北「四最」內河樞紐港、龍頭港
作為小清河復航工程的樞紐工程,小清河濟南港規劃建設主城港區和章丘港區,形成「一港二港區」格局,總體規劃港口岸線6170米,生產性泊位總數27個。
濟南港主城港區位於荷花路小清河大橋下游200米,是小清河沿線港口的龍頭港,致力於打造成長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善、環保標準最高的內河樞紐港。
章丘港區位於國道308小清河大橋下游150米,與主城港區形成互補,將建設成為具備基本功能的綜合性、現代化內河港口。
作為小清河沿線港口的龍頭港,主城港區將發展成為以集裝箱、件雜貨等貨物的裝卸及倉儲為主要功能,同時兼具運輸換裝和集疏運、運輸組織管理、數字化服務、口岸服務和商貿服務、臨港工業、港口物流園區等功能的大型現代化生態港口。
濟南港是小清河復航的樞紐工程,濟南市致力將其打造成長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善、環保標準最高的內河樞紐港、龍頭港。同時利用濟南港臨近機場、董家鐵路貨運站及周邊路網發達的優勢,實現鐵水聯運和公水聯運集散、疏運,打造集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四港合一」綜合樞紐。
小清河,黃河流域山東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源起濟南市泉群。1904年(光緒三十年),於濟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東堤建閘,引玉符河水東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閘,向東流經濟南市的槐蔭、天橋、歷城、章丘等,至壽光市羊角溝流入渤海。
為小清河復航工程做準備的小清河濟南段整治工程於2020年5月全線改造完成並開放,按照國家A級標準打造,全長約60公里,自西向東分別是睦里桃源段、康體養生段、靜享樂活段、濟濼風情段、古濟新貌段和山水藝術段「六段風貌帶」,突出小清河特色、反映濟南特色文化,成為市民的休閑打卡勝地。
睦里桃源段利用現狀林地,適當疏苗,同時兩岸增加桃李類春季觀花植物,形成「桃溪柳陌」的世外桃源郊野景觀氛圍。河道兩岸種植的蘆竹、波斯菊等陸生植物以及睡蓮、香蒲等水生植物,把河道裝扮得分外美麗。展現出一幅和諧共存的生態之美。
睦里閘是小清河的源頭,位於濟南西郊睦里庄,孤懸於玉符河大堤之上。壩南濕地中有兩支溪流匯入閘下,東向的來自玉符河,西向的來自黃河,這水先是一半綠一半黃,涇渭相擁,既而又全部變綠,悠悠流淌,形成了小清河源頭特有的水文景觀。
康體養生段西起西繞城高速,東至臘山河西路,全長約3公里,改造面積約363畝。結合現狀坡地新增濱河棧道及親水平台,樹種選擇松柏類的植物,結合自然駁岸和現狀場地擴建親水平台和沿河木棧道,打造立體親水環境,形成竹林綠道和杉林棧道特色,打造「松草延年」的養生特色。
該段主要以豐富生態環境為主,為周邊康養人群及居住區提供多樣化、設施簡單的運動空間,並根據服務半徑設立休憩空間。色彩上以白色、灰色、藍色、紫色等沉穩冷靜的顏色,讓場地整體給人寧靜安穩之感。
靜享樂活段西起臘山河西路,東至無影山北路,全長約6.9公里,改造面積約1000畝。運用動感的曲線和豐富的色彩,展現活力運動文化。
結合現狀腹地寬度,游步綠道與慢跑綠道時而合併時而分離,局部結合地勢打造立體綠道,植物以色葉植物為主,形成「金玉滿堂」的種植特色。
濟濼風情段西起無影山北路,東至國棉一橋,全長約3.6公里,改造面積約202.5畝,主要展示老濟南的民國風情和津浦線的鐵路文化,依託現狀綠地及津浦鐵路整合出民國特色公園,植物種植以荷風槐影為特色。
利用現狀游步道,打造濱水健身綠道,局部點綴親水挑台;設計高架棧道眺望津浦鐵路和小清河,豐富觀賞視線的層次;抽取老式列車、鐵軌等文化符號設計特色景觀小品,展現色調鮮明的民國鐵路風情。
古濟新貌段西起歷山北路,東至二環東路,全長約2公里,改造面積約210畝,反映小清河(濟南段)的歷史記憶和時代新貌為主題。
作為城市段的核心,依託現狀整合出板橋廣場、板橋碼頭、荷韻長廊、啟航廣場、泉韻廣場,通過增加漁趣圓雕、百舸爭流雕塑、船型花池、荷花構架等景觀小品,展現開敞大氣、水岸相容的景觀風格。
山水藝術段西起二環東路,東至濟廣高速,全長約14.6公里,改造面積約336畝,設計以流暢、簡潔的線條描繪出現代景觀與山水藝術的雙重美感,反映小清河(濟南段)的山水情懷與藝術氣質。
南岸結合現狀場地,從古典詩畫中汲取靈感,打造錦華軒景觀節點,將空間以豐富的形式變換、圍合,打造出一處具有古典韻味、思緒升華的空間場所;以現狀生態環境為基底,打造水徑雲堤林間棧道,構建多層次的景觀通廊,豐富多樣化的遊覽體驗。
北岸則充分利用現狀步道與場地,打造連續的健身綠道、籃球樂園、山水清華等多樣化的休閑、運動場地,通過融合中國古典園林銜山抱水、和諧共生的理念,構建鵲華山韻、蔭樾亭等景觀節點,與鵲山、華山前後相映,打造水中山影粼粼、山峰雄健的景觀效果。
小清河是一條歷史記憶之河,
見證了泉城濟南城市發展的千年滄桑。
小清河復航工程
打造綠色高效的「黃金水道」,
真正讓沉睡多年的小清河
「活起來」、「忙起來」、「靚起來」。
古老的小清河,再次通航已指日可待,
而濟南港也將成為泉城濟南的新名片!
---END---
攝影:陳澤震、陳銦、魏華、王琴
王嘯、王成永、邵凱、新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