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天下|日本本世紀16人獲諾獎,今年還有「戲」嗎?

2022年10月05日20:51:30 熱門 1629

記者 趙世峰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英國科學信息公司科睿唯安9月21日宣布,今年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授予20人。通過觀察以往的情況,很多獲得這一獎項的人隨後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因此「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也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今年的諾貝爾獎將於10月3日至10日陸續揭曉。
侃天下|日本本世紀16人獲諾獎,今年還有「戲」嗎? - 天天要聞

獲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的長谷川成人(右)。

科睿唯安預測準度較高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頒發的對象為論文被引用次數多、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人員。2002年以來,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分析師們每年基於Web of Science大型綜合數據庫,遴選諾貝爾獎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以及經濟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科研人員,從這些論文的作者中甄選產生「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得主。他們的研究成果擁有非常高的引用頻次,對科學發展具有極大影響,有些甚至在某個領域做出了革命性貢獻。

據科睿唯安披露,今年獲獎者的研究範圍包括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革命性研究、柔性「電子皮膚」以及幸福和福祉的經濟學研究等。20位獲獎者中,14人來自美國,3人來自日本,2人來自英國,1人來自德國。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分析表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認為達到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程度。

侃天下|日本本世紀16人獲諾獎,今年還有「戲」嗎? - 天天要聞

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地斯德哥爾摩音樂廳。

據此預測,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潛在獲獎者包括日本東京都醫學科學研究所腦神經科學部主任長谷川成人和美國華裔神經病理學家李文渝,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和基因組學教授、遺傳學家瑪麗·金,美國哈佛醫學院特聘兒科教授、兒童腫瘤學家斯圖爾特·奧金。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潛在獲獎者包括德國實驗物理學家伊曼紐爾·布洛赫,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斯蒂芬·奎克,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谷口隆志和渡邊健二;諾貝爾化學獎的潛在獲獎者包括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華裔女科學家鮑哲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邦尼·巴斯勒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埃弗里特·格林伯格,美國哈佛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學教授丹尼爾·諾塞拉。其中,鮑哲南因「開發出有機和聚合物電子材料的新型仿生應用,包括柔性『電子皮膚』」而獲得化學領域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潛在獲獎者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系教授達隆·阿齊默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西蒙·約翰遜和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魯濱遜,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榮譽教授塞繆爾·鮑爾斯和赫伯特·金蒂斯,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理乍得·伊斯特林,以及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教授理查·萊亞德和英國華威大學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奧斯瓦爾德。

據悉,科睿唯安已經連續20年對諾貝爾獎進行預測,準確度相對較高,「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獲得者中已有64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侃天下|日本本世紀16人獲諾獎,今年還有「戲」嗎? - 天天要聞

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左起)。

日本人「井噴」式獲獎

今年獲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的3名日本科研人員,除了61歲的長谷川成人,還包括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研究員、63歲的谷口尚和60歲的渡邊賢司。長谷川發現了導致肌肉逐漸無法活動的疑難病「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發病原因之一的蛋白質,谷口和渡邊則製造出了氮化硼的高純度結晶,有助於評估備受期待的新一代材料石墨烯的特性。

諾貝爾獎創設於1901年,分為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經濟學以及和平6大獎項,每個獎項每年最多選出3人。迄今為止,日本共有25人獲得諾貝爾獎。另外,還有3名美籍日裔科學家和1名英籍日裔文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但目前尚未有日本人或日裔人士獲得1969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1949年獲得物理學獎的湯川秀樹。獲獎時的湯川只有43歲,他的主要貢獻是在近代物理學研究中預測了稱為「介子」的新粒子的存在。但在湯川獲獎後的約50年間,獲得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只有5人。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台了「第二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加強在生命科學、信息通訊、環保和納米材料四個領域的投入,以競爭性的研究資金吸引和培養年輕的研究人員,以期在50年內獲得30個諾貝爾獎。

侃天下|日本本世紀16人獲諾獎,今年還有「戲」嗎? - 天天要聞

2021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

2000年以來,日本人開始「井噴」式獲獎,有16人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另外,加入美國國籍的南部陽一郎、中村修二和真鍋淑郎,也在這期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值得一提的是,這19人全部都在日本國內接受基礎教育和大學教育,南部陽一郎、中村修二和真鍋淑郎三人分別在東京大學和德島大學完成本科至博士階段的學習。

儘管日本人頻繁斬獲諾貝爾獎,但業界普遍認為,這並非本世紀科研投資的成果,而是日本對基礎研究長期投入的回報。基礎研究成果從出現到獲得高度認可通常需要相當長時間,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世紀40年代以來,全球諾貝爾獎得主從出成果到獲獎平均要等待大約22年。相對寬鬆平等的研究環境、不隨波逐流的科研精神以及心無旁騖的科研態度,都是取得諾貝爾獎級別科研成果的必要條件。

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和幾代人的努力分不開。隨着二戰後經濟騰飛、科研投入大增,日本的科研水平得到長足發展。縱觀前期研究成果,日本目前還有很多可以獲選諾貝爾獎的成就,日本人獲獎的勢頭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侃天下|日本本世紀16人獲諾獎,今年還有「戲」嗎? - 天天要聞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拍攝的2021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現場。

科研投入放緩後勁不足

雖然近些年來諾貝爾獎大豐收,引起全球矚目,但日本各界卻出現「不久的將來很可能與諾貝爾獎無緣」的擔憂。理由是獲獎的研究成果幾乎都是幾十年前的,在過去20年間,日本的科研成果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在下降。

面臨財政困難和人口減少問題的日本政府,在科研投入上增長放緩。在政府科研預算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國中增長最少。在2012年度至2016年度,還曾出現下滑或持平的情況,其中有兩個年度甚至減額超過100億日元(約合5億元人民幣)。其結果就是,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國中,只有日本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在減少。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球引用次數排名前10%的高質量論文中,日本佔比排在美國和英國之後,位列第3位,這期間誕生了許多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但2000年以來,日本的這一排名顯著下降,現在已經降至第9位。

日本鈴鹿醫療科學大學校長豐田長康統計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研究論文數量,結果顯示日本排名世界第39位,甚至低於經濟規模遠不如日本的匈牙利波蘭等中東歐國家。

對年輕科研人員的培養和支持力度不夠,也導致日本年輕人出現遠離科研的趨勢。從以往情況來看,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多為研究者在25歲至45歲期間取得的。而目前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對於20歲至39歲的年輕研究者大多採用任期聘用制,為了追求短期成果,研究者很難踏實地進行基礎研究。

侃天下|日本本世紀16人獲諾獎,今年還有「戲」嗎? - 天天要聞

日本的大學

2016年諾貝爾獎得主大隅良典等人士多次呼籲,日本社會要創造環境,消除年輕人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從事科研工作。益川敏英梶田隆章等諾貝爾獎得主也在專訪中敲響「日本科學研究正瀕臨危機」的警鐘。梶田隆章指出,研究資金、研究時間和研究人員數量是決定論文數量的三大要素,如果日本在這三個方面繼續惡化,未來將難以獲得諾貝爾獎。

針對這種狀況,日本政府也在採取措施。2018年至2019年增加超過100億日元的財政預算,專項投入科研項目。這是日本自2002年度以來首次在科研經費方面預算增幅超百億日元。2022年,日本政府設立一項規模達1000億日元的基金,助力半導體、蓄電池、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與經濟安全直接相關的重要技術研發工作。

此外,日本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在2006年達到頂峰後,一直呈下降趨勢。由於日本削減了國立大學的經費撥款,直接導致年輕研究人員職位減少。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統計,獲得博士學位後繼續進行研究活動的博士後中,約七成得到的是任期不滿3年的工作。

為此,日本政府在2021年設置新制度,為就讀博士課程的學生提供生活和科研補助,在信息與AI技術、量子、材料等三個領域,向大約1000人平均每人每年發放200萬至250萬日元的資助(約合10萬至12.5萬元人民幣),以培養對維持日本國際競爭力來說不可或缺的專業人才。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