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智庫建設與輿論傳播」論壇成功舉辦

2022年10月05日10:41:13 熱門 1233
「後疫情時代的智庫建設與輿論傳播」論壇成功舉辦 - 天天要聞

2022年9月28日上午,「後疫情時代的智庫建設與輿論傳播」線上圓桌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新華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環球時報鳳凰網、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的十幾位資深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參加了此次論壇。專家們圍繞「後疫情時代智庫發展的關鍵問題與解決思路」、「智庫如何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推進智庫合作」、「如何構建智庫與媒體的良性合作機制、提升輿論傳播力」三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分析。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鳳凰網、中國網等媒體進行同步線上直播。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在歡迎致辭中指出,智庫作為國家戰略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意識形態建設,智力資本構建和全球發展中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當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紛繁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和經濟的挑戰,國際形勢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正處於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階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此次圓桌論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此次論壇能夠提出創新的思想,推動智庫的思想創新能力與輿論傳播能力進一步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嚴金明指出,思想創新和輿論傳播是智庫發展的重要兩翼,輿論傳播建立在思想創新的基礎上。在公共政策輿論場中,智庫作為思想創新的核心發揮着重要的議程設定和輿論引導作用。2020年延續至今的全球性新冠疫情對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正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時期,中國與世界都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這對中國智庫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新聞學院教授王莉麗主持了此次論壇並指出,智庫作為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知識密集型組織,通過專家知識與輿論權力的高度結合,構成了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發展和人類未來的重要力量。當今世界,人類社會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全球性危機,世界各國亟須加強對話與協作,共同構建一個後疫情時代的美好世界。作為非國家行為體,智庫通過其思想創新、輿論傳播、跨國智庫網絡建構和全球公共產品供給,為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協商、對話與合作的可能路徑。中國智庫的思想創新與媒體的輿論傳播互為補充,可以共同構建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認為,智庫建設和輿論傳播需要從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三個維度持續發力。中國智庫應發表更多高質量中英文論文;應改變過於依賴傳統媒體的現狀,提升運用新媒體能力,讓更多專家成為更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智庫需進一步拓寬國際發聲渠道,跨越信息鴻溝,減少信息不對稱。新時代的智庫建設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智庫生存生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指出,中國智庫應當勇立時代潮頭,成為中國與世界聯通的橋樑。中國智庫應當具備時代感、責任感、使命感,站在捍衛國家權益的前沿,站在輿論鬥爭和國家戰略的前沿,要勇於發聲,善於發聲。中國智庫要認清歷史方位,為國家建言獻策,主動引導國際輿論,要敢於為國家建言獻策,敢於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發聲。中國智庫需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交流對話能力、輿論引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指出,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國際話語權應做出更進一步的深入闡釋,應從「定義權」、「解釋權」、「動員權」三個維度加以深化:定義權是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的知識生產能力,為全球提供新知識、新概念、新範疇;解釋權可理解為關係生產能力,展現中國融入世界和全球發展息息相關的能力;動員權就是行動生產,能夠讓我們的傳播內容轉化為集體的行動能力。智庫在構建國際話語權過程當中,面臨著如何定義、如何解釋、如何動員、如何前瞻的主要問題。同時,智庫需要將獨立敘事的角色和集體敘事的角色形成相對比較完整的辯證統一。在奪取更大國際話語權的歷史進程中,智庫大有可為。

新華社北京分社總編輯李斌認為,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應當加快智庫的建設步伐。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智庫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智庫的數量雖已攀升至全球第二,但其國際影響力和思想創新能力依然有待加強。中國的智庫建設亟需提質增效:聚焦重大戰略問題,增強戰略性;聚焦焦點、痛點、堵點,增強針對性;未雨綢繆,加強研判,增強前瞻性;增強思想性;培育新概念、新理念,增強概括性;增強智庫的調查性;影響公眾、推動決策,增強智庫的參考性。

清華大學公管學院執行院長朱旭峰指出,當前我國的智庫話語體系構建存在兩個困境:第一,中國的話語體系構建長期受西方學術體系影響;第二,中國話語的對外傳播長期受西方媒體系統制約。對此,中國需明確理論指導,構建國家品牌,培養「以受眾為中心」意識,避免盲目順從西方的評判和發表標準。中國智庫不能止步於發出聲音,更要讓對方「聽到」、「聽懂」。此外,構建中國智庫的話語體系應當從五個維度着手:找準定位,從比較視角出發,思考中國學派在世界上的準確定位;貢獻基於事實的觀點,用真實的話語打動人;提升跨文化理解力和溝通力,尊重各國受眾認知習慣;豐富品牌載體,保持開放心態;緊跟時代趨勢,重視新媒體的傳播潛力。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副總編輯李莉娟認為,傳播技術的演進深刻改變了國際傳播的語境。當前的主導傳播模式已經從原來的大眾傳播,變成了「多位一體」的共創傳播。同時,社交媒體如今已經成為國際話語權博弈的主戰場。因此,中國需要實現智庫和媒體的雙向賦能,形成提升中國話語權的合力。中國在國際傳播過程中應當把專業話語轉化成通俗話語,把抽象的理念、概念、觀念轉化成視覺語言,走用戶路線,讓中國聲音能夠更好地在海外落地。

國家高端智庫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院長肖永平表示,加強智庫與媒體的合作,不斷提高中國故事的國際影響力,是後疫情時代中國智庫建設的必解題,要大膽引進和培養一批政治可靠、善於國際傳播的高水平人才,智庫應與媒體共建國際話語創新平台,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話語創新平台需要從四方面着力建設:打造能夠講好中國法治故事的理論性話語平台;打造能夠辨析國際事件法理的實施性話語平台;打造熟悉國際組織規則程序,參與擬定全球治理規則和規則性話語的輸出平台;打造能夠大膽布設學術交流網絡,擴大國際朋友圈的話語調試平台。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兼鳳凰網總編輯鄒明認為,智庫的內容建設和國際傳播需從以下幾方面着手:第一,努力培育具有國際IP效應的文化產品,積極嘗試破圈;第二,智庫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發揮媒體的功能;第三,我國智庫應構建具有國際效應的年度論壇,吸納全球精英,充分展現國際影響力;第四,中國智庫要重視新媒體平台短、平、快的特點,充分利用「名人效應」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型大V,向國外受眾傳播中國智慧;第五,中國智庫應更加重視國際性的社交媒體平台,吸納各領域的國際精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不但製造了一種空前的物理隔絕狀態,而且還在國際傳播過程中製造了巨大的信息差,這時刻影響着中國的智庫工作者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面認知。因此,中國的智庫工作者需要勉勵奮進,研究真問題,真正地建言獻策,真正地引導輿論,真正地爭奪國際話語權。此外,後疫情時代中國智庫的崛起,離不開制度的保障和激勵,智庫學者們應當「走出去」,積極探索世界各國對於後疫情時代的獨特理解。

《環球時報》副總編輯謝戎彬認為,中國的媒體和智庫需要深化合作,走一條相互結合的新道路,共同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與中國國力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在全球化的當下,各國民眾對全球形勢發展問題的關注日益加深,國內外的輿論也相互交織,而這也意味着媒體和智庫需要發揮好國家決策層面和社會輿論層面之間的橋樑作用。此外,中國媒體和智庫還要積极參与國際話題的討論,發出中國聲音,主動設置議題,引導國際輿論。由於受眾閱讀習慣的碎片化和傳播生態的變革,媒體與智庫可以優勢互補、協同作戰。

南京大學中國智庫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李剛指出,以營利為目的的所謂「智庫」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智庫的概念,而且還淡化了智庫的公益屬性。因此,中國應該明確智庫與政策研究機構的區別,建設具有真正公益性的社會智庫,充分發揮社會智庫的公益性、中立性、科學性、長期性。此外,中國智庫應當在後疫情時代重視重心下移和增量布局的問題。中國智庫主體的建設和決策諮詢體系的建設應該保持同步。後疫情時代,中國要在法律法規的規制下發展「思想市場」,建設各種配套設施。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李彪認為,智庫本質應是思想工廠,為社會貢獻思想和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講,通過媒體放大作用,智庫可以引導社會思潮,並成為意見領袖。中國智庫在未來的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多元主體互動的科學決策機制;建立智庫和決策部門的常態化溝通和成果報送體系;建設戰略和政策研究性一流人才培養機制與政府的「旋轉門」;探索新型的治理機構和治理架構問題,優化評審機制。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係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諮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紮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於建設成為「最懂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來源:中國網)

來源:中國網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