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巴拉克的三十年執政給埃及留下了怎樣的啟示和遺產?

2022年10月04日23:40:19 熱門 1502

近日,曾經的中東風雲人物、埃及前總統侯斯尼·穆巴拉克(1981~2011年在任)走完了自己輝煌與恥辱相互交錯的人生之旅,默然淡出人們的視線。

我的腦海里縈繞着兩組反差極大的鏡頭。9年前,突尼斯自焚小販那把火,旋即延燒到埃及,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高呼「大餅、自由與公正」,湧上開羅、亞歷山大大街小巷。僅僅過了18天,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面容憔悴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宣布辭去總統之職。不久,這位80多歲高齡的原總統,多次被關在鐵籠里接受審判的畫面,在世界各地反覆播出。這是穆巴拉克倒霉透頂的日子!

又一組迥然不同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我揮之不去。

1999年埃及舉行總統選舉,穆巴拉克最為風光的日子。投票前夕,《金字塔報》頭版,連續兩天的大字通欄套紅標題:「穆巴拉克爺爺,我們熱愛您!」「穆巴拉克爸爸,我們熱愛您!」埃及軍方的直升機出現在開羅的公園和鬧市區,向孩子們空投玩具、文具、兒童讀物這樣的小禮品。我們驅車從開羅到塞得港,看到公路兩旁為穆巴拉克鼓與呼、呼喚穆巴拉克連任總統的標語,綿延十餘公里,如同旌旗招展,蔚為壯觀。總統選舉當天,開羅的文藝界大腕和體育明星來到投票站,排着幾十米的長龍,等候投票!

儼然兩個穆巴拉克,哪個更真實呢?

穆巴拉克的三十年執政給埃及留下了怎樣的啟示和遺產? - 天天要聞

2020年2月26日,埃及為前總統穆巴拉克舉行葬禮,支持者手舉他的照片。 新華社 圖

藍天驕子 戰爭英雄

穆巴拉克並非一開始就註定釘在鐵籠受審的歷史恥辱柱上。他是出身草根的空軍飛行員和平民政治家,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進入埃及民眾的視野。

從開羅驅車往北,行駛一個個多小時,便到了米魯夫省省會沙賓。1928年5月4日,穆巴拉克出生在離沙賓1公里左右的小鎮上。這個司法官員的兒子,自幼痴迷於軍事,有鴻鵠之志,勤奮苦幹。先後畢業於埃及的軍事學院和飛行學院,兩次赴蘇聯學習飛行技術,第三次則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一年。作為轟炸機飛行員,技術精湛,毅力頑強,軍事過硬。1967年6月5日上午,以色列空軍傾巢出動,偷襲埃及,埃及空軍幾乎全軍覆沒。穆巴拉克駕機起飛後不久就遭遇險情,立即做出判斷,駕駛飛機在盧克索安全着陸。1972年4月他晉陞空軍司令,為埃及大軍在1973年10月6日強渡蘇伊士運河提供空中掩護,對運河東岸以色列軍隊建造的巴列夫防線進行飽和轟炸。

十月戰爭開戰前夕,薩達特總統詢問履新不久的空軍司令穆巴拉克:「空軍是否準備好了下一次戰鬥?我們的空軍已遭受兩次致命的打擊了,如果再遭受第三次打擊,那就等於我們投降。那麼從那一天起,在空軍的名單上,就再也找不到我們的名字了。我們在全世界面前將成為笑柄。」穆巴拉克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的空軍能夠完成交給他的任何任務。我們完全做好了戰鬥準備。」10月6日下午,穆巴拉克指揮埃及空軍發動突然襲擊,摧毀蘇伊士運河東岸的以軍機場、導彈控制中心、雷達干擾中心、作戰指揮部和司令部,成為戰爭英雄,深得薩達特賞識。他脫下戎裝,1975年擔任埃及副總統,1981年開始了執掌埃及近30年的總統生涯。

穆巴拉克的三十年執政給埃及留下了怎樣的啟示和遺產? - 天天要聞

1981年10月31日,總統候選人穆巴拉克在投票站投票。 新華社 圖

發展受挫 強國夢碎

穩定政局,推進經濟改革。穆巴拉克在薩達特遇刺的血泊中掌舵埃及,當時政局不穩,形勢嚴峻。他當政後立即釋放大牢中的反對黨派領袖,直接接到總統府進行政治對話,當面釋放善意,緩和政治緊張。採取措施,整肅軍隊和國家安全機關中的伊斯蘭極端分子。1982年召開全國經濟工作會議,糾正薩達特時期(1970~1981年)「消費性開放」的弊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發動各種傳媒,從宗教和思想層面與伊斯蘭極端主義作鬥爭。然而,穆巴拉克時運不濟,時值國際市場上油價下跌,埃及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陷入長期經濟危機。在經濟改革中,穆巴拉克扛住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壓力,堅持改革必須在埃及老百姓的承受範圍之內。利用海灣危機給埃及帶來的難得機遇,成功地分期減免埃及一半外債,1991年開始進行穩健的經濟改革,最終使埃及結束近10年的經濟危機。從90年代中期開始,埃及保持着年均增長率5%以上的中速經濟增長,為政治穩定奠定基礎。

雖然穆巴拉克90年代的經濟改革取得成效,但是發展埃及經濟、進而恢復埃及強國地位的兩個支柱——橫向拓展戰略和工業強國夢想,均無果而終。這是埃及2011年動亂的根本原因。

穆巴拉克認為,埃及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口過快增長,這是基於歷史與現實的準確判斷。20世紀初,埃及總人口不到1000萬,1952年突破2000萬,半個世紀內翻了一番。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成功後,人口增長速度更快,1980年上升到4090萬,1998年6140萬,2008年8200萬。據報道,2015年埃及人口突破9000萬!「阿拉伯之春」爆發的一個燃點,就是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造成國際市場上糧價上漲,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中下層人口民生艱難。這當中,人口高速增長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埃及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但是95%的國土是不適宜人類居住和生活的乾旱沙漠。蜿蜒的尼羅河谷與美麗富饒的尼羅河三角洲,僅占埃及國土面積的5%。為了緩解人口快速增長給埃及的環境和資源造成不可承受的壓力,90年代後期,穆巴拉克政府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橫向拓展戰略:向荒漠要土地,力圖把埃及的可居住面積從5%提高到15%。除了在開羅周邊沙漠建設新城鎮外,最具雄心的大項目是利用納賽爾湖水,大規模開發上埃及的土地,「重現上埃及法老時期的輝煌」。1997年,尼羅河新河谷(圖什卡)工程開始啟動。然而,由於地處偏遠,天氣炎熱難耐,工程過於宏大,前期論證不充分,資金不能保證,工程技術難度大,虎頭蛇尾,無果而終!

穆巴拉克另一個破碎的夢想,是把埃及建設成為工業強國、中東高科技與金融中心。早在薩達特時代後期,埃及就開始規劃和實施新社區和新工業城市計劃。為了在首都開羅和其他重要城市周邊的沙漠建設新工業城市,1989年第230號法進一步擴大了政策優惠力度。在規定的新工業城市建立工業企業,免稅期從10年延長到15年。為了避免私人投資面臨的官僚主義障礙,這部法律賦予新工業城市獨立的司法地位。到90年代後期,埃及建立了15座新工業城市,其中著名的有五月十五日城、齋月十日城和十月六日城等。到1997年6月底,這些新工業城市建立了1965家工廠,創造了22.6萬個工作機會。

然而,雖然穆巴拉克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新工業城市對埃及工業拉動卻很有限,沒有成為埃及工業發展強勁的新增長點,埃及經濟始終處於中速發展水平,雖然個別年份達到7%及以上。更不幸的是,2004年啟動的穆巴拉克時期第二輪經濟改革虎頭蛇尾,私有化演變成為官商勾結鯨吞國有資產的一幕幕大戲,腐敗問題日益嚴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政治精英與商業精英勾結,與國際金融資本結盟,老百姓深惡痛絕。伴隨着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黎民百姓的日子愈益艱難。穆巴拉克工業強國的吶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民族產業的呼籲,最終淪為埃及民眾心中虛偽的口號。

中東和平 平衡外交

外交上,穆巴拉克領導埃及「重返阿拉伯世界」。1973年「十月戰爭」結束了埃及與以色列的戰爭,啟動了埃及開放和發展的新局面,開始了中東和平進程。然而,當時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對於薩達特以戰促和,對於埃及率先與以色列實現和平,建立外交關係,極為不滿,紛紛與埃及斷交,埃及也被驅逐出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總部從開羅遷往突尼斯,埃及在阿拉伯世界陷入空前的孤立之中。穆巴拉克主政後,對薩達特實際上向美國「一邊倒」的外交戰略進行調整,緩和與蘇聯等東方國家的關係,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奉行平衡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友好外交。1984年與蘇聯互派大使,結束了薩達特時期埃及與蘇聯之間起伏不定的緊張關係。

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穆巴拉克恢復了與阿拉伯國家的親密關係,阿盟總部遷回開羅。而且,充分利用馬德里和平進程給埃及的中東外交帶來的機遇,發揮埃及獨特的地緣政治優勢、教緣和人脈優勢,在以色列、巴解組織之間居中斡旋,攜手美國推進中東和平進程,邀請以色列領導人訪問埃及。之後邀請巴勒斯坦領袖亞西爾·阿拉法特訪問開羅、沙姆沙伊赫和亞歷山大,共話阿拉伯兄弟手足情誼。在巴以談判中,埃及派出經驗豐富的外交官和知識淵博的專家,擔任巴勒斯坦談判代表的顧問,傳授當年與以色列人談判的經驗,深受巴勒斯坦方面的信任。

當然,埃及也有輿論對埃及在巴以之間穿梭調停提出批評。他們認為,埃及是阿拉伯大家庭的成員,理應站在巴勒斯坦兄弟這邊。在巴以之間斡旋,以中立的身份出現,這不符合埃及的阿拉伯身份,也不符合巴勒斯坦兄弟的利益。不過,在現實複雜多變的中東政治中,以色列、巴勒斯坦均高度重視埃及尤其是穆巴拉克總統的斡旋。美國也重視埃及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總之,穆巴拉克作為「和平總統」,恢復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領頭羊的地位。

如果說穆巴拉克在埃及內政方面的改革與發展,成效不彰,毀譽參半,那麼,他在外交上卻無疑是一顆明星,在美國、歐洲和蘇聯(俄國)之間遊刃有餘。穆巴拉克搞外交,不拘一格,開展首腦外交和「私人」外交,在歐洲廣交朋友,在美國廣結良緣。他多次親臨華盛頓國會山」,直接用英文與美國國會議員交流,談笑風生,使總是挑剔發展中國家人權狀況毛病的這些議員,理解「他的苦衷」。他甚至讓「不好伺候」的美國議員,做了一塊讚譽他的銅牌,在國會山親手贈送給他。

穆巴拉克的三十年執政給埃及留下了怎樣的啟示和遺產? - 天天要聞

2010年9月1日,埃及總統的穆巴拉克在白宮進行中東會談。 東方IC 圖

修憲鑄錯 遺恨千古

進入21世紀,穆巴拉克執政後期面臨的經濟形勢和政治生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而穆巴拉克卻越來越脫離實際,越來越僵化,最終成為埃及人民和歷史的棄兒。一方面,在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爆發前,埃及在有利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依然沒有實現孜孜以求的年均7%以上高速經濟增長的夢想。另一方面,埃及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伴隨着美國「大中東計劃」的出籠,埃及中間階層的成長,在合法反對黨派之外,湧現出一批所謂的新反對派。例如,出現了一個反對派組織「卡法耶」(阿拉伯文「卡法耶」意思是「夠了」,字面意思就是穆巴拉克當了這麼多年埃及總統,「夠了」。有趣的是,穆巴拉克的支持者成立了一個組織「穆什卡法耶」,字面意思是「不夠」,為穆巴拉克繼續擔任埃及總統而歡呼)。這些新反對派對穆巴拉克治下埃及經濟增長乏力感到不滿,痛恨國家治理的低效與政府腐敗。穆巴拉克「孤獨地坐在民主化的盛宴上」,2005年修憲使他邁上了不歸路。

面對國內反對派和美國的雙重壓力,穆巴拉克以攻為守,啟動修憲程序,修訂1971年永久憲法第76條,為所謂的競爭性總統直選鋪路。2005年修訂後的憲法第76條,對反對黨派總統候選人規定了極高的准入門檻。憲法修訂案對總統候選人做了3種區分。首先,執政黨民族民主黨與其他合法政黨候選人的區分。總統候選人必須獲得總共至少250名人民議會、協商會議和省議會選舉產生的議員的支持,並且必須至少獲得65名人民議會議員、25名協商會議議員和至少14個省(埃及設26個省和盧克索直轄市)的各10名省議會議員的支持。根據這個條件,唯有執政黨才有可能推出總統候選人。其次,為了緩和合法反對黨的抨擊,對2005年和2011年政党參加總統選舉進行區分,允許當時合法政黨無條件地推薦其領導人參加2005年9月7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但是,2011年及以後的總統選舉中,唯有獲得人民議會和協商會議各5%的議席,而且在宣布開始推薦總統候選人之前連續開展「政黨工作」5年以上的政黨,才能推薦總統候選人。這個規定實際上幾乎完全排除了合法反對黨推出總統候選人參加2011年總統選舉的可能,因為反對黨在人民議會和協商會議僅有象徵性的幾個席位。也排除了穆斯林兄弟會推出總統候選人的資格,因為穆巴拉克政權禁止兄弟會成立自己的政黨。第三,政黨候選人與獨立候選人的區分。獲得至少一共250名的人民議會、協商會議和省議會選舉產生的議員的支持這個條件,幾乎可以完全剝奪任何獨立候選人包括兄弟會推出的「獨立候選人」參加2011年總統選舉的機會。

這次修憲,佐證了埃及社會和西方多年來對穆巴拉克的懷疑——「父傳子,家天下」,即他企圖把政權「合法」「民主」地移交給其子加麥爾·穆巴拉克。這着實澆滅了反對派的最後一絲幻想。穆巴拉克似乎可以照舊統治下去,但是政治氣氛愈來愈緊張。2010年人民議會選舉,執政黨民族民主黨在政治高壓氣氛下大獲全勝。埃及社會瀰漫著一種無奈地觀望、焦慮與等待的氛圍:總感覺要發生什麼,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第二天醒來,日子照舊,什麼也沒有發生;繼續等待……

穆巴拉克的遺產和啟示

有一次,一個中國學者坦誠地對韓國學者說:韓國的政治體制是否有點問題,要不韓國總統卸任後為什麼總是那麼悲催?或自尋短見,或身陷囹圄!回望遙遠的北非國家埃及,共和國的三位總統也晚景凄涼:埃及共和國的締造者、克里斯瑪型領袖阿卜杜·納賽爾,1970年9月28日累死在總統職位上,年僅52歲。周恩來總理痛心地說:「他是傷心死的,他是心碎而死的。這是超級大國的錯。他們欺騙了他。他們把他推入困境之後又把他拋棄了,他們任憑他心碎。」埃及第二位總統,「跨越(蘇伊士)運河」的英雄安瓦爾·薩達特,1981年10月6日,在眾目睽睽之下,在閱兵台上遭到伊斯蘭極端分子的瘋狂掃射。穆巴拉克總統,最終得到善良的埃及人民的寬容,默默地離開人世。然而,假如沒有2013年阿卜杜拉·法塔赫·塞西發動「第二次革命」,穆巴拉克的結局絕然不同!

回首穆巴拉克留下的遺產,就不能不把目光轉向近70年前的埃及。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腐朽的法魯克王朝,驅逐英國殖民勢力,完成了獨立建國的歷史使命。納賽爾作為小資產階級的代表,在反帝反封、追求獨立自由的同時,努力消除階級差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納賽爾為埃及留下了兩大遺產。首先,通過土地改革、國有化運動和廣覆蓋、低水平的社會福利,有效促進社會平等,中下層人口政治地位提高,經濟上得到實惠。比如,凍結地租和房租,免費教育和大中學畢業生包分配政策,切實縮小了兩級分化,此即所謂納賽爾社會主義。其次,納賽爾政權在60年代建立了健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在經濟獨立上邁出重要步伐。在工業化上取得重要成就,埃及從農業國發展成農業、工業國。1952~1966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12%。儘管如此,1967年六日戰爭後埃及經濟直線下滑。總之,納賽爾沒有解決好發展問題。

薩達特對納賽爾「獨斷專行」及打壓大地主、大資本家的政策措施不以為然,全盤否定納賽爾社會主義。1974年啟動「開放政策」,竭力引進阿拉伯資本和外國資本,鼓勵埃及私有部門投資,大力發展埃及經濟。薩達特激活了埃及社會的經濟活力,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是「消費性開放」造成嚴重後果:外資和私有部門大多投資短、平、快的經濟部門,如旅遊業、房地產等,經濟虛假繁榮,通貨膨脹高企;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不進反退,逐漸依賴僑匯、旅遊、石油和蘇伊士運河通行費四大經濟支柱,埃及社會超前消費,儲蓄和積累不足;在薩達特開放政策下,過去受到打擊的地主和資本家捲土重來,與官僚資產階級沆瀣一氣,腐敗問題嚴重;兩極分化加劇,中下層人口遭到剝奪。總之,埃及陷入了經濟學家所謂的「有增長無發展」僵局。

穆巴拉克上任之初,有記者向他提問:他要走納賽爾還是薩達特的道路。穆巴拉克給出了一個響亮的回答:「我的名字叫做胡斯尼·穆巴拉克!」歷史已然證明,穆巴拉克執政30年,他對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的問答,埃及人民是不滿意的。平心而論,穆巴拉克執政前期,大致說來2000年之前,他對埃及改革、發展和穩定的認識是到位的,施政是用心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進行的經濟改革與結構調整是成功的。穆巴拉克對於埃及的發展尤其是強國夢,始終是堅定不移的。然而,穆巴拉克執政晚年,官商勾結愈來愈嚴重,第二輪經濟改革荒腔走板,既加劇了兩極分化和老百姓的民生艱難,又造成發展失去動力,正所謂「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果說納賽爾只解決了公平問題,沒有解決好發展問題;薩達特解決了增長問題,沒有解決發展問題,更沒有解決平等問題,反而任由社會滑向兩極分化;那麼,穆巴拉克在公平問題上慎言慎行,強調保護有限收入階層的利益,但也只是低水平上的被動保護,最終沒有在發展問題上取得突破。

穆巴拉克三十年的執政或許可以告訴我們:唯有通過改革促進發展,讓發展與公平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比翼雙飛、並駕齊驅,方能破解埃及的發展難題。加強頂層設計,痛下決心,解決社會公正問題,才能使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同時,加大改革力度和強度,興利除弊,整頓吏治,反腐倡廉,根治數十年來埃及經濟和社會治理中尾大不掉的老毛病,根除官僚主義,為市場經濟運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倘若如此,社會有活力,發展有動力。

這,或許就是穆巴拉克為埃及留下的遺產?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