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友,請點擊上方紅色按鈕「關注」 ↑↑↑
北宋唐垧書法作品鑒賞《致胡宗愈伸慰帖》,27.7×36.8cm,上海道明2010秋拍,成交價9128萬元。
一、唐垧,以父蔭入任。歷崇文校書,同知諫院等職。先後兩叛上司韓琦、王安石。唐垧為人輕狂不端,史書所薄,然書法知古人筆意,近類蔡君謨。因人廢書,不可取也。
二、上款「完夫」應即胡宗愈。胡宗愈(1029-1094),字完夫,晉陵人。仁宗嘉佑四年(1059)進士,歷集賢校理,同知諫院,通判真州、蘇州。後遷開封府推官,改知蔡州、陳州,徙成都府。元佑六年還都為吏部尚書,後改知定州,未行而卒。
三、唐、胡二人神宗年間同官知諫院。
四、唐詢(1005-1064),字彥,天聖間(1023-1032)詔賜進士及第,累遷至右柬儀大夫,卒後贈禮部侍郎,唐詢能文好書法,宗歐陽詢,有文集30卷。
唐垧,字林夫,錢塘人。唐詢之子。熙寧初贊成變法,為王安石所引進。後又與安石相齟齬,因貶官,徙監吉州酒稅,卒官。信中提到的趙無愧,當為同時期的士大夫趙君錫,無愧為君錫之字。收信人「完夫府判朝奉學士」,當為胡宗愈。
胡宗愈,字完夫,晉陵人。胡宿從子。嘉佑四年進士。神宗初,累官至同知諫院。忤王安石,貶通判真州。
信的內容,是講唐垧從趙君錫處得知,胡宗愈的兒子夭殤,於是寫信安慰他。按,垧既稱宗愈為「府判」,當在宗愈責判真州之後。宗愈貶為真州通判,事在熙寧三年(1070)六月。而熙寧五年(1072)八月,唐垧自己也因得罪王安石而被貶為潮州別駕。信中又說「以謁禁所拘,無由申慰」,暗示着當時胡宗愈還沒有離開開封。兼有「大暑中尤望以理自遣」云云,那麼這封信應該就寫在熙寧三(1070)六月。——姜鵬
釋文:垧拜啟。前日趙無愧見過。竊審小令嗣傾逝,聞之悵駭。想計天性之愛,過為傷悼。以謁禁所拘,無繇伸慰。門下瞻望哽結,不勝下懷。大暑中尤望以理自遣,強飯精攝。副此深禱,謹上。記下執事不宣。垧再拜,完夫府判朝奉學士尊兄。侍史。二十三日午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