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永安鎮大車坪屯:
傳承民間文化與發揮文化下基層
引得「百鳥朝鳳」
博白人關注→ 博白網 2022-09-16 21:13 發表於廣西
博白縣永安鎮地處六萬大山余脈,屬博白縣最西部。其中新祥村大車坪屯位於永安鎮西北方向,與浦北縣交界,現有農戶65戶264人,其中黨員幹部10人。去年來,大車坪在外聲名雀起:原自治區黨委老領導曾為她題詞;區內外文藝界人士自發組團到來採風寫生,今年達4次之多;縣委兩位領導先後來調研;遊客到來200多人次;文藝演出3個專場……
這是大車坪文化興村帶來的「文化現象」。
文化元素裝點古村落
從新祥村的水泥路進入大車坪屯,遠遠看見村莊三面環山、古樹參天,綠色環繞之中現代樓房與古色古香的民居錯落有致,北面球場上一溜據說有69級的台階上面,是飛檐碧瓦的門樓,門樓後面是二進雕樑畫棟的客家祖堂。村口處立着一塊巨石,題寫「大車坪」三個鮮紅大字,另一面題寫「大車坪文化廣場」七個鮮紅大字,是自治區老領導陳輝光所寫。進入村口,就看到文化長廊、文化廣場、村文化樓及馮三四兄弟創建的大車坪壯府民俗文化館樓。村前是石賞江,潺潺流水從村旁階梯狀的魚塘里次第流出,匯成石賞江,江水在天生的石頭之間穿行,在綠氣氤氳中彈奏出雪白悠揚的樂曲,彷彿為休閑的人們配上輕音樂。
大車坪壯府民俗文化館樓
這個村子傳說與民族英雄馮子材有關。馮子材是抗法名將,民族英雄。馮子材祖上傳說世居廣東省南海縣沙頭圩(今廣州市轄)。近年來,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對馮子材的出生和青少年時期活動,研究不斷深入,也不斷有新發現、新成果。馮子材出生於1818年。他童年生活坎坷,4歲喪母,10歲喪父,與祖母、兄長相依為命,孤苦伶仃,四處飄零,朝不保夕。大約馮子材15歲那年,祖母撒手人寰,從此無依無靠,流浪街頭。據博白馮氏家族族譜記載,馮子材四處流浪時,遇到了以武功聞名於鄉里的博白第四代馮氏始祖的分支同包兄弟馮錦芯,馮錦芯當年45歲,見到流浪的馮子材,心生憐憫,又見馮子材好學武功,並已自學基礎功夫,甚是喜愛,遂收養馮子材,將馮子材過繼為子,帶回大車坪同住。馮錦芯教馮子材習武,兩人既是師徒,也是父子。馮子材在大車坪居住生活十餘年時間。馮子材是習武的好苗子,聰明活潑,勤奮好學。長大後,為人仗義,正氣凜然,有勇有謀,除暴安良,聞名鄉里,深得民心。後來幾經磨難和錘鍊,成為著名的抗法名將,民族英雄。不忘記這段珍貴的歷史,青少年時期的馮子材在大車坪這裡生活、在這裡成長、在這裡習武學藝,跟隨師父(養父)一起生活,並與師父一起籌劃和組織建起最初大車坪這個村子。廳堂東側留存有馮子材故居,裏面遺存有一些文物,引人駐足幽思。村邊西側還遺留一個古井,與馮子材有關,後人稱為 「子材井」。2020年1月,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廣西文壇「三劍客」之一的鬼子到訪觀看後,認為有歷史意義,應該好好保護,並專門為古井題寫 「子材井」 三個字。
馮子材舊居
大車坪屯人,向來以團結友愛、誠實守信、勤勞樸實、聰明能幹而遠近稱讚。兩年前村民自籌資金七十多萬元,另外政府扶持五十多萬元,建成文化長廊、舞台、燈光籃球場和兩層樓的文化樓。
一直以來,大車坪屯人重視鄉間民俗文化傳承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一位從大車坪走出來的知名作家、詩人、詞作家馮三四先生,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廣西分會副主席、南寧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詩歌、散文、歌曲歌詞集等多部著作。還專門為其家鄉、學校創作音樂作品有:歌曲《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大車坪,歡迎您》《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故鄉》《老水鳴的時光》《回不去的時光》《讓時光回到從前》《回到家鄉永安》《多彩的水鳴,我的家鄉》《永安在我心間》《向六萬大山表白》《神奇的雲飛嶂》《你的身影》《我的故鄉》《南流江的風》(作詞)等。馮三四先生熱愛家鄉,關注家鄉的建設和發展,特別關心家鄉的文化傳承和由衷對民族英雄愛國情懷的崇敬。為家鄉創作的詩歌、散文、歌曲,作品中處處流露出對家鄉、對家鄉父老和祖輩們的眷戀和懷念,處處洋溢着家國情懷。他和他的大哥馮泳棋,兄弟倆投資200多萬元,利用自家祖宗留下的舊屋宅地上,建起了一棟居住與文化綜合樓「大車坪壯府民俗文化館」,六層樓,總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樓內數間居室以歷代文化名人字號、雅居、名篇等意思命名,供作家、藝術家採風活動臨時居住;四樓設為大車坪壯府民俗文化館、大車坪馮子材紀念館,展示着祖輩留下的古物品、簇簿、客家民俗用品、民間工藝、文化圖騰及馮子材生平與有關收集到的物品,還專門展示區內外文化名家、學者前來採風、寫生或考察,而留下的詩歌、美術、音樂等作品;五樓廳廊設大車坪詩書畫音樂文化沙龍兼茶座,晚間絲竹聲聲,邀月入懷,頗有鄉間雅趣;六樓設觀景台和露天民間竹馬採茶沙龍園地,每當民間節日或各種喜慶,客人來了都會有各式各樣的即慶表演欣賞,這種文化活動,有利於提高村民子孫萬代人的文化素養,促進村屯村民間的團結友愛、互助互幫的傳統美德和文化傳承精神。
傳承民間藝術文化
大車坪民間文化底蘊豐厚,在解放以前,出了不少民間藝人,改革開放後還組建有文藝隊。民間竹馬戲、採茶戲、舞麒麟馬、唱馬歌、唱對答等,聲聲入耳,耕讀傳家家風得到弘揚。
大車坪人,一直以馮氏宗簇祖輩傳承下來的傳統優秀文化為驕傲。對獅子、麒麟、馬、龍等珍視為吉祥物。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也沿襲了歷史上漢族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另一種麒麟形象是龍頭,馬身,龍鱗。尾毛似龍尾狀舒展。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麼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民間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長壽,也常用於鎮宅,民間還有麒麟送子的說法。麒麟的寓意是:(一)麒麟最擅長化解三煞、五黃煞、天斬煞、穿心煞、鐮刀煞、屋角煞、刀煞白虎煞、二黑病星符。當陽宅遇到上列煞氣,致家人居住不安、損人破財家庭不和、車禍、血光、離婚等麒麟鎮之可保平安。麒麟是仁慈之獸,懲奸除惡保護好人。好人按奉保護之,惡人供奉反懲處。(二)麒麟鎮宅化煞能力最強,安奉之人要常感念鎮護之情。在家中擺上一對,放時頭朝門或窗外,能夠消災解難,驅除邪魔,鎮宅避煞,催財陞官,還有添丁之用。它與獅虎不同之處就是它不傷好人。(三)麒麟在風水中就象萬金油,旺財,鎮宅,化煞,旺人丁,求子,旺文等,各方面都可以使用。並且麒麟擺放在室內,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對好人起到保護作用,但對壞人卻疾惡如仇,如發現壞人,它就會咬,因此家中擺放銅麒麟,可以旺事業,化小人,制壞人。麒麟主正財,旺事業,催富貴,辟邪化煞,因此,在室內擺放一對開過光的銅麒麟,會給你帶來家庭,事業等各方面的祥瑞。(四)辟邪擋煞的用途,如門前見長廊直衝大門,犯了穿心煞。可用一對銅麒麟擋之,如果煞氣弱,走廊不太長,可用一隻銅麒麟來擋煞。(五)有化解白虎的效用。在家居的白虎方位,安放一對銅麒麟,可化解白虎方的凶性,令宅內居住的人平安,特別是白虎方外面的煙囪或尖銳之物沖射到,更加要安放已開光的銅麒麟。(六)有將家運轉好、災禍減輕用途。麒麟是吉祥的代表,將其安放在家中,鎮宅辟邪,增添家中吉祥的作用,不單令屋主事業順暢,連帶財運亦會好轉。除此之外,銅麒麟還能替主人擋去滯運的霉氣。一般用於轉運的銅麒麟最好是經過開光的,其力量才能發揮淋漓盡致。麒麟,是先輩們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時的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着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辟除不祥。當先輩們的這種信仰被傳承下來的同時,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義也隨之代代流傳下來。麒麟便成了某種意念的象徵,某種意境的表現,某種力量的顯示,並啟發人們的想像,引導人們的精神去契合某種意念,進入一種特定的境界,給人們以希望、安慰和某種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大車坪人積極傳承和弘揚民間藝術文化(馮茂總攝)
文化之魅力在弘揚,文化之脈絡在民間。富起來的大車坪人認為,博白客家文化集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於一身,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必須讓傳統文化在村中得到傳承和弘揚。為此,在大車坪走出來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寧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馮三四和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的馮詩松等倡導下,村中重新組建了文藝隊和獅子隊,統一服裝,延聘老藝人,排演民間竹馬戲、採茶戲,唱麒麟、唱馬歌……每當晚上,華燈初上,戲裝一披,文化廣場上鑼鼓喧天,吸引周邊村民前來觀看。可喜的是,無論從祖宗族簿上記載,還是搜尋歷代老人的講述和一代代人的傳說了解,大車坪,對民間文藝的傳承,世世代代都有一定的傳承人。其中,八零後有馮冬梅等,七零後有馮飛翔、馮春華、馮華、馮詩鋒、馮詩有、馮詩永,六零後有馮泳棋、馮德彩、馮德崇、馮詩廣、馮詩福、馮進、馮付、馮勝等。
如今,大車坪文藝隊共有40餘名隊員,從80多歲的老人到十幾歲的小夥子。他們積极參加各項公益性群眾文藝活動,為永安鎮乃至周邊鎮村民帶來獨特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風情活動。大車坪民俗文化傳承人之一、文藝隊負責人、資深藝人馮泳棋說:「在繼續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的基礎上,我們還會重點結合大車坪的歷史文化底蘊,進一步深入挖掘,並不懈的傳承下去,讓民間文藝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融入我們的文化血脈中。」
傳播歷史文化,以文化下基層促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大車坪屯通過文化交流促進鄉村振興,每年都有名家採風團到來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先後到訪的文化藝術名家、媒體人有:《中國文化報》華南片負責人、學者、作家、詩人賓陽(筆名白石頭),南寧市文聯副主席、《紅豆》雜誌社社長、南寧市文學院院長、詩人、詞作家唐志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散文學會副會長、壯族作家創作促進會會長黃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廣西分會副主席、南寧市作協副主席徐一洛,南寧孔子研究院院長、考古學專家、書法家李文,史學研究專家、作家、詩人陳國才,廣西日報社部門負責人、名記者、散文家、書法家、詩人農雲海,南寧晚報編輯、資深記者、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廣西分會副主席、南寧市作協副主席李宗文,南寧市作協秘書長、《紅豆》雜誌社編輯謝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散文家張冰輝,中華文化促進會黨支部書記、副秘書長、《文化之友》雜誌總編輯馮兆強,廣西廣播電視台資深記者、編輯陳寧,先鋒詩人、編輯牛依河,媒體人、作家唐芳,中國網易新聞廣西總監姜偉,廣西作家協會會員 、詩人、作家謝小敏,廣西作家協會會員、民間故事專業作家黃華祿,博白縣文聯副主席、作家賓業海,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博白縣作協主席、作家馮秀琨,廣西作家協會會員、詩人、作家於小塵,還有作家、詩人、文化傳媒人陶媛、馮銘、普緣閣、陳志華、陳前明、半坡、馮泳棋、彭泉、黃偉紅、李彥、永遠、風鈴、九火、飛燕、朝松等;音樂藝術家有譚超、曾東、鍾燕、唐復忠、庄庄、李雯等;油畫藝術家有梁小榮、蒙志剛、劉志昌、林慶、李建來、劉志昌、蘇發輝、馮茂總、馮德、馮朝文等,攝影家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南寧青秀區攝影協會主席何光民,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西民俗攝影協會理事盧伊琳及陳迪鋒、龍信忠、李功明等。特別值得讚賞的是,每位作家、詩人、藝術家到訪後,都分別以不同的角度創作出主題突出、內容主富而細緻,為大車坪創作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反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文藝作品,猶如展示出一幅幅鄉村美麗的風景畫。
來自首府南寧的作家在大車坪採風(馮茂總攝)
藝術家在大車坪現場創作
每年通過文化名人採風等活動,很好傳播鄉村歷史文化,通過文化下基層,傳播好政策,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民族文化振興打好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的「文化五牌」,結合民族文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通過講述英雄事迹,開展民族英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舉辦宣講會宣講,講好民族團結故事,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由各族人民群眾自編自演、群眾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民族節目,營造了各民族團結和諧、親如一家的濃厚氛圍。深度開發民俗旅遊、愛國主義教育等示範項目,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鄉村振興雙融雙促進程中重塑文化自信,傳承民俗文化傳統助力鄉村振興,增強「造血功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目前,大車坪有了1000多畝八角等養生產業,修建了通往浦北月光村的村路,開發了碑誌頸瀑布群,成為縣裡鄉村振興示範點。
作家們在大車坪採風
大車坪屯,幾年來取得的顯著成績,得益於趕上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得益於每一屆縣鎮黨委、政府班子一貫好作風、好思路、好措施、敢擔當和真抓實幹的結果。(賓業海、馮茂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