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物資很是緊缺。與平常相比,市民對於口罩的更換頻次大為增加。與此同時,廢棄口罩的流向,也備受關注。那麼,長沙市民每天更換下來的廢棄口罩,都去了哪裡?又該如何防止二次污染?
近日,真相記者從社區源頭出發,對廢棄口罩收集、運輸及處置環節,進行了全流程追蹤。
-01-
長沙通用時代小區
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
引導居民撕剪投放
統一回收前消毒殺菌
建立三級回收網絡
廢棄口罩回收全覆蓋
2月11日上午,真相記者首先來到位於長沙天心區赤嶺路的通用時代小區,在小區垃圾分類驛站,物業已增設了「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不少市民下樓扔生活垃圾時,單獨將使用過的口罩,扔進了專用回收容器。
在記者蹲守觀察的半小時里,儘管下樓的市民並不多,但只要手持廢棄口罩的居民,都會主動按要求投放。進入返程高峰後,物業會派專人指導,要求市民將口罩撕毀剪碎再扔。
防控新冠肺炎,除了要佩戴口罩謹防病毒傳播,還要防止廢棄口罩引發二次污染。對此,長沙通用時代小區物業,在口罩統一回收前,會使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殺菌。
以小區為單元,每天傍晚將桶內口罩統一送至每個街道的集中收集點,每個集中收集點則專人負責,對廢棄口罩進行二次消毒殺菌處理。截止目前,長沙市城管已設置廢棄口罩回收點6700餘個、集中收集點875個,形成了小區、社區、街道的三級廢棄口罩回收網絡,實現廢棄口罩回收全覆蓋。
-02-
記者凌晨跟隨回收車
直擊廢棄口罩轉運流程
專桶收集、專車運輸、專項處置
禁與生活垃圾混淆
那麼,居民小區產生的廢棄口罩,後續又會如何轉運?
2月11日,真相記者跟車發現,長沙的廢棄口罩,不得與生活垃圾混淆,全面實行專桶收集、專車運輸、專項處置,確保不造成二次污染。
2月11日凌晨4點半,真相記者跟隨長沙市天心區環衛局,兩台廢棄口罩專用回收車,以東南二環的浦沅立交橋為中軸,一南一北前往收集廢棄口罩。
為了確保專車運輸,長沙天心區環衛局,從原本的濕垃圾回收小隊中,安排了兩台車輛專用於廢棄口罩回收。從凌晨到上午11點,工作人員要跑完全區181處集中收集點。即便收集點中沒有廢棄口罩,也須逐一跑到,做到廢棄口罩24小時清運完成。
相比之前的濕垃圾回收,現在的廢棄口罩回收集中點分佈更多也更散,一些口罩回收集中點,甚至就設置在垃圾中轉站旁,也需專用車輛前來回收,不得與生活垃圾混淆。
上午11點,走完了最後一個廢棄口罩回收集中點,記者跟隨車輛來到長沙第一垃圾中轉場,這裡有專用廠房對口罩進行回收。記者了解到到,長沙市所有廢棄口罩都會在這裡進行第三次消毒,最終送往環保企業統一處理。
-03-
長沙匯洋環保公司
上門收集疑似病例廢棄口罩
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理
高溫蒸煮消毒殺菌
全省建成12個醫療廢物處置中心
記者了解到,在疫情防控期間,長沙市城管局明確要求,對在醫療機構收集的廢棄口罩,及疑似病例使用過的口罩,要按醫療廢棄物對待,由專業公司收集處置。目前,全省12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已啟動全新處置程序,要求當天回收處理醫療廢棄物。
這裡是長沙匯洋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長沙所有醫療廢棄物收集於此。記者趕到時,多名工作人員穿戴全套防護服,正在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處理。在疫情防控期間,該公司需要前往定點酒店,收集集中隔離疑似病例使用過的口罩。
根據規定,這部分口罩須列入醫療廢物行列統一處理,且離開醫院前,院方須對這些醫療廢物嚴格消毒。送到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後,還會進行二次消毒。如果醫療廢物專用箱上貼了紅膠帶,或張貼了新冠字樣,工作人員會連同箱子一起放進入高溫蒸煮鍋消毒殺菌。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從1月24號至2月6號,全省已建成12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且處置設施均正常運行,累計實際處置醫療廢物量2110噸,其中新型冠狀病毒醫廢13.8噸。同時,對於新冠肺炎確診及疑似病例醫療廢物,均採取單獨收集轉運、單獨高溫蒸煮、殘渣單獨出爐填埋的特殊措施。
為了保證所有醫療廢物得到有效處置,目前,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已對該中心進行24小時不間斷重點監管。
省生態環境廳 廳長 鄧立佳:我們省處理能力是足夠,我們已經建成了12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益陽、湘潭暫時沒有建,他們送到株洲、張家界去處理,目前實際處理量占能力的30%到40左右,可能醫廢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