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迷惑性不出桌球
發球第一跳離我方球台太近了,可發出不出台的球,球過去弧線比較高風險是很大的,這樣的台內球比較具有迷惑性,很容易讓對手判斷成上旋或不轉,因為過去的球弧線比較高比較慢。
三、發球訓練的順序
建議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習發球 以發下旋球為主,把球的弧線控制低,發下旋球的時候摩擦充分,拍面保持水平才能更好的摩擦到乒乓球底部,製造強烈的下旋,剛開始練習時不要加入太多亂七八糟的動作,不要去做發完後去勾手、抬肘。先把球發穩,摩擦好,再逐漸加入迷惑性動作,先學會發下旋,再學會發不轉然後是側上側下,掌握以後再來加入變化。
四、發球加入迷惑性動作
發完下旋以後拍面順勢的立起來一點,讓人感覺發的是不轉或者是上旋,動作要銜接好,不能太明顯,仔細盯好我濕父拍面的話,可以很清楚的判斷,下旋球摩擦的比較明顯。
五、比賽發球迷惑性動作注意的地方
球觸碰到球拍的一瞬間把動作盡量的加快,動作的幅度可以做的誇張一點,才更具備迷惑性。發側旋球的時候拍面要立的更多,摩擦球的側面。側旋球不一定是側上,但下旋旋轉不強,基本上純粹的側旋,這種球去搓的話,一樣也會冒高,所以有時候發球不一定追求旋轉多麼強烈,主要還是發的球迷惑性要強。
六、對業餘愛好者接發球建議
有很多業餘愛好者容易吃發球並不是說他判斷不準,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障礙,明明知道是側旋,不轉的,但不敢起手去拉,硬生生的搓,結果球冒高,被人拍死。平時訓練一定要多練習起板,敢於多出手,失誤沒關係,要敢於判斷付出與行動,這樣在比賽當中才會更有自信
七、接發球以後怎麼來銜接
發完球以後不是發完就站着不動,要知道後面的球怎麼處理。發的是下旋,對手搓回來是反手擰拉回去還是正手側身拉起來?怎麼樣處理心裏要有一套方案,不能只練發球不練發球搶攻。
正手側身位發完以後,可以選擇用反手起板,也可以用正手。建議業餘愛好者把反手的發球搶攻技術多強化一下。因為用正手去側身拉的風險太大,很難還原進行後面球的銜接,對步伐的要求太高,不一定來的及側身起板。
八、發球過後反手如何搶攻
發球過後快速將身體調整正對球台,能更好進行發力,反手不像正手,在來球時沒辦法從後向前靠身體過多用力,所以身體沒有正對球台發力整個力量很容易散掉。
擰拉要時刻根據球的位置調整身體的位置,有時侯球和身體差位置,球在左側 而我沒有把身體調整過去手臂伸到左側去拉,這樣發力以後動作會變形。
九、正對來球,找准位置
球回來以後正對正前方,整個動作發力流暢性合理性都會非常好。預判球線路以後,手腕進行內曲,手腕和前臂成為s型,揮拍過程中手腕快速向前轉動,從而對球體進行強烈摩擦
十、樊振東反手擰拉為什麼會有球拍強烈向下壓的動作
有點像樊振東的擰拉動作,拉完球以後手腕有一個強烈下壓的動作,這個動作是製造了很好的發力的弧線,雖然球接觸球拍只是在一瞬間完成,但這種揮拍的路徑動作能更好的將球的弧線給控制好。如果只是向上摩擦完了,沒有強烈下壓的動作,可能球過去很容易出界,很難上台。摩擦越充分發力越充分,強烈下壓的動作就越明顯,這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球的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