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覃思悅、石一瑛
2022賽季因世界盃壓縮賽程的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正在經歷夏休之後瘋狂的「背靠背靠背」連續征戰。
8月26-28日的比利時大獎賽和9月2-4日的荷蘭大獎賽先後落幕,9月9日-12日,賽事將來到百年蒙扎賽道,迎來F1意大利大獎賽的較量。
之於F1,意大利從來是最重要的國度之一,在F1賽歷上只有英國大獎賽和意大利大獎賽,自1950年F1元年至今,從未缺席,而這其中,蒙扎賽道僅在1980年缺席一次,是F1辦賽最多的賽道。2020年疫情極致壓縮僅17站的賽季,F1在意大利的蒙扎、穆傑羅和伊莫拉三條賽道進行比賽。
F1自2011年至今的獨家輪胎供應商倍耐力,也將在本周末的意大利大獎賽期間,慶祝品牌150周年。
而F1絕無爭議的「第一豪門」法拉利,則是意大利的標誌性品牌。2006年都靈冬奧會開幕式,紅色法拉利賽車駛入主體育場,而距離蒙扎賽道最近的大城市米蘭,又將在2026年舉辦冬奧會。
隨着夏休期間2026版動力單元新規發佈,F1正在喜迎奧迪、保時捷等車廠加入。但躋身F1這項賽車運動「皇冠明珠」賽事,想要複製F1和法拉利數十年來的「雙贏」,絕非易事。
賽車是相當燒錢的一項運動,尤其是在F1中組建廠商車隊,在進入2000年之後,就意味着一年動輒3-5億美元的預算。僅這個世紀,寶馬、豐田、本田都曾加入F1、組建廠隊,最終又宣告退出。雷諾也多次在冠名贊助、組建廠隊和單做引擎製造商之間不斷轉換。

和汽車廠商參與賽車的模式不同,法拉利是從賽車隊起家、進而建立超跑車廠的模式。以基因和品牌形象而言,只有法拉利,和賽車、和F1,無法切割。
即使戰績平平,法拉利在F1賽場的「頭牌豪門」地位,也難以撼動。
在高度商業化的F1圍場,法拉利的合作對象和贊助商,大都是十年乃至數十年的長期合作,且合作並不只局限於圍場,從賽車到民用都有涉及。
在9月初的荷蘭大獎賽前,法拉利車隊領隊馬蒂亞·比諾托在採訪中告訴界面新聞:「比如殼牌,不僅僅是贊助商。我們和殼牌,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直是技術合作夥伴關係,我們是一個團隊。」
據介紹,在法拉利車隊的車房裡,有殼牌賽道實驗室,每個周末有兩三位科學技術人員在此工作。「他們和我們一起工作,了解我們的需求,我們也知道應該跟誰反饋,找誰請教,」法拉利車隊車手夏爾·勒克萊爾說到。

讓勒克萊爾印象深刻的,是殼牌作為車隊贊助商和合作夥伴,每年在燃油和潤滑油配方上所投入的21000工時研發時間和可再生原料比例走高的燃油、潤滑油產品。
在殼牌位於德國漢堡的技術中心,每年在F1項目上投入超50位技術人員和21000工時,進行研發、生產和測試比賽燃油和潤滑油。
而在F1今年引入全新技術規則之後,地面效應回歸,高效動力單元的重要性突出。不想完全電動化的F1,在燃油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決定這項運動未來的重要技術突破點。
殼牌全球執行副總裁ISTVÁN KAPITÁNY介紹到:「今年我們引入了使用10%可再生燃料的燃油,而F1的目標是在2026年達成100%可持續燃料,殼牌和法拉利正在這方面一起努力。不僅僅是F1,我們希望新的可持續燃料能夠用在每家每戶的汽車當中。」
藉助F1,成為超跑「第一品牌」,從賽車,到民用,是法拉利已經走通的道路。

最接近於「法拉利模式」的,是邁凱倫車隊,從F1車隊到創建超跑車廠,只是較之法拉利已經完了幾十年,全球影響力無法比擬。目前,邁凱倫的一些超跑車型使用自主研發的引擎,而邁凱倫F1車隊則使用梅賽德斯動力單元。
F1和法拉利的「雙贏」並非偶然,作為全球商業化程度最高的體育賽事,F1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觀賞性。今年全新技術規則的引入,地面效應的回歸,正是為了跟車更容易,有助於增加攻防纏鬥和超車。
勒克萊爾說道:「我還是很喜歡這一代賽車,不過駕駛方式確實很不一樣。這一代的賽車更重,但空氣動力學特性非常好,讓我們可以在比賽中更接近,能夠有更多的攻防。對我們車手來說,最艱難的部分是剎車,因為這一代的賽車更容易鎖死前輪。總之這是全新的挑戰,我很享受。」
2021賽季,F1年度世界冠軍爭奪戰真正競爭到了最後一站的最後一圈。而2022賽季的比賽,討論度極高,僅法拉利車隊,幾乎場場比賽都能登上全球各個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