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日,是中國20世紀的建築巨匠、傑出的建築學家、中國建築職業實踐的重要開創者、 中國建築教育一代宗師和中國建築學會、國際建協(UIA)的主要領導者、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教授楊廷寶先生誕辰120周年。楊先生在建築設計及遺產保護、建築教育、專業組織及國際交流等方面跨越積集於一身,在國內、國際建築學界享有崇高聲譽。
作為第一代中國建築師的實踐典範,楊廷寶先生接受過嚴格的西方古典建築教育,也接受過系統的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對中國古典建築做法深為熟諳,形成了廣博淵深的學術造詣和堅實醇厚的創作素養。
在職業生涯中,楊廷寶先生在天津、瀋陽、北京、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從事了大量設計實踐工作,完成了眾多名載史冊的建築作品。由此凝練而成的,是他作為一位建築師在國家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楊廷寶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其建築設計創作活動經歷了不平凡的歲月。
1927年,楊廷寶先生經歐洲回國,受邀加入基泰工程司,開始輝煌的職業生涯。基泰工程司業務範圍開始在北方以天津為中心,1930年代後轉向上海、南京一帶,業務遍及全國許多城市,是中國近代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事務所之一。
作為建築設計方面的主要負責人,楊廷寶先生與其同輩建築師們衝破外國建築師壟斷的設計市場,在許多重要項目中脫穎而出。儘管這一時期戰亂頻仍、社會動蕩、國家治理孱弱,楊廷寶仍憑藉過硬專業基本功和踏實勤勉,以及基泰工程司綜合實力,取得了驕人業績,在22年中完成近90項作品。
▲瀋陽京奉鐵路遼寧總站,始建於1927年,1930年竣工,是楊廷寶回國後主持設計的第一項工程。也是繼北平前門車站、濟南車站後,由我國建築師自己設計建造的當時國內最大的火車站。
▲北平交通銀行, 設計/建造時間:1930/1932.6(來源:楊廷寶親屬)
▲南京中央醫院, 設計/建造時間:1931/1933.6
他的早期創作,如京奉鐵路遼寧總站、東北大學與清華大學校園建築等,這些項目不僅在建築風格方面體現出濃厚的新古典主義色彩,而且在設計手法方面也非常純熟。此外,他也嘗試在現代結構的基礎上融合輕質裝飾手法,如北平交通銀行、中央體育場田徑賽場、南京中央醫院、重慶美豐銀行、上海大新公司等。這些項目一方面按照西方古典建築美學法則進行簡化、提煉,以適應現代建築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結合中國建築的文化元素,不墨守成規而注重創新。
與此同時,他認真研習中國傳統建築特徵,但從不因循守舊,致力探索與創新,主持設計的南京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辦公樓、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金陵大學圖書館等,不僅功能布局合理、建築體型和諧、比例尺度優美,而且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民族風格。這些半數以上的作品現今已被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成為珍貴的建築遺產。
▲南京中山陵園音樂台, 設計/建造時間:1932/1933.8(攝影:赫達.哈默爾)
▲南京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 設計/建造時間:1934/1936.7(攝影:陳灝)
▲1940年代的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舊照(攝影:赫達.哈默爾)
1940年代中後期,楊廷寶先生洞悉世界建築發展潮流,通過延暉館、空軍新生社、招商局辦公樓等建築,形成了引領時代的設計風潮;1950年代,他秉持「適用、經濟、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的建築方針,將建築的地形環境、功能布局、施工技術、經濟因素與空間藝術進行高度融合,主持、指導了一大批具有時代影響的設計項目,如北京和平賓館、徐州淮海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南京民航候機樓等。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建築,如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站、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北京圖書館新館、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建築、毛主席紀念堂、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等工程,他都參與了方案指導並提出建議。
▲重慶中國滑翔總會跳傘塔, 設計/建造時間:1941/1942.3
▲南京下關火車站擴建工程,設計/建造時間:1947/1947
▲南京孫科公館(延暉館),設計/建造時間:1948/1948(攝影:F97工作室)
▲南京招商局辦公樓,設計/建造時間:1947/1947(攝影:F97工作室)
▲中央通訊社總社辦公大樓,設計/建造時間:1948/1950
楊廷寶先生通過設計作品,以其畢生精力對於建築創作思想進行多方面的探索與凝練。他堅持設計要量體裁衣、切合實際、照顧全局、結合自然;他注重洗鍊凝重,反對浮華鋪張;他強調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針對事物進行敏銳觀察。由此形成了穩健、嚴謹、精緻的設計風格,體現了他廣博的知識與厚積的涵養。
歷史在前進,時代在變革。楊廷寶先生是一位富有洞見的建築師,他的建築創作總是隨着社會、科學、藝術的總體趨勢而不斷發展。在職業生涯中,他不斷從自身文化根基中提煉思想,同時也批判性地從世界建築發展潮流中汲取養分,並與當下的現實因素、客觀條件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進取創新的建築創作之路。其作品不僅成為20世紀中國經典建築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為後續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
他曾說:「在這轉換的時代,兩種建築形式的『搭接』正是我從事建築設計進程中經歷的過程。」從傳統至現代,建築師的本職是要在時代變革中去調整、適應和創新。楊廷寶先生在其建築創作中始終具備國際性的素養和眼光。
▲北京和平賓館,設計/建造時間:1951.8/1952.9
▲南京華東航空學院教學樓,設計/建造時間:1953/1954 (來源:中國建築學會編,建築設計十年,1959)
▲南京工學院沙塘園學生食堂, 設計/建造時間:1957/1958(攝影:侯博文)
楊廷寶的設計理念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因地制宜並遵循實際,這不僅使得他成為中國建築職業實踐的重要開創者與中國建築教育一代宗師,而且也梳理出一條現實主義建築創作路線——汲取西方現代建築有益成份,結合國情,探索現代中國建築之路。
楊廷寶一生主持、參與、指導建築創作共約120項,成就卓著,馳譽當世,構成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歷程的重要內容。他所從事的建築實踐,映射了20世紀中國的歷史背景以及社會經濟、城市建築發展的歷程,他為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主義建築做出了畢生努力,並對於後續的發展帶來了持久性的影響。
為緬懷楊廷寶先生的卓越貢獻,東南大學、中國建築學會聯同多家機構,將於11月20日舉辦紀念楊廷寶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及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