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2022年10月03日20:30:30 熱門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三國時期,曹魏東吳、蜀漢三足鼎立,這個天下到底會是誰的,他們都不知道,但是他們都想成為這個天下唯一的主人。

蜀漢主公劉備憑藉著自己身上流着的漢王朝正統血脈,招攬到了不少豪才為自己出力,其中最厲害的,就是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劉備

諸葛亮,他的權謀和神機妙算無不讓人佩服,智慧一詞就是用來形容他的。

諸葛亮確實才華橫溢有謀有策,但他也畢竟只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會生老病死的人。是人就免不了會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諸葛亮也難免會有出現錯誤的時刻。

那麼諸葛亮犯了什麼錯誤呢?那就是他錯殺了兩個人,導致了劉備去世後的蜀國沒有人才可用,如果諸葛亮留下其中的一個,蜀國都有可能一統三國,而不會最終走向滅亡的悲慘局面。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

那這兩個被殺掉的人分別是誰呢?一向實施仁政的諸葛亮又是為什麼非要殺掉他們呢?

馬謖兵敗,揮淚斬殺

第一個就是馬謖。先來看看馬謖的成長和背景。

馬謖是襄陽宜城人,家庭非常富裕,父親對他的要求也很高,馬謖自己也是個人才,三四歲時就開始看四書五經,而且對兵法謀略這一類的書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馬謖一共有五兄弟,五兄弟都是才華橫溢。提到馬謖的兄弟,就要提到他的哥哥馬良,馬謖五兄弟中最出色的就是馬良,「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說的就是他。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馬謖

馬良和馬謖兩兄弟都是為蜀國主公劉備效力的,馬良更是憑藉著自己的才氣與衷心,從一開始擔任荊州從事到後來的侍中的職位,謙遜恭親,深得劉備的器重。

馬良和諸葛亮的關係也非常親近,他們同是劉備的謀士,在治國方略上也堅持同樣的方針,馬良更是稱諸葛亮為「兄」。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馬良在當上侍中的第二年六月時在戰場上陣亡。馬良的陣亡是因為他是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的隨軍人員之一,夷陵之戰中劉備慘敗,退回益州,馬良不幸犧牲在這場戰役中,年僅三十六歲。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三國志12的馬良

馬良死後,作為他的弟弟,也同為效力劉備的馬謖,受到了諸葛亮的器重,常常和他徹夜深談。

但是馬謖卻不像他的哥哥馬良一樣能夠得到劉備的器重,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語輕浮,不切實際,不能對他重用。劉備看到諸葛亮對馬謖過於信任,擔心自己去世後諸葛亮會因為用馬謖出現錯誤,提醒諸葛亮要多觀察馬謖。

不得不說,在用人任人方面,劉備比諸葛亮眼睛更毒辣。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把劉備說的話聽進去,導致後來釀成了大錯。

諸葛亮如此重用馬謖,確是因為馬謖在軍事謀略上有一套方法,他想法奇特。在諸葛亮率軍討伐南中時,馬謖的攻心之計,助諸葛亮七擒孟獲,並徹底降服了南中人,讓他們俯首稱臣。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七擒孟獲

此後,諸葛亮經常讓馬謖出謀劃策,對他的謀略頗為滿意,甚至覺得馬謖會是第二個自己,對他大為喜愛,為了蜀國的以後,為了在自己去世後可以有人輔佐到劉禪,把馬謖當成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

建興六年,諸葛亮派兵突襲祁山,讓措不及防的魏軍一敗再敗,祁山北面的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都向蜀國投了降,在獲得如此勝利後,諸葛亮需要更進一步,他要派一支人馬去佔領街亭作為蜀軍的據點。

當時,派誰帶領人馬去呢?其他人都覺得要讓魏延、吳壹這樣有經驗的老將前去,但是諸葛亮卻力排眾議,不聽眾人的意見派了馬謖當了先鋒,王平為副將前去。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馬謖影視形象

馬謖雖然熟讀兵書,對於軍事也獻了很多計策,但他並沒有實際的作戰領兵的經驗,更加沒有上戰場的真本事,然而諸葛亮當時急於讓馬謖建功而忽略了這個問題。

在馬謖出發之前,諸葛亮指示他要在山邊靠近水源的地方駐紮,不可輕敵大意,要謹慎觀察,不可失掉街亭,因為街亭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失掉了街亭,蜀軍必敗。

但是到達了街亭後,馬謖卻輕狂驕傲起來,不聽從諸葛亮的指示,自作主張地把軍隊駐紮在了遠離水源的山上,想要在山上設置埋伏。

王平多次勸諫無果,馬謖固執己見,洋洋自得,認為自己的計策必定能大獲全勝。王平無可奈何,見馬謖不聽自己的勸告,便向他要了一千士兵自己到山下附近的水源旁邊駐紮。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王平

魏國派了名將張郃前來對戰。張郃到達街亭,發現馬謖棄城上山,心中暗喜不已,經驗豐富的他知道馬謖犯了必定兵敗的錯誤。張郃馬上吩咐手下圍困整座山,切斷水源,隔絕糧道。

這樣一來,蜀軍斷了水源和糧食,饑渴難耐,軍心慌亂。張郃看準時機發動攻擊,蜀軍不戰自散,倉促逃跑,馬謖後悔已來不及,只能自己殺出重圍。

而駐紮在山下不遠處的王平,使他的一千人馬打鼓,讓張郃不敢輕易逼近,而後他不緊不忙地後撤。

街亭失守,蜀軍已失去了佔領通往漢中的重要據點,再無戰勝的希望,為了不讓蜀軍損失更加慘重,諸葛亮只能把大軍全部撤退回漢中。

撤回漢中後,諸葛亮也因為撤退而損失了幾名大將,他痛心不已,把蜀軍失敗的原因詳細問明,知道是馬謖違反了他的作戰部署,在山上紮營,對於這條罪名,馬謖對自己的錯誤供認不諱。

此次戰爭本該是蜀國大獲全勝的,卻因為馬謖的違反軍令而敗,實在令人惋惜!

街亭失守,蜀國上下人心惶惶,而馬謖又在此事件中是主要的錯誤人物,違反了嚴重的軍法,諸葛亮為了安撫蜀國上下,也為了嚴明軍紀,不得不揮淚斬殺了馬謖。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斬殺馬謖後,諸葛亮愧疚不已,對於自己因為用人不當而導致蜀軍大敗非常自責,請旨讓劉禪把他的官職降三級,用以自省。

如果諸葛亮聽了劉備的勸說,不在如此大事上讓馬謖去領兵,或許在這場戰爭中蜀軍就能取得勝利,蜀國也會迎來不一樣的歷史。

劉封拒救關羽,諸葛亮勸劉備除之

諸葛亮不該殺的第二個人就是劉備的義子劉封

劉封本姓寇,是樊城劉縣令的外甥。劉備因何收他為義子呢?

當年劉備奔赴荊州投靠劉表時,已年過四十,一事無成,且膝下無子承歡,生活非常落寞。在一次和劉縣令的聚會中,劉備看到了劉縣令身邊氣質不凡的寇封,當時就覺得他與年輕時的自己非常神似,心中便有了一個想法。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劉封

劉備觀察着寇封的一舉一動,看到他彎腰撿起了地上的一塊肉,沒有吹拂一下就把髒了的肉塊吃進嘴裏吞了下去。

劉備不解地問寇封,為什麼不斥責下人,而且不吹去肉塊上的泥沙就吞食了。寇封回答說,他作為一個將吏,應該時刻牢記百姓的疾苦,一粒米一片肉都不能輕易丟棄,軍中的廚役,終日勞累,這麼一點小小的過失,他又怎麼能忍心斥責!

劉備對寇封的仁義之心大為讚賞,當場就決定把寇封收為義子,改名劉封。

後來,劉備和劉璋一起舉兵入益州共擊張魯,後來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劉備決定南下進攻劉璋。

劉備把關羽留在荊州鎮守,令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領溯流西上,入川作戰。一路上眾將領勇猛異常,過關斬將,氣勢磅礴。劉封也在此戰中立了戰功,劉備奪取了益州後,劉封被升為副軍中郎將。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劉封影視形象

劉備佔據蜀中,在與曹軍經過了三年的拉鋸戰後,終於爭奪到了戰略要地漢中。之後劉備決定一鼓作氣,乘勝打開中原的門戶,於是派劉封、孟達和李平攻克上庸

上庸是荊州通往漢中的必經之道,北上直通長安,南下可支援荊州,位置十分重要,歷來被兵家爭奪。

劉備選擇讓孟達輔助劉封攻克上庸,是因為劉備已對孟達頗有疑慮。孟達先前投奔的是劉璋,後來又歸附到劉備的門庭,實在不是忠心之人。

孟達攻下房陵後,竟然縱容手下殺死了諸葛亮的姐夫,諸葛亮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不發一言,但是劉備是感到了深深的愧疚。為了盯緊孟達,給他套上緊箍咒,所以在進宮上庸時,他讓義子劉封統帥孟達的部下。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孟達

劉封沒有耗費多少兵力就把上庸攻下,他進入上庸,善待上庸太守,想着要把上庸百姓安撫好,做好戰後的降服工作。他把孟達調回房陵看守,盡心儘力地做好工作。

但是,劉封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猛將,實在是缺乏管理地方的經驗,各種層出不窮的事務把劉封攪得焦頭爛額,他不停奔走忙碌,勉勉強強能維持上庸穩定的局面。

孟達則是文官出身,加上他以前做過宜城太守,對管理地方頗有經驗,所以這些事務難不倒他。孟達看見劉封管理得如此狼狽,不免幸災樂禍,還出言不遜。

劉封知道孟達對他的嘲諷後,氣得七竅生煙。作為劉備的義子,劉封一直以來都接受着劉備部下的尊崇,他本來就看不起孟達這種見異思遷的人,此次更是被他氣得盛怒。

劉封奪取了孟達的儀仗隊,使得孟達對他大為不滿,直接和劉封撕破臉皮,兩人因為此事不和。劉封失去了孟達的輔助,在上庸更是相當困難。

劉封的悲劇人生即將來臨。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劉封

關羽率兵攻打曹魏佔據襄樊地區,重創曹魏,逼得曹操退守河北。急於進攻的關羽,向離他不遠的劉封、孟達請求支援,想讓他們助一臂之力。

但是劉封和孟達卻對關羽的求助視而不見,關羽多次求援無果後,只能釜底抽薪,調取荊州駐守部隊增援。曹操見勢,聽從了司馬懿的計謀,和東吳的孫權一起突襲了荊州。

關羽大意失荊州,死在孫權手下,身首異處,非常悲慘!

荊州的失守無疑是讓劉備徹底喪失了東面北伐的基地,他對荊州的失守心疼懊惱不已,更對自己的二弟關羽慘死沙場悲痛欲絕。他怪罪於劉封和孟達的袖手旁觀,要把他倆重重責罰。

孟達這個小人見勢不妙,反蜀降魏,臨走時還寫了一封信勸劉封也降魏。孟達率魏軍前來進攻上庸,上庸在劉封的管理下本就不穩定,魏軍一來,上庸太守就易幟降魏了。劉封守不住上庸,兵敗退回成都。劉備見到劉封,憤恨交加,他知道劉封仗勢欺人,逼反孟達後,更是對這個義子恩斷義絕。劉備對劉封怒斥,認為劉封要對荊州和上庸的失守負全責。

劉封沒想到一向對自己關愛有加的義父如今如此不講理,他堅決不認錯。

諸葛亮看到劉封的桀驁不馴,覺得劉封難以管教,如果劉備去世後,自己將難以遏制他,而且也擔心劉封的存在會影響到劉禪以後的繼位,便勸劉備賜死劉封。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勸劉備賜死劉封

劉備本就對劉封所做的事失望至極,此刻他一向信任的諸葛亮又來勸說他殺了劉封,於是便狠心賜死了劉封。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馬謖的死,是因為諸葛亮急於培養自己的接班人,為蜀國以後做打算,更是因為馬謖自己的輕敵自大;劉封的死,則是因為劉封的個人能力過於強大,劉備和諸葛亮對他多有忌憚,害怕他以後會成為劉禪繼位的威脅。

馬謖被諸葛亮斬殺,劉封也是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被劉備賜死,原來的蜀國五虎將也一個個地凋零,蜀國後期基本上已經是沒有人才可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時,病逝在五丈原。臨死前,他後悔道:「若不是殺錯了他,北伐或許會取得成功」,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含憾而終。

諸葛亮最不該誤殺的兩個人,若兩人任留其一,蜀漢都可能一統三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成為了主持蜀國北伐的主要人物,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已是古稀之年的廖化被姜維任為右將軍。

廖化一生對劉備忠心耿耿,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成為了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就是在諷刺蜀漢沒有年輕的將領可以打仗,只能由年老的將領出來擔任先鋒,可見蜀漢後期的軍事人才是多麼的稀缺。

諸葛亮如若沒有殺掉馬謖和劉封,或者留下其中一人,蜀國可能都不會走向滅亡的局面。但是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會犯錯誤,畢竟他又不是真正的神人,怎能無過呢?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