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連發!BMJ多視角聚焦循證營養

2022年10月03日20:12:26 熱門 1483

五文連發!BMJ多視角聚焦循證營養 - 天天要聞

五文連發!BMJ多視角聚焦循證營養 - 天天要聞

五文連發!BMJ多視角聚焦循證營養 - 天天要聞

09 月 11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11 篇文獻,關註:超加工食品,人工甜味劑,維生素D,新冠,飲酒,結直腸癌,皮膚癌,丙烯酰胺,乳腺癌,堅果,膳食纖維 ​​


BMJ:近2.3萬人數據揭示,超加工食品及飲食質量與死亡率的關聯

British Medical Journal——[93.333]

① 納入22895名意大利人,272960人-年隨訪期間,共2205例死亡;② 相比於飲食質量(基於FSAm-NPS指數評估)最高者,飲食質量最低者的全因死亡風險及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9%及32%;③ 相比於超加工食品攝入量最低者,超加工食品攝入量最高者的全因死亡風險及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9%及27%;④ 飲食質量與死亡風險的關聯可部分被超加工食品所解釋,而超加工食品與死亡風險的關聯無法被飲食質量所解釋。

【主編評語】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對近2.3萬名意大利人進行10年以上隨訪後發現,較低的飲食質量或較高的超加工食品攝入量與較高的全因死亡風險及心血管死亡風險相關,其中,飲食質量與死亡風險的關聯可部分被超加工食品所解釋。(@aluba)

【原文信息】

Joint association of food nutritional profile by Nutri-Score front-of-pack label and 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with mortality: Moli-sani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2-08-31, doi: 10.1136/bmj-2022-070688


BMJ:超加工食品或增加男性的結直腸癌風險

British Medical Journal——[93.333]

① 納入3個美國隊列,包含46341名男性及159907名女性,24-28年隨訪期間,分別有1294名男性及1922名女性確診結直腸癌;② 與超加工食品攝入量最低男性相比,超加工食品攝入量最高男性的結直腸癌風險顯著增加29%;③ 超加工食品攝入量與女性結直腸癌風險無顯著關聯;④ 基於肉類/家禽/海鮮的即食產品及含糖飲料與男性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即食產品/加熱混合菜與女性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酸奶及基於乳製品的甜食與女性結直腸癌風險呈負相關。

【主編評語】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對3個美國隊列(包含超過20萬名受試者)進行20多年的隨訪後發現,超加工食品攝入與男性(而非女性)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校正BMI及營養質量後仍顯著,但僅在遠端結腸癌中有顯著關聯。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即食產品/加熱混合菜的攝入與女性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而酸奶及乳製品甜食的攝入與女性結直腸癌風險降低相關;而基於肉類/家禽/海鮮的即食產品及含糖飲料的攝入與男性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isk among men and women: result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2022-08-31, doi: 10.1136/bmj-2021-068921


BMJ:超10萬人數據揭示,人工甜味劑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British Medical Journal——[93.333]

① 納入103388名參與者(平均42.2歲,79.8%為女性),中位隨訪9.0年期間,共發生1502例心血管事件;② 通過24小時飲食記錄評估參與者的人工甜味劑攝入情況,總人工甜味劑攝入與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相關,與後者的關聯更明顯(HR分別為1.09及1.18);③ 阿斯巴甜攝入與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HR=1.17),安賽蜜及三氯蔗糖的攝入與冠心病風險增加相關(HR分別為1.40及1.31)。

【主編評語】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對超過10萬名參與者進行近10年隨訪後發現,人工甜味劑攝入與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é cohort

2022-09-07, doi: 10.1136/bmj-2022-071204


BMJ:補充維生素D無法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冠肺炎

British Medical Journal——[93.333]

① 2674名血液25(OH)D濃度低於75 nmol/L的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補充低劑量(每日800IU,n=1328)及高劑量(每日3200IU,n=1346)的維生素D;② 另有2949名受試者作為對照組,未接受血液25(OH)D濃度檢測,且不補充維生素D;③ 低劑量組、高劑量組及對照組的至少發生一次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比例分別為5.0%、5.7%及4.6%,均無顯著差異;④ 低劑量組、高劑量組及對照組的新冠肺炎發生率分別為3.0%、3.6%及2.6%,均無顯著差異。

【主編評語】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3期臨床試驗結果,相比於未補充維生素D的受試者,每日補充800IU或3200IU的維生素D對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冠肺炎的風險均無顯著影響。(@aluba)

【原文信息】

Effect of a test-and-treat approach to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risk of all cause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covid-19: phase 3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RONAVIT)

2022-09-07, doi: 10.1136/bmj-2022-071230


BMJ:冬季補充魚肝油無法預防新冠肺炎及其它急性呼吸道感染

British Medical Journal——[93.333]

① 納入34601名受試者,17278名每日補充5mL魚肝油(含有10μg的維生素D),17323名每日補充安慰劑,於冬季開始持續干預6個月;② 補充魚肝油對4個臨床終點均無顯著改善作用,包括:RT-PCR確認的新冠病毒感染(1.31% vs. 1.32%)、嚴重新冠肺炎(自我報告的呼吸困難、住院、死亡,0.70% vs. 0.58%);③ 以及:至少一次新冠病毒檢測陰性(49.46% vs. 49.44%)、至少一次急性呼吸道感染(22.94% vs. 22.13%)。

【主編評語】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四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對近3.5萬名受試者進行6個月的干預,補充魚肝油(含有低劑量維生素D)無法降低新冠肺炎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也無法降低嚴重新冠肺炎的風險。(@aluba)

【原文信息】

Prevention of covid-19 and other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with cod liver oil supplementation, a low dose vitamin D supplement: quadruple blinde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2022-09-07, doi: 10.1136/bmj-2022-071245


缺乏維生素D與代謝綜合症患病率高具有相關性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8.472]

① 納入8639位成年人,分析血清維生素D含量與代謝性疾病(MetS)的相關性,並且根據種族與西裔血統進行分類;② 考慮社會人口、生活方式、膳食補充劑和體重指數等因素後,在所有種族-西裔群體中,血清維生素D與MetS(腹型肥胖、高血糖、甘油三酯血症)總體患病率呈顯著負相關,且該關聯在非西裔白人中更強,西裔成年人更弱;③ 與最高三分位數(>77.9nmol/L)相比,血清維生素D在最低三分位數(≤56nmol/L)中與MetS的風險呈正相關。

【主編評語】

一些研究發現維生素D的狀態與代謝綜合征(MetS)呈負相關。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發表的文章,發現在美國成年人中,較低的維生素D與MetS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且在所有種族和西班牙裔都存在,尤其在非西班牙裔白人中尤其明顯。(@章台柳)

【原文信息】

Vitamin D status and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by race and Hispanic origin in U.S. adults: findings from 2007-2014 NHANES

2022-08-29, doi: 10.1093/ajcn/nqac234


40歲後增加飲酒量,或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2.434]

① 納入191180名歐洲參與者(平均50.2歲),平均隨訪7.1年期間,共確診1530例結直腸癌;② 與酒精攝入量穩定者相比,隨訪期間每天的酒精攝入量增加或減少12g,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15%或降低14%相關;③ 另納入407605名參與者(包括5008例結直腸癌),評估20、30、40、50歲、基線及隨訪時的酒精攝入量變化;④ 與低酒精攝入量者相比,男性(而非女性)成年早期至中後期每天的酒精攝入量增加至30g,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24%相關。

【主編評語】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在2個隊列的近60萬名歐洲參與者中發現,男性在成年中後期(40-50歲)的每天酒精攝入量增加,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A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alcohol intake throughout adulthood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2022-09-05, doi: 10.1007/s10654-022-00900-6


45萬人大隊列結果:喝酒增加皮膚癌風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7.316]

① 對450112名參與者平均隨訪15年中,發生14037例皮膚癌;② 基線時的酒精攝入量與皮膚癌風險的增加呈線性正相關,特別是與鱗狀細胞癌(SCC)和基底細胞癌(BCC)相關;③ 成年期的平均酒精攝入量也與皮膚癌風險有關,尤其是與男性的SCC和BCC以及女性的BCC相關;④ 按酒精飲料類型分析表明,烈酒與男性黑色素瘤和BCC風險呈正相關,而葡萄酒攝入與BCC和SCC風險相關;⑤ 在女性中,攝入葡萄酒與BCC風險增加相關,但未發現啤酒與男女患皮膚癌的關聯。

【主編評語】

有實驗證據表明,酒精會誘發皮膚癌,但流行病學研究對酒精攝入和皮膚癌之間的聯繫一直不一致。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是1992年在10個歐洲國家發起的前瞻性隊列研究。近期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項研究利用EPIC數據發現,酒精攝入和所有三種皮膚癌症(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之間都有正相關,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的關聯更強,這些關聯因酒精飲料類型而有所不同。(@註冊營養師陳彬林)

【原文信息】

Baseline and lifetim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skin cancer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cohort (EPIC)

2022-08-19, doi: 10.1002/ijc.34253


丙烯酰胺攝入或增加女性絕經前的乳腺癌風險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8.472]

① 納入80597名法國女性(平均40.8歲),平均隨訪8.8年間共確診1016例乳腺癌(431例絕經前、585例絕經後);② 通過多次24小時飲食回顧評估丙烯酰胺的攝入量,平均每日的丙烯酰胺攝入量為30.1μg,主要來自咖啡、薯條、薯片、甜點、蛋糕、麵包;③ 相比於丙烯酰胺飲食攝入量最低者,丙烯酰胺飲食攝入量最高者的乳腺癌風險顯著增加21%,尤其是絕經前乳腺癌風險顯著增加40%;④ 丙烯酰胺攝入與(總及絕經前)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風險呈正相關。

【主編評語】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對超過8萬名法國女性進行9年左右的隨訪後發現,丙烯酰胺飲食攝入量越高,絕經前的乳腺癌風險越高。(@aluba)

【原文信息】

Dietary exposure to acrylamid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cohort

2022-09-02, doi: 10.1093/ajcn/nqac167


堅果攝入有益於健康

Advances in Nutrition——[11.567]

① 中等質量的證據表明,攝入堅果與心血管疾病及相關風險因素的風險降低相關;② 與不攝入堅果者相比,每日攝入28g堅果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冠心病發病率及死亡率、房顫發病率、中風死亡率)降低21%、癌症死亡風險降低11%、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2%相關;③ 攝入堅果與呼吸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糖尿病死亡風險降低相關;④ 對生物標誌物的試驗的薈萃分析結果與對疾病的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結果一致;⑤ 1-2%的成人存在對堅果的過敏及相關不良反應。

【主編評語】

Advances in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傘狀綜述,總結了89項薈萃分析的結果,攝入堅果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癌症死亡風險、全因死亡風險、呼吸道疾病死亡風險、感染性疾病死亡風險及糖尿病死亡風險降低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Consumption of Nuts and Seeds and Health Outcome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ease, Cancer, and Mortality: an Umbrella Review

2022-08-30, doi: 10.1093/advances/nmac077


膳食纖維有益健康,但攝入並非多多益善(綜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11.567]

① 本綜述納入103項臨床試驗,調查無胃腸道疾病成人食用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NDCs)如β-葡聚糖,果膠等的耐受性(如腹脹、脹氣、腸鳴音異常);② 這些研究使用了0.75-160g/d的劑量,觀察持續時間從單餐耐受性到28周;③ 成人對NCDs的耐受程度是種類特異性的,具體而言,海藻酸為3.75 g/d,大豆纖維為25 g/d;④ 未來的研究應通過測試更廣泛的NDC劑量和攝入形式(固體或液體)來填補現有研究中的空白。

【主編評語】

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NDCs)是一種食物成分,包括非澱粉多糖和抗性澱粉,許多NDCs被FDA列為膳食纖維。由於其對人類健康的潛在有益作用,NDCs被廣泛應用於食品供應中。雖然有總膳食纖維的膳食攝入量建議(14g/1000kcal),但目前缺乏對不同NDC的具體建議。近期發表於Advances in Nutrition的一項綜述調查了符合FDA膳食纖維定義的NDCs的胃腸道作用和耐受性,發現各類NDC的耐受攝入量範圍為3.75-25 g/d。但目前多數NDC還不能確定最終的推薦耐受劑量,還需更多研究。(@註冊營養師陳彬林)

【原文信息】

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and Tolerance of Non-Digestible Carbohydrate Consumption

2022-08-30, doi: 10.1093/advances/nmac094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aluba,Rustypotatis,芥末,註冊營養師陳彬林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9-10 | 土壤菌群對人類健康有多重要?15頁《自然·綜述》深度闡述

09-09 | 86分綜述詳解:早期腸道菌群與兒童呼吸道疾病有何關係?

09-08 | 今日Nature五連發:腸菌與免疫+腸腦多點突破

09-07 | 今日Cell:超複雜合成菌群,為腸道菌群研究再添新利器

09-06 | 免疫細胞遷移:腸道如何成為炎症性疾病的「核心」?

09-05 | 人工智能+傳統病理分期,助力大腸癌治療決策

09-04 | 茶的益處再添新證!追蹤50萬人,每天2杯茶可降低早死風險

09-03 | 菌群/營養/代謝,多視角聚焦糖尿病和肥胖

09-02 | 今日Cell:腸菌也「挑食」?新方法深入解析

09-01 | 8月,最值得看的30篇腸道健康文獻!·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