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今年以來,新船需求顯著回彈。1-7月,全球累計簽約新船訂單1014艘、7894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同比增長183.7%,創2016年以來最高。7月份,全球簽約新船訂單116艘、836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環比減少30.9%,同比增加258.5%。
簡評
今年以來,新船需求顯著回彈。1-7月,全球累計簽約新船訂單1014艘、7894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同比增長183.7%,創2016年以來最高。7月份,全球簽約新船訂單116艘、836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環比減少30.9%,同比增加258.5%。短期來看,國際造船市場將持續活躍,預計全年新船成交量有望達到1.2億載重噸,高於年初行業普遍預期的9000萬載重噸水平。
中國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造船完工24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7%。承接新船訂單45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3.2%。7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9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6%,比2020年底手持訂單增長26.1%。
我們判斷今年新造船市場將持續活躍,或將成為近年來造船市場的小高峰。今年造船市場活躍主要受到以下原因帶動:一是下遊船東現金流充裕,當前新船價格仍然較低,船東造船意願提升。受疫情的供需錯配影響,從2020年年底開始,集裝箱、散貨船運價先後大幅上漲,2021年7月克拉克松海運指數較年初提高了107%。運價大幅快速上漲使得一季度船東盈利大增,流動資金充足,而2020年造船價格進一步下降,船東在當前環境下造船意願提升。二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新造船訂單大幅下降,船東下單計劃推遲到2021年,疊加後續更新計劃的提升釋放,造成2021年訂單將成為近年來造船市場的小高峰。2020年全球新造船訂單僅為6000萬載重噸,這部分需求會推遲到2021年。增速將從交期來看,當前的集裝箱船交期排在了2023-2024年,表明部分後續更替計劃或已經提前釋放。
此輪造船小高峰對船舶價格影響的彈性有限。從船東建造意願來看,此次疫情造成的運力相對不足主要是港口裝卸效率下降引起的,並不是船舶運力短缺。此外,受到此前2008年造船高峰後運力過剩的影響,加上環保要求提升後技術路線尚不成熟,目前船東新造船相對謹慎,需求彈性較大,因此價格上漲幅度有限,目前克拉克松新造船指數143,較2020年底提高了13.5%。
新造船市場進入長周期上升階段,此次疫情加速上行周期的到來。造船市場需求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海運量增長帶來的船隊規模需求增長。二是更新需求。2017年以前,全球化的深入使得海運量增長快於全球GDP增長,2018年以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海運量增速放緩,2020年疫情影響或出現負增長,2021年由於歐美國家消費刺激效果顯現,海運量或重回正增長。更新需求方面,從2023年開始逐漸進入更新需求持續上行時期,長度或將達到10年,此輪疫情影響將加速上行周期的到來。
關注船舶製造產業鏈長期投資機會。當前船舶價格處於低位,疊加上游鋼材價格上漲,擠壓船舶企業盈利。但從長周期來講,未來10年訂單持續上漲趨勢確定,相較2008年金融周期時的造船情況,此輪上行周期增長節奏更為持續穩健,建議關注長周期的投資機會。建議關註標的,中國船舶、中國重工。
風險提示:1、貿易保護主義態勢增強,全球海運量增長動力不足;2、韓國、日本擴大船舶製造產能,擠壓中國船廠份額;3、鋼材價格高位運行,壓縮船企利潤。
本文列示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入市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內容來源參考:中信建投證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