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2022年10月03日19:04:20 熱門 1827

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個生活貫穿着痛苦。——羅曼羅蘭

苦難往往能造就天才,貝多芬是如此,阿炳也是如此。

1950年夏季,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的教授楊蔭瀏先生與同部的另一位教授曹安和帶着一台剛剛獲贈的鋼絲錄音機奔赴無錫

此行,他們要找一個雙目失明的民間藝術家,這人就是阿炳。

楊蔭瀏先生與阿炳早就認識。在楊蔭瀏先生12歲時,愛好樂曲的他被多才多藝的阿炳所吸引,所以跟着18歲的阿炳學了三弦二胡等樂器。但在那時,人們普遍認為這些「賣藝」的人和「戲子」的地位相同,所以阿炳的藝人身份自然也不被看好。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不久後,楊蔭瀏最終在家人的要求下和阿炳斷了聯繫。

直到上世紀30年代,兩個30多歲的人才再次相見。那一年,楊蔭瀏先生趁着假期回到了無錫,而在這裡,他與阿炳重逢了。

時隔多年未見,楊蔭瀏先生髮現阿炳已不似當初那般意氣風發,他的雙眼已經失明,他的臉上常掛着憂鬱,儼然是一副流浪藝人的模樣了。

看見阿炳這樣,楊蔭瀏也沒有就此和這位舊友斷了聯繫。在那個假期里,阿炳聽聞楊蔭瀏彈得一手好琵琶曲後,反而請楊蔭瀏教自己彈琵琶。於是,楊蔭瀏就掰着阿炳的手指,一個指法、一個指法地教他。

假期過後,楊蔭瀏回學校去了,阿炳則繼續過着自己的流浪生活。直到1950年建國不久之際,楊蔭瀏為了留住這些流浪藝人所彈奏的珍貴曲目,便和另一位教授同行,帶了錄音機去尋阿炳。

阿炳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讓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的教授們不辭辛苦遠赴千里來尋他呢?

阿炳的身世,帶着些許悲傷。

阿炳的母親叫吳阿芬。他的母親原是無錫一戶秦姓人家的媳婦,但婚後不久,她的丈夫就離世了,吳阿芬成了寡婦。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對於一個年歲還未過半的寡婦來說,失去丈夫後的那段日子十分難熬。婆家的刁難、外人的不懷好意,都讓吳阿芬時時刻刻擔驚受怕。

而且在那個年代,沒有亡夫的家人同意,寡婦是不準再嫁的,如果哪個寡婦與別的男人有了不清不楚的關係,那也會遭到唾罵的。

但吳阿芬的日子本就過得苦,每日除了去主人家幫傭,回到家裡還要受公公婆婆使喚,她也想在這樣的日子裏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不久後,這個「希望」就出現了。

吳阿芬原本在亡夫的葬禮上就見過華清和。

華清和是無錫雷尊殿的當家主持。他和吳阿芬是如何因為一場葬禮而走到一起的,我們至今無從得知。但據有限的資料來看,吳阿芬是真正愛上了這個道士,而身為道士的華清和,也難以掩蓋對吳阿芬的愛意,兩人不久後同居於雷尊殿中。

吳阿芬勇敢追愛的行為在當時是不被允許的,亡夫的家人認為她這是無恥、是放蕩。街坊鄰里也對兩人的關係指指點點,作為女人的吳阿芬,默默承受着外界給她的羞辱。

即使這樣,吳阿芬還是為華清和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們為孩子取名為阿炳。阿炳3歲時,六十四代張天師來到了無錫,他下榻於華清和的雷尊殿中。華清和便請求張天師為阿炳取個道名,之後就有了華彥鈞這個名字。

但在這一年,秦家人或許是再也無法忍受吳阿芬和外男生子給他們家帶去的「恥辱」,他們便不由分說地將吳阿芬抓了回去。

見不到年幼的孩子和愛人,吳阿芬在秦家大院里終日抑鬱,沒多久就離世了。

所幸她給華清和留下了阿炳。但身處道院的華清和無法一個人將阿炳拉扯大,同時也為了不讓阿炳遭受旁人的白眼,華清和便將兒子送回了自己的老家東亭小泗房村,並讓那裡的親戚幫忙照看阿炳。

回到家鄉的阿炳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他還在家鄉學會了唱山歌、說因果,而鄉親們時常演奏的絲竹樂,阿炳也很喜歡。5年後,華清和就派人將他接回了城裡,讓他在雷尊殿當一名小道士。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當時阿炳並不知道華清和就是自己的父親,家鄉的親人只告訴他,他此行是來雷尊殿拜師學藝的,華清和就是他的師傅。

為了不讓兒子因身世遭受旁人的指責,華清和也是煞費苦心了。

從阿炳重新踏入雷尊殿的那一刻起,道教就伴隨着他的一生。

華清和待阿炳極好,阿炳也很尊敬這個「師父」。而在道院生活的阿炳也從沒過過一天苦日子。因為華清和所在的雷尊殿,香火鼎盛,他所尊的又是在錫派道教中佔主要位置的正一派,所以道院里的生活可以說是十分安逸的。

那時的道士們,都精通音律,華清和作為當家主持,更是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在齋壇上,道士們常常要以獨唱、吟唱、齊唱、鼓樂、吹打和器樂演奏等方式來做法事。

明末清初的秀才葉夢珠在《閱世篇》中曾驚嘆他所見過的道場:

「引商刻羽,合樂笙歌,竟同優戲。」

華清和還有「鐵手琵琶」的美譽,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阿炳,自然也對各種樂器的演奏充滿了興趣。

既然是來「學藝」的,華清和便沿襲道教的習藝方式,先教阿炳學習敲擊翁鈸等打擊樂,然後又教他敲小鑼、木魚。在阿炳對道樂有所熟悉後,再教他吹竹笛,最後則開始讓阿炳學習笙、嗩吶或者二胡、琵琶等樂器。

本就對音樂感興趣的阿炳,受了華清和的教導後進步飛快。阿炳的刻苦練習也讓華清和備感欣慰。為了敲好打擊樂,阿炳還會拿着鐵筷敲擊方磚進行練習。在學吹竹笛時,為了能把竹笛拿穩,同時也為了增強腕力,阿炳會在竹笛尾部掛一個秤砣以增加重量。在練習拉二胡時,阿炳的手指尖時常磨得出血,但他從不喊痛。

華清和耐心教導,阿炳學習時從不含糊。即使是三伏天里,阿炳練習時身上汗水如注,但他也甘之如飴。在寒冷的冬天,阿炳常常練習至竹笛尾部都掛上了一串冰凌,方才願意停止。

而阿炳的一天也不全是在練習中度過,白日里,他時常要跟着華清和外出做事。忙碌了一天後,晚上的時間就被他用來練習。如果困了,他就站在長凳上吹吹冷風,等清醒後繼續練。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阿炳的靈氣,加之華清和的全心教導,華清和所會的吹、拉、彈、打、唱、念他也全都學得了精髓。

每逢道教節日,或是節氣時令,無錫各地的民眾常會設壇做法,以求雨施藥。雷尊殿的道士們則會自發前往,幫大家主持法事。

幼時的阿炳在參加這類活動時只是在一旁看着,待他在華清和的教導下學得有些模樣了時,華清和便會讓他參與其中。

在阿炳十六七歲時,他就學會了結構繁複、技法多變的梵音,他也已經能在慶祝城隍生日的賽會上擊鼓統領樂隊演奏了。阿炳在演唱時嗓音清亮,口齒伶俐,漸漸地,阿炳就成了聞名全城的「小天師」。

自阿炳在無錫出了名後,12歲的楊蔭瀏便來找他學習三弦、二胡等樂器,兩人就此相識。那時的阿炳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楊蔭瀏也是從心底里仰慕他。

阿炳的出生雖帶着不幸,但如果他一直這樣唱下去、演奏下去,那他的未來或許就會一帆風順。

但在阿炳二十一、二歲時,華清和病重。華清和在臨終之際將他叫來床頭,告訴他自己就是他的生父。伴隨着這一身世謎底的揭開,華清和也去世了。自此,剛得知真相的阿炳就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而這一天,也為阿炳的悲慘人生拉開了序幕。

父親離世前,還將道院主持的位置傳給了他。雖然他年紀尚小,但見阿炳精通音律,道院眾人也就沒有反對了。

可父親的離世和剛得知的身世讓阿炳受了不小的打擊,命運弄人,他又怎會想到教導自己多年的「師父」竟然是自己的生父呢?生父剛與自己相認就去世,阿炳的內心充滿了痛苦。

此時,再次拉起二胡的阿炳滿是對父親的思念,他一時間無法從這種難以擺脫的悲傷之中抽身。

於是,阿炳放下了樂器,他開始用父親留下的財產去買大煙來抽。吞雲吐霧之時,他仍感落寞。後來,他又去到了妓院尋花問柳。女人們見院里來了位相貌頗英俊又懂音律的小道士,很是新奇,所以阿炳頗受女人們的歡迎。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或許只有在煙花柳巷的那些時光里,阿炳才會感受到虛無的快樂吧。

過了4、5年荒淫無度的日子,阿炳發現自己的身體開始有些不對勁了。抽大煙和逛妓院的惡習使他的一隻眼漸漸看不清了。找醫生來看後,發現是梅毒引起的。

但在這隻眼睛出現問題後,阿炳依然沒有結束這種荒唐的生活。

後來,阿炳的那一隻眼睛徹底看不見了,來找他辦齋事的人也越來越少。院里的收入也不夠阿炳花的了,但他仍不曉得節儉。再加上旁人都漸漸知道了阿炳的那些事,所以曾經香火鼎盛的雷尊殿便一日日地落寞下來。

等到三十五歲時,阿炳的眼疾越發嚴重,到最後兩隻眼睛都失明了,他成了個瞎子。

阿炳一時間難以適應見不到光的生活,他的日子也瞬間跌入了「黑暗」。

雷尊殿無人再上門找他辦法事了,人們也似乎遺忘了這個曾經聞名無錫的「小天師」。阿炳斷了經濟來源,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窮人。與此同時,他還要忍受疾病帶來的疼痛。

到這時,阿炳只得賣了院里的法器和道具。直到無東西可賣時,阿炳便將父親留下的三間房子賣掉兩間,留着一個小屋子自己住。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沒了收入的他該怎麼生活呢?

街上討飯的人不在少數,但阿炳不願與他們為伍,或許他想要留住這最後的一點尊嚴吧。

既然不願討飯,那就只有拿着還沒被他賣掉的那些樂器去街頭賣藝了。

於是,無錫街頭上就時常有一個戴着破墨鏡的賣藝人出現。他胸前背上掛着笙、

笛、琵琶等樂器,手裡拉着胡琴或拿着「三跳」(類似「說因果」用的三片竹片)穿巷走市。

雖然阿炳過得落魄,但他並沒有丟了雷尊殿當家主持的身份。他去茶館和酒樓賣唱時,從不主動開口唱,也不乞求別人聽一曲。他就那樣背着樂曲走進茶館和酒樓,別人一看這架勢就明白了。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有想要聽曲兒的人便會讓他演奏一曲,阿炳總是很樂意演奏的,即使別人給的報酬不多,他也從不抱怨。別人若是給的較多,他也不會道謝。

阿炳還很愛琢磨,他每天都會在上午去香煙鋪子或者地攤上讓別人讀當天的報紙給他聽。阿炳將這些新聞都記在了心裏。到了下午,他就會合著音韻、有板有眼的將新聞唱出來。

據挺過阿炳唱新聞的人回憶,每當他要唱新聞時,總會在前面加個引子:

「說起新聞,話起新聞,新聞出嘞,舍個地名?」

然後再慢慢唱出當日的新聞。阿炳唱新聞的形式活潑有趣,即使是十分嚴肅的內容,他也能穿插一些笑點在裏面,充滿了輕快滑稽之感。

那些在茶館喝茶的人們,最愛聽阿炳唱的新聞。到後來,人們都知道無錫有個瞎子會拉會唱了。

而且阿炳什麼新聞都敢說。有一次,他聽到一個報紙上沒登的新聞:惡紳顧藝初侮辱婢女,後來婢女的家人將顧藝初告上法院,但法官也被顧藝初買通,最終婢女一家有冤難伸。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阿炳嫉惡如仇,他將此事編成小曲,去茶樓唱給了眾人聽:

「財主黑心,禽獸畜生;法院眼睛,只認白銀;百姓倒霉,有冤難伸;瞎子阿炳,抱打不平。」

因為曲子編得好,這個新聞很快就傳遍了無錫城,還引發了城裡百姓的民憤。有不少正義之士出面聲討顧藝初的罪行,嚇得顧藝初攜財產逃到了別處,不敢公開露面。

遇到齋期,阿炳就不外出賣藝了,他會守在殿里等候香客收取香訊。

四一二政變後,無錫的反動派血洗市總工會,阿炳便編《秦起血濺大雄寶殿》一曲,痛斥反動派的暴行。抗戰期間,他還編了不少歌頌我國軍人對抗日軍的曲子,四處演唱。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我國的內戰時期,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他還編唱了《金元券殺害老百姓》諷刺當時的情形。

阿炳賣藝所唱的腔調非常動聽,每個新聞的的唱法都不一樣,有小曲、有灘簧,還有宣卷等等。

阿炳在拉二胡時還有一「絕招」。他會用胡琴來模仿雞鳴狗吠、男女的哭笑聲、嘆息聲、無錫的土話等。

這些「絕招」在他看來卻是十分容易的事,是些雕蟲小技,不能算作音樂。遇到同樣善彈奏的樂師時,他從不會表演這些「絕招」。

阿炳在音樂上不拘小節,遇到他喜歡的音樂,無論是誰,他都會讓別人教他。所以,楊蔭瀏回無錫過假期時,阿炳就覺得他將琵琶曲《將軍令》彈得極好,於是請楊蔭瀏教自己彈。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他還曾向無錫華光國樂會的李永成、成少初等學習用胡琴廣東音樂;聽說評彈藝人張步蟾琵琶彈得好,他就早早等在書場進門處,待張先生上場後,他就側耳傾聽那動人的琵琶聲。

在街頭巷尾賣藝的那些年裡,阿炳創作出的作品不計其數,他將自己的所經歷的人生苦楚和辛酸、對時局的看法和抨擊都編進了曲子里。

1948年前後,國內時局動亂,阿炳的身體也越來越差,雷尊殿中來上香的香客也寥寥無幾,道院里幾乎沒有收入。

在如此艱難之時,阿炳本想靠着賣藝賺些小錢,但一天晚上,有隻老鼠把他的胡琴拉弓咬壞了,鼓頭的蛇皮也被咬穿。阿炳很是生氣「怎麼連老鼠也來欺侮我!」自此之後,阿炳就再沒上街去賣藝了。

直到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的楊蔭瀏與曹安和教授拿着鋼絲錄音機來找他。因為太久沒拉二胡了,阿炳讓他們等三天再錄音。

於是,阿炳借來了胡琴和琵琶,又去街頭開始演奏了。三天後,也就是9月2日,他去到了曹安和家開始錄音,當時在場的還有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黎松壽和他的妻子。

一曲過後,楊蔭瀏讓阿炳為這首曲子取個名,最後,他們定下了《二泉映月》這個名字。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錄完音後,阿炳聽着鋼絲錄音機傳來的曲聲,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而後,他又演奏了《聽松》、《寒春風曲》兩首胡曲,和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這六首曲子都被完整地錄下來了。

錄曲過後,阿炳告訴楊蔭瀏和曹安和,他還有幾百首曲子沒演奏,但因為身體不太好,只能作罷。他還邀請兩人在寒假時再次回到無錫找他錄曲。楊蔭瀏和曹安和十分高興地答應了。

楊蔭瀏和曹安和帶著錄音機回到了學校,他們將阿炳所演奏的曲子傳到了北京、天津。阿炳的《二泉映月》也就此聞名於世。中央音樂學院也有意請阿炳來學院工作,但因為阿炳有吸食大煙的習慣,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9月25日,病重的阿炳還在好友的攙扶下在無錫牙醫協會的成立大會上進行了演出,他那一曲《二泉映月》震驚四座。

但還沒等到楊蔭瀏再去找他錄音,阿炳就在同年12月離世了,享年57歲。

逛窯子染梅毒,抽大煙瞎了眼的阿炳,死後為什麼能與貝多芬齊名? - 天天要聞

在阿炳離世後,《二泉映月》風靡全球,世人都稱,他是能與貝多芬齊名的卓越藝術家。

「瞎子阿炳」離去了,他和貝多芬一樣,57歲時離世。他們一個雙目失明,一個雙耳失聰,他們都飽嘗人間深重的痛苦,但他們都在音樂中實現了情感的升華,他們的藝術作品也都聞名中外,他們那麼相似,又那麼不同。

人間再無阿炳與貝多芬,但他們的藝術作品,卻成為了永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