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奇的網紅美食層出不窮,但仍有一些流傳已久的老字號,在武漢美食圈內享譽盛名,直至今日都有食客驅車數十里,只為嘗鮮。
比如被抖音捧紅的油餅包燒麥,比如一說一元路就會被談起的怪味燒餅,都是武漢人口口相傳的排隊大王。
但聽了這麼久,這些店真有流傳中的那麼好吃嗎?真的有那麼收人追捧嗎?
秉着「聽說不如實測」的原則,我和攝影小姐姐勉強冒着長胖的風險,身體力行扎進了排隊大軍中。到底值不值得花時間排隊去吃,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測評對象看這裡!
徐嫂糊湯粉 | 油餅包燒麥
一元路怪味燒餅 | 復興村牛排
王師傅豆皮 | 矮子餡餅
王師傅豆皮
傳言排隊程度:★★★★
測評排隊程度:★★★
今天的測評踩雷,從一早上就去排隊的王師傅豆皮開始。
印象里的王師傅豆皮,是在武漢小吃界中留下諸多話題的王者。它一改三鮮豆皮為王的局面,以牛肉豆皮殺出一條血路;又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瞬間在外地食客中留下深刻印記。
於是,抱着滿滿期待的我和攝影小姐姐八點就來排隊。工作日的九點,來排隊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其中不乏開着豪車來尋味的。
不過豆皮做得很快,幾分鐘就能出一鍋,看着師傅潑米漿、煎蛋皮、下鹵料,旁邊排隊的年輕人幾乎都邊拿起手機拍照邊咽口水。
一鍋豆皮可以出十幾份,一份就是一兩,到我剛好是這一鍋的第一份,所以能吃到拐角的那塊,蛋皮那面的份量格外多。
王師傅家的豆皮最後在遞給你之前,還會問要不要額外加滷水,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是堂食,強烈建議不要加!否則你會和我一樣,手指上都是鹵料的味道...
也正是因為最後加的那勺滷水,本來油光亮澤的糯米變得像稀飯一樣,蛋皮也沒那麼焦脆了,味道也略微發咸。不得不承認,這是今天踩到的第一個雷。
除了捨得放料的豪爽勁兒和聲名在外的名氣,王師傅的豆皮可能真沒別的能再次吸引我了吧。
排隊時間:9分鐘
價格:三鮮豆皮 8元/份,牛肉豆皮 15元/份
口味:一般般,相同價位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地址:高雄路與台北一路交叉口
趙師傅油餅包燒麥
傳言排隊程度:★★★
測評排隊程度:★★★★★
要說武漢今年最火最熱的本土小吃網紅,油餅包燒麥說第二,沒哪個敢說第一。
作為武漢混搭料理界的扛把子,油餅包燒麥早就獲得了二十多年的美譽,然而經過抖音病毒式的擴散後,連遠在國外的朋友都問我,「那個油餅包燒麥是不是真的很好吃啊?」
身為武漢人,我們當然自豪於武漢的飲食文化已經傳播到大江南北,但當站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前等待買票的時候,特別是趕上節假日,我瞬間感受到「螞蟥出征,寸草不生」的絕望感。
在工作日去測評的我們,到店時已經是10點多,門前依舊擁簇着大片慕名而來的食客。不過排隊進程很快,買票2分鐘,領油餅包燒麥9分鐘,全程下來不到半局吃雞的時間。
冒着熱氣的燒麥蒸籠旁,是起着泡炸油餅的大油鍋。待油餅炸成金黃色,稍微瀝一下多餘的油份,用鐵鏟輕輕劃個口子,旁邊的師傅快速往裏面丟入燒麥,一份油餅包燒麥才算完成。
也正因為食客太多,拿到手的油餅基本都是剛炸好的,酥脆到手多用點力就怕餅會碎掉...
燒麥的皮很薄,顯得餡料的量多得快爆出來。裏面肥瘦相間的豬肉、香菇顆粒都是肉眼可見,加上給得很足的胡椒,不得不說這個燒麥深得我心。
相信我,現炸油餅+重油燒麥,兩個極其高熱量的食物搭配在一起,美味程度絕對是呈指數型倍增。
排隊時間:工作日上午排隊只要10分鐘左右,節假日或者早高峰的時候可能就久一點
價格:油餅 2元/個,燒麥7元/4個
口味:酥脆和綿軟完美交融,我已經計劃要二刷了
地址:糧道街139號
徐嫂糊湯粉
傳言排隊程度:★★★★★
測評排隊程度:?
可能是徐嫂的名氣太大,或是戶部巷的人流量太大,以至於每次有人約我去吃徐嫂的時候,我都以不想排隊而婉拒。沒想到,今天來測評徐嫂,發現居然沒人排隊...
不過和其他店面不同,來光顧徐嫂的食客大都是爹爹婆婆,或者帶着外地朋友來嘗鮮的武漢土著,在遍地遊客的戶部巷中地位可見一斑。
徐嫂的糊湯粉調料很簡單,只有蔥花和辣蘿蔔,米粉稍稍燙熟後,一把倒進剛從鍋里舀出來的滾燙糊上,濃重胡椒與淡淡魚味交纏在一起,實打實的香啊。
此時應該再配上炸得酥脆的油條段兒,最好是剛出鍋不久的那種,往魚糊里裹一裹,入嘴滿是鮮美,內里仍然吃得香脆滿口。
然而,吃到嘴裏的那一刻,感覺徐嫂真的有點過譽了。
魚糊糊的胡椒味太重,加上沒有放蝦米,鮮味幾乎吃不到,米粉雖然比別的店裡的粗,但略有點軟爛,加上一碗得10元,這價錢其實能在司門口吃到更好的。
排隊時間:基本不用排隊
價格:10元/碗
口味:各種口味有點失衡,不太對得起10元的高價
地址:自由路戶部巷內
矮子餡餅
傳言排隊程度:★★★★★
測評排隊程度:★★★★★
春夏秋冬,天氣無論炎熱還是寒冷,大成路矮子餡餅的門前總擁簇着吃餅好多年的爹爹婆婆。
一邊排隊還一邊和前後跟風買餅的人「咵天」,「你買莫口味的撒?幾多咧?他們屋裡的餅子真是緊俏,莫時候來都蠻多人排隊。」
別看矮子餡餅的員工人數是這次測評店鋪里最多的,排隊時間反而最久!為了吃餅,我們在門外站了半個小時,肉測秋日下午的太陽是多麼的烤晒...
不過等到吃上餡餅的那一刻,你會發現之前站了那麼久,都是值得的。
均下來差不多1個只花1元錢,有7種口味可以選擇,當季賣得最好的還屬桂花,站在門口就能聞到濃郁甜膩的桂花香。
買到手的餡餅基本上都是剛出鍋的,還熱乎着,拿在手中還得掌握好力度,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捏碎。
趁熱咬一口,外酥里糯,餡料被高溫烘烤後變得柔軟細膩。雖說內餡主要是由干桂花和豬油酥製成,但入嘴完全不會覺得油膩,吃完後桂花余香很足,清淡香甜。
排隊時間:30分鐘左右
價格:平均下來差不多1元/個
口味:外皮酥軟多層,餡料唇齒留香,武漢許多爹爹婆婆親測好吃
地址:大成路解放路口等多家分店
一元路怪味燒餅
傳言排隊程度:★★★★
測評排隊程度:★
自從4年前和朋友在一元路碰巧吃過一次,至今都念念不忘,也是後來才知道,那人人都冒着寒風排隊的燒餅,是傳說中的一元路怪味燒餅。
不過今天我們去的時候,臨近天黑,只有幾個剛下班的路人來這打包燒餅,一口氣至少就是3個起買,還是很有人氣的。
以前店裡還會給三個口味選擇,甜味、辣味和怪味,現在估計大多客人都只吃怪味,所以老闆都不問口味了,默認只做怪味,進而出品速度也快了一些。
剛出鍋時的燒餅最是誘人,外皮被高溫烘得像穿上了豹紋外套,老闆舀上一大勺辣油反覆在上面刷抹,然後迅速撒上厚厚一層白糖。
辣子和砂糖被還未褪去餘溫的表皮烘出了咸香甜辣的味道,蹭的一下就躥進鼻子里,你說哪個吃貨能抵抗的住嘛!
等待老闆將薄脆燒餅切成小塊後遞給食客,我們已經饞得差點忘了要拍照,直催促攝影小姐姐,「快點快點,我口水都要出來了!」
味道甜中有咸,辣中帶甜,各種口味混合在一起層次極其豐富,是我記憶中的美好味道,也是怪味燒餅的來處。
不過攝影小姐姐說辣油不夠辣,白糖放太多,有種在吃調味料的感覺,餅子的存在感反而太弱。也許這其中之「怪」到底能不能被人接受,見仁見智吧。
排隊時間:兩三分鐘,可能白天排隊時間更久一些
價格:3元/個
口味:咸辣香甜,調料放得比較多,可能部分人不太能接受又咸又甜的雙重味道
地址:一元路4號
復興村牛排
傳言排隊程度:★★★★★
測評排隊程度:★★
自從復興村宵夜牛排在抖音上征服了全國吃貨後,不少外地遊客跋山涉水趕來武漢,點名要吃到它。說復興村牛排是小攤販逆襲的典範,幾乎沒人不認同。
以前復興村牛排沒有名字,只知道是振興路宵夜攤里的一個牛排煲仔攤,直到今年復興村片區列入舊城改建計劃,夜市被取締,這裡的宵夜江湖不再有流動攤販的一席之地。
於是牛排老闆一咬牙一跺腳,租下了門面,以後直接在地圖上搜「復興村牛排」也有定位了,吃貨們簡直要感動到哭出聲...
不過我們晚上到店的時候,雖然店裡店外都坐滿了人,但並沒有傳說中「排隊兩小時,吃肉十分鐘」的誇張程度。
找老闆娘買單拿號後,前面排了十個人,我們也就等了十分鐘左右。
如今煎牛排的師傅早已不是抖音狂瀾100w+的胖乎乎的大叔了,而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小伙兒,大概是老師傅的徒弟,所以建議沒去過的吃貨們,認門頭比人臉靠譜。
別看小伙兒年紀不大的樣子,一個人hold住8塊鑄鐵盤,熱鍋、上油、煎牛排、磕雞蛋,伴隨着呲啦啦的烤肉聲,行雲流水的一套動作更顯得淡定從容。
煎好的牛排被老闆娘剪出花邊,意麵和牛排都澆上了老闆自製的黑椒汁,單面煎蛋的邊緣微焦,光靠這在燈光下閃着食慾光澤的外表就要贏了。
牛肉是真的不錯,裡脊肉新鮮有彈性,煎到七分熟嫩得剛剛好,配上被洗得鋥亮的刀叉,夜宵牛排也能吃出法餐的儀式感~
然而...部分蛋白還是透明流動的狀態,蛋黃中間還是全生的,而且黑椒汁也少了點,意麵過於生硬,如同嚼蠟,食用體驗真的不怎麼好。
35元的價格不算貴但也不便宜,但作為宵夜裡的一股泥石流,復興村牛排還是滿足了一眾食肉黨對大塊烤肉的原始渴望。
排隊時間:10分鐘左右
價格:35元/份
口味:還行吧,和豪客來、荷花亭差不多的牛排味道
地址:振興路與振興三路十字路口交叉口
當然啦,能在武漢被稱作排隊王的可不止這6家,還有江漢路烤鴨、老武鍋豆皮等等聲名顯赫的老字號。
呈呈牛雜館
地址:清芬路鞋市街口米樂星KTV對面
全刀子家常菜館
地址:大興路69號(江漢路地鐵站C出口,沿花樓街一直走穿過大董社區)
牌洲灣燒烤
地址:青龍巷51號(江漢電影院下面的巷子裏面)
建建枯豆絲
地址:牌洲灣燒烤隔壁
三胖腰子粉
地址:中華路90號附近
小民排擋
地址:武昌火車站往白沙洲方向萬隆廣場對面
吳長子滷菜店
地址:統一街洪益巷(近武漢關小學)
淘氣牛雜館
地址:漢口解放大道解放公園路(解放中學對面)
阿斌三鮮豆皮
地址:水陸街東(水陸復興路口)
蠻有味燒烤
地址:才華街才華茗苑4期3棟
桂萍特色牛雜
地址:硚口區長堤街大排檔(唐家巷義烈巷間)
藍精靈餃子館
地址:中華路楚村小區88-3號
民意四路滷菜
地址:民意四路走進去,差不多200米
江漢路片皮鴨
地址:江岸區江漢三路52號
大鍋酸辣面
地址:前進二路28號工行隔壁(前進二路中山大道路口)
光谷婆婆燒烤
地址:高新大道五角塘
熊阿姨面窩攤
地址:江岸區勝利街337-3(山丘烤肉)對面
胖嫂炸餃
地址:西馬路街聯合村
花子牛肉粉
地址:西馬街辦事處聯合村146號1-1
劉二串串
地址:漢口前進一路
三狗牛肉麵
地址:蘭陵路海倫賓館旁
沈記海鮮燒烤
地址:萬松園雪松路44號/江漢2路100附4號
金焱牛肉粉大王
地址:漢口萬松園小區雪松路30號
老武鍋豆皮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靜安路鐵路局對面
八斤生煎包
地址:萬大智路地鐵站D出口200米
滿天星太珍火鍋
地址:黃興路28號長青廣場背後巷子里
濱江小吃
地址:台北路(原來的門面往建設大道前走8米左右)
四川樂山火鍋串串
地址:吉慶街48號
無論是駐紮幾十年的老字號,還是近期依靠社交圈火起來的後起之秀,這都是武漢人無懼於長胖而吃出來的累累勳章。
說它到底值不值得去排隊,對於我們這些只關注味道順便看看熱鬧的門外漢來說,人家或許從來都不care。
如何在未來日子裏,將老味道儘可能的往後延續,讓常年漂泊在外的遊子回家後仍能感慨一句,「在外面欠死屋裡的味道,這回終於七倒鳥」。
這些處在萬千爭議中的老字號,便在精神上碾壓了武漢美食界其他同仁。
圖文素材:武漢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