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口鮮香的牛肉湯,吃一塊軟爛的燉牛肉,再吸一筷子勁道的麵條。無論何時,一碗帶着家鄉味道的牛肉麵,總能帶着強大的治癒力,解饞又暖心。
你最愛吃全國哪種牛肉麵呢? 單選
0人
0%
蘭州拉麵
0人
0%
臊子牛肉麵
0人
0%
內江牛肉麵
0人
0%
襄陽牛肉麵
0人
0%
常德牛肉粉
0人
0%
花溪牛肉粉
0人
0%
眷村牛肉麵
0人
0%
潮汕牛肉麵
如果把中國數千年的美食文化歷史濃縮為一天,那麼牛肉麵的正式登台時刻,大概是在吃夜宵那會兒。市井的喧囂與人間的煙火,與牛肉麵這種發端於江湖之遠的草根美食的氣質相當吻合。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耕牛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被禁止隨意宰殺食用,只有老、病、殘或自然死亡的牛,才有可能成為底端老百姓的盤中食物。
而麵條初次確切出現在史料記載中,大概是在北宋人高承的《事物紀原》中提到的:「魏晉之代,世尚食湯餅,今索餅是也。」索,在漢語中意指條狀物,這大概是zui早的有確切記載的麵條。
直到清朝末年,受到西方吃牛肉、喝牛奶的飲食文化衝擊之後,吃牛肉這種偷偷摸摸、羞羞答答的事兒才堂而皇之的進行。大概在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di一碗清湯牛肉麵,出現在了蘭州街頭。
被開啟了封印的牛肉麵,立馬放飛自我,魅力大展,成為了中國上至精英階層下至平民百姓口口相傳的熱門美食,並與地方的烹飪手法和飲食習慣相結合,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關於牛肉麵的種類,很多人簡單粗暴地將之劃分為西北派和川味派,這顯然是低估了中國人對牛肉麵的熱誠,隨便數一數就有幾十種,超有名氣的幾個,我們今天來講一講····
中國牛肉麵鼻祖的地位,蘭州拉麵必是跑不了的。
蘭州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上的重要據點,這裡很早就有了吃牛肉麵的民族基礎。
東邊來的優質小麥粉和西邊來的鮮美牛肉,讓這裡的牛肉麵又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清朝王清朝王亶曾專門為蘭州拉麵作詩曰:「蘭州拉麵天下功,製法來自懷慶府。湯如甘露面似金,一條入口賽神仙。」
之所以說「製法來自懷慶府」是因為晚清時,河南懷慶府清化鎮的書生陳維精發明了牛肉拉麵的製作手法。
他的徒弟學成將之帶到蘭州後,發揚光大,定下了蘭州拉麵「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麵湯要清,蘿蔔要白,香菜要綠,辣椒要紅,麵條要黃)的製作標準」。
「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細長的麵條純靠手工所謂「三遍水、三遍灰(蓬草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牛肉切成粒,煮的綿軟酥爛;而作為靈魂的牛肉湯,要用牛肉加牛骨,熬製得色清涼味鮮美。
雖然蘭州拉麵的連鎖店,已經遍布祖國四海八荒,但對於很多蘭州人來說,家鄉的水煮出來的那碗面,才是正宗的。
推薦店鋪:
磨溝沿牛肉麵:西津東路磨溝沿46號
金強牛肉麵:西固區西固中路1067號
在很多老陝西人的心中,沒有什麼能比一碗香噴噴的牛肉臊子面更加誘人了。
陝西是中國麵食大戶,陝西地區盛產小麥,磨出的麵粉白皙勁道,做出的麵食更是香軟又勁道。饃饃、麵條、包子、饅頭,樣樣拿的出手,一碗臊子面更是將麵條發揮到了極致。
臊子面的味道取決於臊子的調味。相傳,周文王時期,岐山有蛟龍傷害百姓,周文王下令除掉蛟龍後,將蛟龍肉切成小塊,給百姓食用,就是現在的臊子。
不過正宗臊子面,千年來用的一直是豬肉粒,牛肉臊子面是後來居上的新貴。
岐山臊子面,講究麵條薄筋光,湯水煎稀旺,味道酸辣香。牛肉臊子鮮香,油光紅潤,麵條柔韌,入口爽滑,唇齒留香。熱湯是牛肉牛骨燉的,面上漂着一層厚厚的油,濃香醇厚。
統臊子面的吃法是「只吃面、不喝湯、一口香」,湯多面少,一筷子就能吃完。剩湯要拿回廚房繼續做原湯,這叫「餕湯,是周代「餕餘」之禮的衍化形態。不過為了安全和衛生,如今到西安或岐山去吃牛肉臊子面,這樣的做法是看不到了。
推薦店鋪:
永明岐山面:蓮湖區西稍門開元商城
面堂:興慶路中段常春藤花園1樓
正宗的川味牛肉麵在如今成都恐怕是難以嘗到,但在內江,它還保留着地道的風味。
內江人對牛肉麵的熱愛,幾乎顛覆了人們對於「南米北面」的刻板印象。各具特色的牛肉麵館,遍布大街小巷,你要問內江人哪家好吃,他能一口氣說出至少40家。
畫家張大千就是內江人,他不僅愛吃牛肉麵,還做得一手地道的川味紅燒牛肉麵,喬遷至台灣後還經常做來招待客人。現在很多說法是,台灣牛肉麵便是傳承自內江。
細面重鹼、湯寬、油厚、肉軟爛,是內江牛肉麵的主要特點。擀制的麵條,加入重鹼粉,拉得細長,在沸水中煮熟撈起,柔滑又有韌勁。
油辣子是內江牛肉麵的靈魂,干辣椒碎熬成的紅油香而不辣,按比例加入各種香料,製成各家獨特的秘方味道。
新鮮的黃牛肉切成塊,用老薑、香料、醬油等燒得軟爛入味,麵條撈起後澆上牛肉湯,再撒上香菜、韭黃調味,油潤細滑、麻辣鮮香、濃郁爽口。
圖片@內江大千社區
有人說,內江牛肉麵賣不出四川,與有人說離開了重慶,哪裡的火鍋都不正宗一樣。一方水土造化一種風味。
推薦店鋪:
志強牛肉麵:西港路濱河裡小區49號
蔡氏牛肉麵:東興區大千路129號
湖北有名的麵條,一是熱乾麵,二就是襄陽牛肉麵。五月天來襄陽開演唱會的時候就大讚襄陽牛肉麵「好吃到上天」,一點都不誇張。
外地人來做客,說什麼都成,就是不能說襄陽牛肉麵不好吃,而襄陽人吃牛肉麵的架勢,堪稱是當地一大景觀,幾百萬襄陽人用生命在熱愛着吃牛肉麵這項事業。無論男女老幼,早上一睜眼,就必須得到麵館來碗牛肉麵「充電續命」。
正宗的襄陽牛肉麵必須用鹼面,沒錯,就是做熱乾麵的那種鹼面(湖北人的特愛),它基本和柔軟潤滑沒什麼關係,但襄陽人愛的就是那一口豪爽的韌勁。
一麻二辣三鮮,牛肉麵好吃的關鍵在於那一碗湯,十幾種香料醬燒牛肉,再加足油辣子,盛到碗里就是一層厚厚的油,吃起來,香辣爽口。
圖片@襄陽食記
吃襄陽牛肉麵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在面里多加點豆芽、鹵乾子、滷雞蛋、白菜、香菜、蘿蔔丁、豌豆·····,無比豐盛。
推薦店鋪:
陳家牛肉麵:樊城區一橋頭北東路
鄧家牛腩麵館:樊城區橋北東路1號
是不是天下di一的牛肉麵不好說,但是天下di一辣這個名頭,非常德牛肉粉莫屬了。
吃常德牛肉麵的感受,要用「酣暢淋漓」四個字來形容,碗里堆起厚厚的辣椒油,連辣椒末都清晰可見,一邊吃面,一邊抹汗,一碗面下去,至少要喝兩瓶水,然而它的美味,依然讓人慾罷不能。
湖南有句老話,「早晨嗦碗粉,神仙站不穩。」米粉不是用筷子吃進嘴裏的,而是一口氣哧溜哧溜「嗦」進去的。
常德的米粉自古聞名,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常德就有專門生產米粉的店方。洞庭湖邊生長的大米,碾碎、攪勻、熬煮,製成潔白晶瑩,柔順又麻利的米粉。
鮮香的牛骨頭湯和美味的牛肉「蓋碼」,是常德牛肉粉的靈魂。爽滑的米粉在鍋里焯熱,澆上牛肉湯、碼上軟爛的牛肉,再舀兩勺油辣子,真是神仙都勸不會來,哦對,還要加酸豆角、和榨菜。
裹滿了紅油、蘸料、湯汁的米粉,一根根「嗦」進肚子里,再把湯一口喝光,這種火辣辣的爽利感,才配得上湖南人的胃。
推薦店鋪:
津市劉聾子粉麵館:津市市北大三路
楊永勝粉館:武陵區建設路1533
貴州的花溪牛肉粉,並沒有華麗的色相,但它樸實的口感,滿足了世世代代貴州人的味蕾。
花溪人嗜粉如命,有名的牛肉粉店門口,從早到晚都排着長隊。牛肉粉不僅可以早上吃,還可以午飯吃、晚飯吃、當夜宵吃,怎麼吃都吃不膩。
讓整個貴州都為之癲狂的牛肉麵到底有多好吃?據說光聽別人描述用料和步驟,口水就能流一地。
首先是熬湯,新鮮的牛肉切大塊放入鍋中;花椒、桂皮、草果、沙仁等十幾種香料用白布包好一起入鍋,熬到牛骨頭能敲碎,把骨髓都化到湯里。米粉選用精製大米,打磨拌漿,吃起來香、軟、糯、不沾牙。
花溪牛肉粉吃起來是酸鮮味的,這是因為加了用捲心菜泡製的脆酸菜,自然發酵的泡菜顏色翠綠,味道濃郁爽口,升華了整碗牛肉麵的氣質。
粉煮好,鋪上鹵好的牛肉、牛筋、牛雜,澆上滾燙的牛肉湯,撒點香菜,一碗醉人的花溪牛肉粉就成了。
有饞到你么?
推薦店鋪:
花溪王記牛肉粉:花溪區花閣路137號
花溪飛碗牛肉粉:花溪區長江路272號
能把牛肉麵吃出文化感、吃出國際范兒的,大概就只有台灣了。
台灣的牛肉麵傳承自祖國大陸,它被稱作台北人的飲食「鄉愁」。在祖國的寶島上,牛肉麵野蠻生長,遍地開花,成為台灣人民喜愛的小吃。
走在台灣的街道上,四處都能聞到牛肉麵的香味,牛肉麵店比便利店還要多,五十米之內必能找到一家。紅燒的、麻辣的、清燉的、番茄的···各種口味應有盡有,價格能從二十塊錢一碗,跳到一千多元一碗(元首牛肉麵)。
台灣酸辣牛肉麵
在台灣,每年還要舉行「國際牛肉麵節」,誓要將台灣牛肉麵賣遍全國,推向世界。而事實上,台灣人已經做到了,沒有幾個中國人未曾嘗過康師傅牛肉麵的味道,有名的加州牛肉麵、加拿大孫記牛肉麵也都師承自台灣。
台灣牛肉麵的味道,有種集大成的質感,它和川味紅湯醬燒牛肉麵味道接近,卻又有北方牛肉麵注重牛肉骨湯的習慣,台灣人又在牛肉麵里加入了量大、肉厚、軟爛的牛肉粒,一碗面端上來,光牛肉都能吃飽。
有機會去了台灣,除了小清新的風景,土豪霸氣的台灣牛肉麵,必須得來一碗。
推薦店鋪:
永康牛肉麵館:金山南路31巷17號
段純真牛肉麵館:信義區松壽路20號
潮州牛肉麵沒那麼辣,也沒有過多的香料調味,但味道依然霸道,這是源自於潮汕人對於本地牛肉品質的絕對自信。
圖片@順德美食
古時的潮州屬於「蠻煙瘴地」,文豪韓愈當年就曾被「左遷」至此而悲憤不已。後世遷居至此的客家人,對於北方家鄉的美食牛肉,有着無比濃烈的眷戀。所以潮州雖然靠海,卻盛行吃牛肉。
近些年,潮汕牛肉火鍋火遍了大江南北,牛肉分解式吃法,讓很多人意識到,在中國,牛肉也能吃得如此精緻講究。周星馳電影里《食神》里的牛肉丸打乒乓球,也讓大家見識到了牛肉丸的Q彈嫩滑。
潮州人做牛肉有「四道功」——肉源地道、入味地道、工藝精道、工序老道,不同部位的肉做法各異。總之,只要是牛肉能夠捉出來的花樣,潮汕人一種都不會放過,包括牛肉麵。
潮州牛肉麵湯味道十分特殊,它帶着一點甜味,這是因為牛肉湯里加了當地特色的沙茶醬,魚露、蝦醬和豆豉油,牛肉的腥味靠白鬍椒壓制,所以鮮、咸、甜里還有點微辣。
配上一碗這樣的牛肉湯,就算麵條不怎麼勁道,也基本上可以忽略掉了,很多時候,麵條破都被當地特色的粿條替代。如果再蓋上兩大片腱子牛肉,真的是再美不過了。
推薦店鋪:
官塘牛肉:湘橋區太平路182號
官塘兄弟牛肉店:韓山師範學院陶瓷學院附近
一碗牛肉麵,藏着華夏大地的千滋百味。小火慢熬的牛肉湯,把歲月中的酸甜苦辣,熬出絕妙的風味。
千迴百轉的粉面,可以鮮到靈魂出竅,也能辣到蕩氣迴腸。它纏纏繞繞,與那山、那水、那空氣,一起融進了當地人的血脈里。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