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深夜11點05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過官微發佈調查通報稱:陳小武教授存在對學生的性騷擾行為。陳小武的行為嚴重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根據國家和學校相關規定,經研究決定,撤銷陳小武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職務,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撤銷其教師職務,取消其教師資格。
北航被舉報的教授陳小武
時隔一天,2018年1月12日下午對北京外經濟貿易大學官方微博消息,日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紀委辦公室收到網友匿名舉報郵件,稱該校統計學院教師薛原副教授對其進行性騷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已成立調查工作組,由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迅速開展調查工作,正在國外進行短期學術項目研究的薛原已被召回。
2018年1月4日,河北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教師張某翔被指借期末考試掛科等理由威脅、騷擾猥褻女學生。據劉姓同學說,他與受害女學生是男女朋友關係。2017年5月,影視藝術學院教師張某翔加了受害女學生微信後,以期末考試掛科為由喊女學生吃飯,到校外看電影逛商場,開房發生關係。之後又以考試掛科為由陸續發生了幾次關係。
目前,涉事教師已被學校解除勞務合同,併除名。
2018年的騷擾事件如此密集,2017年有哪些高校發生了類似的醜聞呢?
2017年12月20日凌晨,南昌大學官方微博發佈:12月18日下午,學校收到一位女生托第三方送交的書面舉報材料,稱南昌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周斌性侵女學生。19日,學校已成立了由紀檢等部門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並啟動了查核程序。如果查證屬實,學校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南昌大學副院長周斌
12月20日下午南昌大學專題會議決定,免去程金水國學研究院院長職務、免去周斌國學研究院副院長職務,暫停周斌的一切教學科研工作,確保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育人環境。
2017年7月7日,「女權之聲」在微博發佈信息呼籲大家關注電子科大的校園性騷擾事件。據多名答主在知乎爆料,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學院張翼德老師曾在課堂上傳播具有性別歧視和性騷擾意味的言論,並多次利用考試成績、保研名額威逼利誘女生。此事件沒有官方說法。
2017年5月,北京電影學院女生阿廖沙(化名)在朋友圈曝光自己曾受到大學班主任父親性侵,試圖向繫上討公道時反而遭到打壓,被老師和同學攻擊排擠。5月25日,北京電影學院老師朱炯及其父親朱正明發出律師聲明,堅決表示對發佈、散布不實信息的相關人員採取各種必要的法律措施,以澄清事實,維護朱炯和朱正明的合法權益。
6月5日,註冊名稱為@北電侯亮平的用戶發文,實名舉報北電攝影學院以宋靖、吳毅為首的教授們多次潛規則女大學生,常年貪污受賄的事實,稱願意放棄畢業證,證實其所說為事實。北京電影學院官方微博6月9日發表公告,稱學校「對此高度重視」,已經交由相關部門依法調查處理,也希望舉報人能積極配合學校展開調查工作。此事件查無後續。
除了騷擾事件,2017年哪些高校發生了學術醜聞呢?
國內:
1. 造假單位和人數第一:國際期刊撤稿107篇中國學者論文
2017年4月21日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撤稿107篇,大部分作者來自中國,因為這些論文的作者提供虛假的審稿意見。我方早就截獲撤稿情報,提前三天,在4月18日,中國科協書記王春法代表我方在北京會見該期刊上司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指出撤稿事件出版方也有責任,但是白紙黑字在那,自己孩子犯了錯,也是無法撇清的,還是要接受批評、打屁股。
此次被撤論文,以高校附屬醫院為主,一些普通高校也榜上有名,共計77家單位。
2. 造假期刊檔次第一:韓春雨撤稿事件
2016年世界頂級期刊《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刊載了名不見經傳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一篇學術論文。這篇論文起先在華人生物界獲得廣泛讚譽。眾多科學界人士認為,「我們的體制應當更多地支持那些對研究有興趣有耐得住寂寞的學者」。不料畫風突變,2016年5月20日,原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隨後「未名空間」、「百度」、「知乎」關於「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的話題開始增加,質疑聲浪的此起彼伏,但韓春雨卻遲遲不對「質疑」進行回應。之後韓春雨選擇沉默,但爭議一直沒有停息。。。。。。
2017年8月2日,「韓春雨」這三個字再次回到大眾視野。韓春雨等5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佈了在線撤稿聲明,稱「因為科研界一直無法用我們論文中提供的實驗方案把論文圖4中的關鍵結果重複出來,我們決定撤回我們的這項研究」。在韓春雨發佈撤稿聲明的同一天,《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的社論。文章指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和同事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終於把這個燙手的山芋給扔掉了。
3. 造假騙財數額第一:天津大學教授騙款2.6億
2012年,河北邯鄲商人王增良砸錢2.6億元,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出技術並指定技術持有人張衛江教授、徐姣博士為項目聯繫人,合作生產硼同位素產品。4年後,在一場官司訴訟中他意外得知,天津大學早有論證,稱張衛江的「項目技術尚不成熟,不具備成果產業化的充分條件」。但是,一年後,他向河北省政府申請資金時,天津大學又出具了截然相反的文件,稱「本項目中試已在該校完成,現進行產業化試驗、產品應用及下游產品研發」。經過詳細調查,確認被騙後,近一年裡,王增良奔波在邯鄲、天津之間,卻一次次往返徒勞。
2017年6月5日當事人天津大學張衛江教授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媒體報道不能只聽一面之詞。但拒絕就此事作出解釋,並讓記者聯繫天津大學宣傳部門。而天津大學宣傳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個事情正在走法律程序,暫時不便接受採訪。2017年6月27日王增良向媒體揭發天津大學技術造假騙了2.6億,造成自己幾乎傾家蕩產。
4. 貪贓判刑嚴重度第一:石油大學教授獲刑11年半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王新海,作為科研項目負責人,單獨或夥同他人套取科研經費576萬餘元,並將其中323萬餘元據為己有;王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為感謝他人在自己調動工作、獲取科研項目上的幫助,行賄50萬元。高校象牙塔里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純潔,項目申請這塊,除了技術方面的因素,關係過不過硬很大程度上決定你能不能拿到科研項目經費,畢竟僧多粥少,那麼多青年教師嗷嗷待哺,如果很榮幸拿到經費,但不知道回吐,感謝他人的幫助,那以後也就沒有以後了。高校的反腐風暴遠沒有到來!
5. 抄襲級別和影響第一:廈大院長抄襲學生論文
知名大學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被舉報:其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涉嫌抄襲學生論文,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連致謝也抄。早在2017年3月,曾有人在微博上曝光蔡建春涉嫌抄襲,但直到7月14日,廈門大學才回應稱「正在進行調查」。8月10日,廈大回應稱,院長博士論文抄襲事件屬於學術不端,不構成剽竊。 這個大家怎麼看?
廈大副院長蔡建春教授
6. 廈門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兩校相互抄襲論文,相愛相生
2017年4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報道了西南政法大學2006屆碩士畢業生馬雲學位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廈門大學2005屆碩士畢業生鄭相珩學位論文一事。
隨後,廈大學生也「不甘示弱」,據澎湃新聞報導:廈門大學民商法學碩士2006屆畢業生李錚的碩士論文,《違約損害賠償研究》抄襲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2004屆畢業生索寧寧的碩士論文,《違約損害賠償研究》。論文標題竟然 一 模 一 樣!
仔細比對後發現,李錚論文不僅標題與索寧寧論文完全一樣,正文內容也大面積雷同。
西南政法大學2004屆索寧寧的論文
廈門大學2006屆李錚的論文
這一次,廈門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沒有聽說過此事。如果有學術不端行為出現,學位辦與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會做出處理。目前已經了解了相關信息,會向相關部門反應。」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有調查結果出來以後,會通過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公布。都2018年了說好的公布呢?
6. 復旦大學:
2017年1月22日,復旦大學回應稱仇思雋論文抄襲亓俊國事實確鑿,撤銷其博士學位
7. 北方民族大學:
預科教育學院教授、院長劉啟剛涉嫌學術論文抄襲。2017年12月19日,北方民大回應教授涉論文抄襲:對學術不端零容忍,將調查核實。
8. 廣西財經學院:
2017年1月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院長雷裕春被該學院多名老師舉報,稱其論文涉嫌抄襲。雷裕春的九篇論文和一篇專著,經過知網檢測,重複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但該校學術委員會卻認定,所有論文都「不涉及抄襲」。
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7年上半年淮陰的一名網友反映,在查閱資料時,偶然發現淮陰工學院院長李北群全文抄襲他人論文。其在南京氣象學院工作期間的獨著論文《試論現代教育科學功能的內容及其實現過程》(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5(4)),全文抄襲曹俊軍《現代教育科學功能的內容及其實現過程》(台州師專學報,1997,19(5)),連論文題目及章節標題都全部照抄。目前還沒有得到官方回復,也尚無媒體報導。
曹俊軍的學術論文
李北群的學術論文
Duang!李北群校長在2017年6月被免去淮陰工學院院長。
隨即,2017年6月李北群被任命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
10. 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7年12月澎湃新聞報導北京外國語大學2012屆博士畢業生、現供職於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楊佑文在讀博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安徽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兩校表示將核查。
11. 台灣大學:
2017年2月24日台灣大學就台大教授論文造假風波案作出懲處決議,解聘涉案的台大教授郭明良、張正琪,撤銷張正琪教授證書,五年內不受理其教師資格的申請與研究補助。
國外:
1. 2017年3月英國名校聯盟23所大學曝學術造假醜聞,涉及至少300起論文抄襲、捏造及數據有欠準確的情況。
2. 2017年9月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生物燃料研究者YihengZhang 因為濫用聯邦補助資金總額超過100萬美元被指控,遭到逮捕。
3. 2017年11月自然期刊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 雜誌有19位編委會成員辭去了職務,因為一篇文章涉嫌抄襲,但雜誌拒絕撤稿。
4. 2017年9月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在《自然》和《科學》等刊物上發表的5篇論文存在造假,論文被撤。
5. 2017年9月日本帕金森研究者Yoshihiro Sato,要求撤回造假的三篇學術論文,使他的總撤稿數增至17篇。
6. 2017年12月 東京大學撤銷中國學生博士學位因學術造假,學生稱非故意所為。
一向以嚴謹和工匠精神著稱的日本,2017年在誠信方面慘遭淪陷,不光是學術造假醜聞頻發,日本企業界這一年也是醜聞不斷:
2017年10月日本知名鋼企神戶制鋼篡改數據造假被揭發;
2017年11月初,日本斯巴魯爆出重大造假醜聞,其位於東京北部的群馬工廠一直聘用未經資格考試認證的工人進行新車出廠的最終質檢環節 ,此行為已成常態,在該工廠持續30年;日產汽車也在今年爆出質檢造假事件。
2017年11月24日,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爆出篡改產品數據醜聞;
2017年11月28日,有91年歷史的日本化纖行業巨頭東麗公司向外界承認產品質量數據造假共計149例,波及13家企業客戶;
2018年1月10日日本玻璃行業龍頭企業旭玻璃公司宣稱,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存在偽造產品品質保證書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