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人民幣跌至 2011 年數據首次公布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的本幣也達到了自 2008 年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
在美國央行本月早些時候再次加息之後,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繼續升值。
與此同時,周三亞洲主要股市指數大幅下跌。
日本基準日經指數收盤下跌 1.5%,而韓國綜合指數收盤下跌 2.4%。香港恒生指數下跌 2.8%。
中國央行一直試圖通過提高做空人民幣的成本來減緩人民幣的跌勢。中國人民銀行(PBOC)也削減了銀行必須持有的外幣數量。
許多投資者將美元視為在困難時期存錢的安全場所。
這有助於推高其兌其他貨幣的價值,包括英鎊——周一兌美元匯率創下歷史新低。
同樣在周三,美元兌一組備受關注的全球主要貨幣創下 20 年新高。
人民幣的下滑是美元走強導致貨幣走弱的又一個例子。
這也是關於中國和美國在應對國內經濟問題時採取的截然不同的路徑。
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在放寬利率,以重振受新冠疫情封鎖影響的經濟增長,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正朝着相反的方向積極採取行動,試圖控制通脹。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國際和可持續經濟負責人約瑟夫卡普爾索告訴 BBC,這種分歧並不完全是個問題。
他說,人民幣貶值實際上對中國的出口商有幫助,因為這會使他們的商品更便宜,從而增加需求。
人民幣貶值導致該地區其他發達經濟體貨幣疲軟,包括澳元和新加坡元以及韓元。
上周,在日元兌美元走弱後,日本央行自 1998 年以來首次干預以支持日元。
亞洲新興市場也很脆弱——因為它們向中國工廠出售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越來越依賴人民幣。
華盛頓過去曾指責中國故意讓其貨幣貶值,以保持出口價格便宜,而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價格昂貴。
儘管強勢美元令全球市場感到不安,但它不太可能阻止美聯儲繼續加息。
倫敦經濟學院外交政策智囊團的 Dimitri Zabelin 表示:「強勢美元正在為美國市場服務。」
「這將是一個考慮因素,但不會像國內對通脹的擔憂那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