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向西大約100公里,到達廣東肇慶市,這是廣東最具歷史的城市之一。肇慶古稱端州,自漢代到清代多次成為嶺南的政治文化中心,特別是明清時期近200年間曾經是兩廣總督府的駐地。肇慶老城區里保留着許多歷史古迹,很值得遊覽。
在肇慶的市中心,最具標誌性的旅遊景區就是古城牆了。肇慶的古城牆是宋代城牆,在全國都較為罕見,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自宋朝至今,肇慶古城牆的城門和城牆位置都不曾變化,如今古城牆免費開放,遊客可以登上城牆遊覽。
據記載,肇慶古城前始建於宋皇佑年中(1053年),到了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城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軍事防禦,歷史上的古城牆經過20多次修葺,成了肇慶最具標誌性的歷史建築。
城牆的全長大約2800米,其中保護最完好的是北段城牆,是整個城牆的精華。城牆開有四座城門,東曰"宋崇",西曰"鎮西",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在城牆北段有一座披雲樓,是古城牆的標誌。
登上古城牆遊覽,城牆上非常寬闊,如今城牆內外已經是新式的樓房,讓這段古城牆更顯得珍貴。清朝,古城牆多次在戰火中損毀,為了增強防禦,清順治八年(1651年)總兵許爾顯、知府張之璧在城上增建炮台6座、窩鋪148間、水城炮台2所。
1924-1926年,城牆上的城門樓、角樓、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毀,用以填塞城門和護城河以利交通,使城牆遭到極大的破壞。
如今古城牆以內的範圍正在進行大規模修建,力圖恢復古代的風貌。古城內曾有過端州府衙、兩廣總督府、端溪書院、校場、廣濟倉和商業街市等。
古城內的麗樵樓,這裡曾經是古端州府衙的入口。因為端州在宋代曾是端王趙佶的封地,後來他被立為皇帝,就是宋徽宗。他認為端州是他的發祥地,給他帶來好運,把端州改名為肇慶府,並親筆御書「肇慶府」,當地官員在府衙前建起高台用來供奉御書,因此又叫御書樓。明朝時重建,改名為麗樵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