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2022年10月03日11:51:34 熱門 1005

文 | 工業頭條 康曉博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台灣就與德國、日本、意大利等並稱世界四大機床生產基地,產品暢銷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其中,有不少用戶都是赫赫有名的國際巨頭企業。即便是在全球機床產業發展狀況不佳的當下,一些領軍企業的業績仍在保持增長。究竟台灣機床產業具有怎樣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又能否長久地保持下去?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時間臨近下午6點,車間里響起了一陣輕柔而愉快的音樂鈴聲,是下班時間了。身着淺藍色上衣的職員開始三三兩兩地走出車間,享受一下迎面吹來的風,儘管並不怎麼涼爽——這風帶有明顯的熱帶地區特徵,風勢不大不小,充滿了火燒火燎的氣息。

還有一些員工留在車間里,在開每周五下班前的技術交流會。儘管十分炎熱,但他們席地而坐,認真而專註地探討着。離他們不遠的地方,矗立着一台直徑6米的重型立式加工機床,仰面看上去,這個龐然大物透露出一股凌厲的氣勢。吳佾謙指着它向我們說道:「這個不是最大的,我們還有直徑8米甚至更大的。大陸地區也很多做這種大型機床的企業,有的比我們的要大很多。但是,他們的價格卻都很便宜。」他誠實而質樸地笑了一下。

吳是油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油機工業」)業務行銷處的經理。這家企業位於台灣南部的高雄市,以大型立式車床著稱,曾多次打破台灣地區最大立式車床的記錄。雖然公司的體量不算大,但油機工業的產品卻有着極高的加工精度和良好的可靠性水平。而憑藉著絕佳的產品質量,其在航空航天領域有着諸多的用戶——熟悉機床行業的人想必都清楚,航空航天是一個很難進入的高端市場。雖然當前全球機床行業大環境不佳,但憑藉著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場上的斬獲,油機工業近兩年還是保持了業績增長,並且,擁有不錯的利潤水平。

油機工業是我們此次台灣機床產業考察所走訪的最後一站。三天採訪下來,與油機工業發展情況相似的企業還有許多家。而站在這台直徑6米的龐然大物下,那個盤桓在心底許久的疑問再次湧上了我的腦海:台灣機床產業的競爭力究竟是如何造就的?為何在全球機床產業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台灣機床企業能夠實現逆勢增長、並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競爭力究竟何在?

鴻海、華碩、台積電、宏碁、台達電……這些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早已是耳熟能詳。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台灣製造業的典型代表,在國際上聲名赫赫。

但這些並非台灣製造業的全部。還有另外一些名字同樣享譽世界:上銀科技、東台精機、遠東機械、協鴻工業、麗馳科技、程泰機械、旭陽精機、台灣引興、普森精密……它們組成了台灣製造業中另一股強大的力量——機床工具產業。

這股力量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崛起:由於台灣島內市場有限,所以台灣的機床產品主要以出口為主,而憑藉超高的性價比優勢,其在國際市場上披荊斬棘,不僅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上廣受歡迎,在美國、德國、日本、荷蘭等發達國家市場上同樣佔據一席之地。從彼時起,台灣就與德國、日本、意大利等並稱「世界機床四大生產基地」。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台灣機床產業全年產值為41.67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7位;近8成的產品行銷到全球138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排名世界第四位。當然,這份成績並非歷史最好——2012年時,台灣機床產業曾達到歷史頂峰,僅出口額就達到了42億美元,為全球第三大出口地,產值方面則位居全球第五。

美國有一條「硅谷」聞名於世。在台灣,也有一條「谷」,有人將其稱之為精密機械「黃金谷地」——這便是集聚了全台近9成機床廠商的大台中地區。在這片方圓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台灣機床產業上、中、下游的1400多家企業,形成了完整、緊湊、高效的全產業鏈,其單位面積產值更是位列全球第一。

儘管對這些情況已經有所了解,但當車子駛入這條「精密機械黃金谷」的時候,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在蔥鬱的樹叢和啁啾的鳥鳴聲中,一個個機床企業掩映其中,每一家的廠房佔地面積看起來都不算大;它們像鄰居一般鱗次櫛比地排列着,從這一家的大門邁出,走不上幾步路即可來到另一家的門前。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現象,其內在的實質是:這些緊密相鄰、彼此環抱的機床企業構成了一個十分精細而高效的分工合作體系——在1個多小時的車程內,幾乎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採購到;一個主機廠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部件企業為之配套,主機廠可以集中精力於關鍵部件的製造、整機產品的研發、生產、調試,不必為過多的零組件而分心;配套企業可以專心於零部件的打磨生產,力求達到最高品質。因此,某種程度上,集聚於大台中地區的機床企業可以被視為一個有機整體,而散布其中的各個機床企業可以被看做一個個細胞,它們分工協作、相互扶持、互為依存,各自集中精力打造自身的優勢,從而使得整個有機體高效率、高水平地運轉着。而當這個有機整體走向海外市場時,這種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就會演化成為一種強大的競爭力。

台灣引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引興」)是這個有機整體中一家專業生產零部件的企業,其主要產品為伸縮護罩、鱗片護罩、風箱護罩、外觀鈑金等等。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些產品並非機床的核心零部件,因此不會成為一門「大生意」;但引興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做到極致,即便是再小的產品,也可以擁有廣闊的市場。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走進引興公司的大門,你可能不會感受到瞬間的衝擊——其在台中的公司佔地面積只有5000平米,車間看上去也不怎麼恢弘大氣。但是,其組織生產的高效率卻達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從原材料的購進、產品的生產到產品交付給用戶,各個環節銜接地恰到好處,幾乎是在「無縫」運轉。車間里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我介紹說,他們的主要原材料鋼板一次只購進約2天的生產用量,根據客人的生產計劃安排自己的生產,將產品準時、高質地生產出來;在交付給客戶時,他們實施「公交化」發貨,即按用戶所在位置,規劃9條固定路線,每半個小時發貨一次,當天就能送到客戶的生產線上。這種高效的運轉使得引興的在制品和成品庫存從未超過年營業收入的0.6%(台灣機械製造業的平均水平為20%),接近於零庫存。

此外,在公司成立以來的30多年時間裏,引興還在技術研發上持續發力。據悉,引興目前已擁有80多項專利技術,並在2004年將專利、技術、生產模式等授權給了一家日本企業。工作人員還告訴我們,引興在生產流程上仍在進行大力探索和改造,未來一條生產線上可能只需要2個人。

正是憑藉著這種在技術研發、生產管理上的長期探索,引興在這些並不核心的零部件產品上取得了極大成功——迄今,其在台灣地區已經佔據了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台灣和大陸各建有3個工廠,業績保持了持續增長。

另外一家機床零部件生產企業——普森精密主軸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森」)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家創辦於1994年的企業專業生產車床主軸、磨床主軸、加工中心機主軸、伸臂式鏜銑床主軸等各式精密主軸產品,是台灣地區三十多家主軸生產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在這家企業身上,你能更為清晰地感受到「專註」的力量。

普森的生產車間同樣不大,甚至乍看之下,你會感覺它像一個「家庭式手工作坊」;但就是在這不大的車間里,普森公司生產出了高精密、高可靠、高含金量的主軸產品,並行銷到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早些時候,台灣《商業周刊》曾採訪這家企業,並在報道中指出,普森公司的人均產值高達1200萬新台幣(約合240萬人民幣),甚至比台灣「股王」大立光的人均產值還要高出三成。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普森公司的LOGO鑲嵌在門口的牆壁上,看上去這裡很像一個「手工作坊」

談及那次報道,公司董事長彭森榮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實我們公司是比較低調和務實的,只懂得把產品做紮實。成立二十多年以來,我們一直緊跟世界最先進水平,持續不斷地進行研發,低端的產品我們不做。」他向我們介紹說,公司從原材料選擇,到生產管控,再到產品測試,每一步都務求紮實、悉心打磨,從來不會馬虎,一台主軸產品往往需要2—3個月的生產時間。其生產過程管理也獨具特色——用表單來管理人和產品。「產品的生產全過程都會記錄在表單上,員工要按照表單的要求、向表單負責;每次檢查、測試我們都會如實記錄在表單上,一直保存。最終,這份表單會作為履歷表隨主軸一同交付給客戶;客戶可以通過這份表單進行追溯。」彭森榮詳細說道。他隨後帶我們走進了一間存放表單的檔案室,只見一個大型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表單。「這些只是今年的。20年前的表單我們現在也都還保存着,從未銷毀過。這一方面方便了客戶的追溯,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對這些表單進行歸納總結,提升我們的不足。」

彭森榮還告訴我,在創辦普森公司之前,他曾在一家日本企業里從事主軸生產工作,「所以我學到了兩項專長,一個是主軸的生產製造,一個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實際上我們企業的管理就是從日本企業學來的。」他誠樸地笑了笑。

與常見的機械企業生產車間不太相同,普森的生產車間要安靜不少。職員們正專註而耐心地用手打磨、細心檢查着產品。「主軸產品要想做到高精密,必須要有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其實我們跟瑞士的鐘錶企業很像,那些精華的生產經驗經過長年累月地累積,最終形成了我們的技術優勢。所以別看我們的廠房面積不大,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卻都是高技術含量、高價值的。有些企業的廠房很大、設備很多,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卻往往很低端。」彭森榮意味深長地說道。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在普森的生產車間,一位員工在檢查產品

而當我談到很多大陸企業缺少這種耐心和沉澱時,彭森榮不無憂慮地說:「像這種高精密、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需要員工一直做下去,才有可能形成經驗的積澱,保證質量和水準。我們的員工幾乎沒有流動,非常穩定,但大陸有一個很不好的現象——你好不容易培養起一個員工,人家可能兩倍工資就挖走了。但台灣很少出現這種狀況。如果有人是從我的同行企業出來的、想要來我這裡工作,那我是不會要的。

這種追求極致的專註和長期的積累打磨,使得普森的主軸產品具備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儘管大陸這兩年機床市場狀況並不好的,但普森公司的業績卻以20%—30%的速度持續增長。「未來,普森將會以日、韓及其他歐美國家為目標市場,針對各式高端精密高速主軸進行研究和開發。」彭森榮信心滿滿地指出。

這種「專註」精神在旭陽國際精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旭陽」)的身上有着另一種淋漓盡致地體現。這家企業是台灣第一家專業生產分度盤的廠商,迄今已成為台灣地區分度盤的龍頭廠商。公司董事長游進坤(他同時擔任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的副理事長)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你可能已經猜到,這是一家家族企業,大兒子游良祺目前擔任公司的總經理,負責企業的日常運轉;二兒子則主管產品的研發。儘管這家企業成立已有近40年時間,但其歷史追溯起來還要更長——游良祺告訴我們,實際上家族中從爺爺開始就已經在做機械,傳承下來已有60多年的經驗。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進坤(前排左一)和他的兩個兒子

這種代際之間的傳承和長期經驗的累積某種程度上確保了產品的高精度、高性能和高可靠。事實上,許多德國的老牌工業企業也是家族企業,家族裡幾代人穩定傳承下去,專心致志地打磨產品、積累生產經驗,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為某項產品或技術持續研發,最終造就出了獨一無二的產品。

我向游良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分度盤、刀塔等產品做得這麼好,有沒有想過從事機床整機產品的研發製造?」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說,旭陽是專業生產分度盤、刀塔的企業,必須要專註於這些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沒有做整機的打算。

這種心無旁騖地專註和持續地技術研發,使得旭陽造就出了一款款優質的產品——在剛剛落幕的2016中國數控機床展上,旭陽首次展出了自主研發的直驅式馬達第四軸DDR-170產品,擁有超大扭矩和無磨損、高精度、長壽命等一系列特質,吸引了諸多大陸機床企業的採購。

與大部分機床工具企業一樣,旭陽最大的一塊市場也是中國大陸。雖然當前大陸地區機床行業產能過剩、市場大環境不佳,但旭陽的業績還是保持了增長——公司甚至還在擴大產能,其坐落於浙江嘉善的生產工廠年初剛剛投運,以滿足3C行業的市場需求。

行文至此,或許你已經能夠大概明白台灣機床產業的競爭力究竟在什麼地方了——事實上,與大陸的諸多機床企業類似,台灣機床在電機、數控系統方面並沒有太多的優勢,多數也是採購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但是,在主軸、分度盤、導軌、滾珠絲杠等核心零組件上,台灣卻做得十分精良;這些高精密、高可靠的核心零部件,再加上專註、極致地組裝生產,使得台灣機床產品在整體實力上緊跟世界先進水平;而價格上的優勢彌補了其在技術水平上與德、日品牌的差距,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了一種強大的競爭力。

發力工業4.0

不過,這種建立在「性價比」基礎上的競爭力,有時也會遭遇危機——比如,日元的下跌。

從2014年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日元下跌」浪潮滾滾襲來,對台灣的機床產業形成了巨大衝擊——在海外市場上,日元下跌一度使得日本機床產品比台灣還要便宜,這就令台灣機床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難以同日本產品展開競爭。到當年年底,台灣機床產業的出口份額已從世界第三滑至世界第四,產值總額也從世界第五掉到了世界第七。這股浪潮一直延續到2015年,對台灣機床產業造成了長期的衝擊;進入2016年,日元有所回升,這種衝擊和擠壓才得到些許緩和。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嚴瑞雄告訴我說,「去年對台灣機床工具廠商來說確實是辛苦的一年,我們的方向是找日本機比較不強的機種去研發,在日本產品比較不強的國家和地區大力營銷,以應對日元下跌的衝擊。」不過,他話鋒一轉,接着對我說道:「其實不僅僅是台灣,全世界的狀況都不太好,但台灣的機床產業活力還是很足的,剛好趁這段不景氣的時間加大研發、繼續提升水平。」言下之意,遭受衝擊的台灣機床產業並未喪失活力和鬥志,反而開始潛心修鍊,醞釀一場「轉型升級」。

這場變革突破的核心,就是抓住工業4.0機遇。

自2011年在德國發軔以來,工業4.0的浪潮迅速滌盪了全球,台灣也不例外。不過,雖然工業4.0也是台灣機床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相比於大陸的熱火朝天,這裡的機床企業更多的是一種實幹的氛圍,所進行的努力和探索集中體現在技術層面。

嚴瑞雄的另一個身份是東台精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台精機」)的董事長。這家已有近50年歷史的企業坐落於台灣南部的高雄市,以綜合加工中心、CNC車床等著稱,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有着不俗的實力;近年來,東台精機還將產品線拓展至激光鑽孔機、3D打印、半導體、面板設備等,通過在這些新興領域的持續發力,保持了十分迅猛的發展速度。

在過往的一段時間裏,嚴瑞雄帶領東台精機在工業4.0方面進行了大力探索,目前走在行業前沿。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說,東台精機已經自行研發出了「東台智能製造系統」,該系統包含生產管理、智能監控、刀具管理及工件管理等四大管理功能,通過開發多種可在PC端執行的應用程序,對自動化生產設備所需具備的各種訊息進行管理,可有效提升現有操作環境,讓客戶在單機操作上更為便利;而多機連接時通過為每台機床配上PC,可構築起智慧自動化和智慧工廠的基本架構。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東台精機利用3D打印製作的玩偶

嚴瑞雄將生產力水平具體劃分為6個階段——在他看來,「1.0」為單機生產自動化;「2.0」為整條生產線的自動化(專用機大量生產);「2.5」為導入ERP系統,企業資源實行電子化管理;「3.0」則為生產自動化製造管理;「3.5」為智能化生產系統,導入訊號感測、資料處理、機械人設備等等;「4.0」則是聯網服務製造系統,以智慧自動化為基礎,運用CPS、物聯網、大數據等進行智能製造和綜合服務。他指出,目前東台精機可以幫助客戶規劃達到「工業3.5」,現正通過更多的研發和投入,嘗試在智慧自動化方面付出更多努力,與客戶共同協作、共同邁向工業4.0。

嚴瑞雄還告訴我,目前台灣在工業4.0的路徑上,選擇了「NC+PC」的方式——一直以來,機床工具企業所使用的控制器架構設備大多數以CNC控制器的架構為主,因此在使用上受限於CNC控制器的等級規格,往往要追加新的功能才能達到檢測、保護等功能,這往往需要通過外部I/O和電腦才能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台PC電腦與控制器相連接,就可將傳感器、控制信號、驅動信號等狀態反饋到PC上,從而實時確保生產狀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要在不同的控制器上發展智慧軟體,是一件很複雜的工作。但台灣的PC產業很發達,有比較便宜的PC產品,我們將在NC上內嵌台灣的PC,這將會形成台灣的一種特色。用『NC+PC』的方式先推動單機的智慧化程度,構建基礎架構,未來再通過機聯網等提升整體智慧化水平。」他充滿信心地說道。

另外一家領軍企業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銀科技」)也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轉型變革。這家正式組建於1989年的企業依靠滾珠絲杠、線性滑軌等精密組件起家,現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線性傳動領導品牌。不過近年來,上銀科技正着力打造另一個業務板塊——機械人。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在不長的時間裏,上銀迅速開發出了關節式機械手臂、並聯式機械手臂、晶圓機械手臂等多款工業機械人,以及下肢肌力訓練機、沐浴水療機、內視鏡扶持機械手臂等醫療機械人,並在市場上展現出越來越強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一方面體現在其機械人產品的綜合性能上,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其機械人所使用的核心零部件產品的自產率越來越高。 上銀科技行銷事業群副總經理彭彥祺告訴我說,目前上銀的機械人產品已在包裝、電子、半導體、鞋子、醫療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銷售勢頭增長迅猛;而傳統的機床工具產品銷售佔比已經降到了50%以下。「目前,上銀機械人里的核心零部件有一半以上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控制系統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生產的。未來機械人將會是我們的關鍵性戰略產業!」她充滿信心地說道。

而在傳統優勢產品——滾珠絲杠上,上銀科技也緊跟工業4.0潮流,進行智慧化探索。在上銀公司總部的大廳里,擺放着一個具備智慧診斷能力的滾珠絲杠,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說,通過在滾珠絲杠上加裝嵌入式傳感器,可以監測到產品的振動、預壓、潤滑、熱変位等數據,這些數據可以被傳輸到一個APP上,從而實現遠程監控,保障機器的可靠運轉。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通過這種大力轉型和果敢研發,上銀科技近幾年的業績不僅保持了快速增長,而且在「工業4.0」的道路上,正積蓄起越來越豐沛的體力——2015年,福布斯評選出了全球創新成長百大企業,上銀科技位列第37,將在未來的智能製造時代煥發出更強的競爭力。

在另外一家歷史頗為悠久的企業——遠東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東機械)里,工業4.0的探索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並且,已經初步顯現成效。

這家企業創辦於1949年,位於台灣嘉義市。遠東機械目前擁有5大事業群:鋼鐵事業部、工程事業部、機械事業部、發得科技、啟坤科技。這其中,發得科技在工業4.0方面的探索極富特色——其成功研發出了搭載有全自動虛擬測量系統(AVM)的鋁輪圈自動化生產線。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說,這套設備除了可對生產中的鋁輪圈進行實時監測、減少過程中的損失與不良外,最大的特色就是鋁輪圈產出後可以自動同步完成品質與精度的測量,而測量數據會同步傳輸到雲端儲存,將數據作為往後的參考值;也可同時將部分記錄發送給特定人員或客戶,及時監控生產流程;此外,儲存後的資料還可應用於生產時的即時的刀具補償作用,以維持產品的高品質及高穩定性,所有的程序都會在車削時間內同步完成,大幅減少以往工時。

據悉,在經歷了多達上萬個鋁輪圈的嚴格測試後,發得科技收到了來自近7成用戶所給予的正面評價,證實了該系統確實減少了生產時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為用戶們帶來了極大益處。此外,公司董事長庄國輝強調,該套具備全自動虛擬測量系統的鋁輪圈自動化生產線所生產出來的鋁輪圈精度,與運用三次元檢測設備測量出來的精度幾乎沒有差異,這極大地鼓舞了研發人員,並為公司增添了全面進軍工業4.0自動化設備市場的信心。

程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程泰」)是我們此次採訪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另一家富有特色的企業。這家企業旗下共有4個品牌:程泰、亞威、EXTRON和專營北美市場的YAMA SEIKI,其銷售網絡遍布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在汽車、模具、能源、電子、醫療器材等行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與此次採訪歷程中所見到的多數整機企業不同,程泰是自行研發生產主軸、刀塔、尾座、齒輪箱、刀庫等核心零部件,以確保高精度。而在工業4.0方面,程泰研發出了G.Linc350系統、SVI模擬系統、G.Net遠程監控系統等。在其生產車間,一位員工告訴我說,三者相互融合可以實現前期模擬生產、數據傳輸到雲端或移動設備、運行狀態實時監測等,從而使機器具備更高的智慧化水平。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除了整機企業外,一些零部件生產商也正抓住機遇,投身於工業4.0的浪潮。比如前文提到的普森公司,我原本以為主軸產品只需做到高精密、高可靠、長壽命就可以了,但彭森榮卻笑着告訴我,主軸也需要「智慧化」——他們的做法是,通過在主軸上加裝傳感器,實時監測主軸的位移、熱度等等運行數據;通過自主開發的分析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將主軸的工作狀況及時反饋給用戶。「我們在近期開發出了『遠端噪振檢測系統』,客戶端如有主軸異常的情況發生,只需將主軸運轉的聲音錄下傳送給我們,我們就可以分析出發生異常的原因何在。隨後我們就可以針對此原因進行處理和維修,這大大縮短了維修時間,並降低了因誤判而衍生出來的維修成本。」彭森榮詳細介紹道。不過,他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達到目前這種智慧化水平,他告訴我說,未來的主軸應該具備自我診斷、甚至某種程度的自我修復或協助維修功能,這樣才能為客戶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而普森公司正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嶄新晴天?

無疑,工業4.0這股強勁的浪潮已在台灣機床行業的各個角落裡泛起了巨大波瀾,無論是年營收幾十億的整機企業,還是規模只有幾十人的零部件廠商,都在緊抓這次機遇,以適合自身的方式融入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之中。為此,今年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簡稱「TMTS」)特地把主題定為「啟動智慧製造 邁向工業4.0」,將系統而全面地展出台灣機床產業在工業4.0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TMTS展堪稱台灣機床產業界最隆重的盛事。這一展覽由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主辦,今年是第四屆。由於秉持創新「展覽結合產地供應鏈」的展覽形態、緊貼行業發展潮流、集中展示行業頂尖技術,TMTS在短短七年時間裏規模迅速擴大,已然成為台灣機床產業的風向標。據悉,「2016TMTS台灣國際工具機展」不但是今年台灣最大的國際機床展,更是台灣最大單一展區的商展。

如前所述,台灣是全球機床主要生產及消費市場之一,整個產業上、中、下游的廠商數量超過1600多家,其中近九成集中在大台中地區——這使得台中不僅成為全球機床製造重鎮,也是機床及其他機械設備主要消費區域。2015年台灣機床出口全球排名第四,在台中區域六十公里內,包含模具產業、手工具產業、單車產業、汽車及摩托車零件業、金屬加工業以及各式產業機械的製造商都聚集在台中地區。因此,這一業界盛事選擇了落戶台中——「2016TMTS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將於年11月23日至27日在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隆重登場。這一方面靠近銷售市場,另一方面則具備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預計2016年的參觀人潮將超過75000人。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游進坤向我們介紹說,「2016TMTS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將圍繞「啟動智慧製造 邁向工業4.0」主題,展出包括感測技術、機聯網M2M、大數據決策、生產機械人、人機協作系統、智慧化彈性生產系統等在內的一系列成果。由於TMTS展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今年報名參展的攤位達到4133個,但受場地限制,最後只得展出4000個攤位,展出面積達78000平方公尺,整體參展規模和參展廠家數皆較上一屆增長8%。「作為歷年來台灣最大單一展區的商展,TMTS扮演着全球工具機產業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重要交易平台,專業的展出獲得全球買主的肯定,保守估計今年展覽現場訂單金額可望超過2.5億美金,交易規模更勝上屆!」游進坤不無豪情地說道。他同時告訴我們,為了服務世界各國遠道而來的訪客及買主,主辦單位在TMTS展覽期間將提供新產品發表會、採購洽談會、工廠參訪及免費的城市觀光行程,相信能讓各地買主及訪客在觀展之餘,也能充分體驗台灣的產業活力。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TMTS往屆展會盛況

雖然領軍企業們通過自身的奮力開拓,多數保持了業績的增長;但就整體運行狀況而言,台灣機床產業仍起落不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台灣機床的整機出口總額為6.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0%—30%;機床零部件的出口總額為2.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0.9%。這一方面固然緣於全球機床行業普遍陷入不景氣,但另一方面也似乎說明,台灣機床產業需要繼續提升自身水平,以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市場上PK掉德、日等國際巨頭,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夏季的台灣天氣多變。當你在火熱的驕陽下闊步前行的時候,說不定前邊就會有一朵正在下雨的烏雲等着你。天氣的陰晴雷雨或許恰好象徵了近年來全球機床行業的起落。當我們剛走進協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協鴻」)的大門開始採訪時,烈日當空驟然變成瓢潑大雨。看着我們一臉的驚詫,協鴻的講解員淡定地告訴我們:「別著急,也許你們還沒參觀完車間,雨就會停。」

果然,當我們從這家已有50年歷史、累計銷售超過4.6萬台產品的知名企業的生產車間走出來時,陽光正在普照大地。

台灣的機床產業,能夠抓住工業4.0的機遇,再迎來一個雷雨洗滌後的嶄新晴天嗎?

縱橫國際市場三十年,台灣機床產業究竟具有怎樣的競爭力? - 天天要聞

當我們從協鴻的車間走出來時,陽光正普照大地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