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簡介20字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30字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100字
古老的《易經》把「九」定為最高的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九九重陽節故事縮寫50字
故事1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故事2
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製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故事3
曾經有一個叫阿牛的農夫,在他七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傷心過度哭爛眼睛,為了治好母親的眼睛,阿牛邊做給財主做邊開荒種地,有一天晚上,阿牛夢到有個姑娘和他說,在運河往西十里的地方有個天花盪,九月初九的時候盪中有一株白色菊花盛開,這顆菊花能治母親的眼病,於是在九月初九那天,阿牛帶着乾糧去尋找這株白菊,找到白菊後,阿牛將這株白菊連根帶土挖回家,白菊共九朵,阿牛每天采一朵煎湯給母親服用,最後阿牛母親的眼睛終於重見光明。後來阿牛開始種植菊花,人們便將九月初九這一天稱作菊花節,於是就有了賞菊花、飲菊花酒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