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國際戰略研究學者羅伯特·萊格沃爾德發表文章《新兩極世界的兩場冷戰》指出,自8年前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和俄羅斯一直處於新的冷戰狀態。與原先的冷戰類似,兩國都認為對方對關係的崩潰負有全部責任。雙方都認為衝突的根本原因不是利益衝突,而是對方的「邪惡」目的。
因此,兩國都認為,只有在對方領導層性質發生根本性轉變或至少對其外交政策進行根本性重新定位時,情況才會發生變化。美俄關係10年來出現質的變化,併產生了重大後果。首先,在蘇聯終結後,美俄都沒有完全回應——也許甚至沒有意識到兩國關係中更大的利害關係,但隨着它們陷入新的冷戰,它們甚至失去了作出回應的機會。
由於未能在建立一個讓新的多極核世界保持穩定的機制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它們現在已經失去了處理自己日益複雜的核關係的意願和能力,這讓整個世界都被核戰爭的陰雲包裹。在新的美俄冷戰中,「完整而和平的歐洲」變成了一種可笑的幻想,因為雙方拆除了護欄,並沿着中歐的新戰線加強了軍事力量,該戰線從北極延伸到黑海,比舊冷戰的戰線還要長的多。
其次,與最初的冷戰相同的特質使莫斯科和華盛頓都已經陷入了當前的烏克蘭災難。雙方都不再努力去理解推動對方行為的關切。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不同,雙方都不再認為在烏克蘭危機等關鍵情況下,它們應該探索在哪裡可以調和其基本利益,在哪裡無法調和。這種「鷸蚌相爭」的情況通常會讓另一個大國得利,那顯然是指中國,但美國通過「印太戰略」對中國發起了一場非常相似的冷戰,這促使中俄聯手。
如果有辦法避免當前的危機,重要的是要了解為何它們新的冷戰思維掩蓋了這些辦法,以及是如何掩蓋的。俄羅斯和西方都將有兩個選擇。雙方的自然傾向是重新配置他們加強的軍事力量,並將更多的軍隊推向接觸線。另一種選擇是集中精力恢復和加強在2014年後美俄拆除的軍事護欄:重新制定《歐洲常規力量條約》的現代化版本,以規定前沿部署的軍隊數量和各種武器類型,恢復《開放天空條約》和《維也納文件》。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