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今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從法律層面上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主題。
作為生源薄弱、資源有限的縣域中職教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衡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衡陽縣職業中專」)創新破題,科學提出「建幸福學校,做有情懷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就業與升學並重」的辦學模式,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了新路、走在了前列,為新時代縣域中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示範,值得學習與借鑒。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職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新時代中職教育的唯一出路。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演進,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各項工作的根本要求。中職教育理應不斷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和適應性,讓學生『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衡陽縣職業中專校長易積修表示。
就業好、升學優、招生旺……近年來,衡陽縣職業中專一路「開掛」,成為無數學子實現「彎道超車」、改變命運的地方——畢業生成為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往往還未畢業就被用人單位「高薪」相中,實現快速、高質、穩定就業,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對口升學成績名列全省前列,持續創造了「低進優出」的教育奇蹟,每年使大批曾經「不被看好」的學生在這裡圓了「大學夢」「名校夢」;參加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屢創佳績,成為「攬獎大戶」;學校頗受學生和家長青睞,招生人數連年攀升,辦學規模位居全市第一方陣。
創新辦學理念
鑄就特色辦學「品牌」
走進衡陽縣職業中專,環境清幽,綠樹成蔭。氣勢恢弘的教學樓,設備先進的實訓樓,寬闊潔凈的廣場,隨時可見的警言勵志名句、名人雕塑,還有一路上邁着輕快步伐、展露幸福笑容的師生,無不傳遞着一種蓬勃向上的氣息。
「這些年學校實現了軟硬件全面升級,辦學面貌、社會聲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易積修自豪地告訴我們。
辦學有道,登高致遠。談起衡陽縣職業中專的變化,還得從該校現任校長易積修說起。
2017年1月,易積修擔任衡陽縣職業中專校長。這位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稱號的校長,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懷、崇高的教育理想、前瞻的教育視野,對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對辦學有着自己的堅持,這也是衡陽縣職業中專近年來不斷實現突破和超越的「制勝法寶」。他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把學生教好』,才能樹立好口碑。」「職業教育沒有特色就沒有發展,沒有質量就沒有生存。我們必須要有過硬的質量、鮮明的特色,才能打好『翻身仗』。」「一所好的學校,要讓師生心中有愛、眼中有光、腳下有遠方」。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和追求,易積修秉承「以德治校、質量立校、名師強校」的辦學思路,科學提出「建幸福學校,做有情懷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堅持就業與升學並重,致力培養「知行相融、德技雙馨」的學生。
一項龐大的「幸福工程」就此起航——
為了給學生的成長注入「幸福力量」,學校強師風、轉教風、促學風,要求老師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學生在校,實行全方位量化、全過程監控、人人共管的管理模式。老師對學生實行「一對一愛心承包」,以班為單位,班主任、任課教師、蹲點領導每人承包本班5-7個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給予關注和幫助,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默默關注,讓他們於無意中感受到自己被關心、被認可、被尊重。
為了給學生的成才創造「幸福環境」,學校不斷增設施、強師資、優專業。目前,學校建有現代化的多功能教學樓和實訓大樓,擁有60多個多媒體教室和電子電工、EDA、計算機中心、數控中心、財會模擬、中央空調、製冷調試維修、PLC可編程控制等40多個工位(仿真)實驗室。開設了電子、計算機、機電、模具、財會、建築、園林、服裝、旅遊管理、運動訓練10個專業,擁有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智能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等多個國家級骨幹、省級精品、市級示範專業。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3500餘人,教職員工249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178人,雙師型教師89人,專業帶頭人19人,省、市、縣優秀教師68人,衡陽市中職首批教學名師1人,衡陽市骨幹教師14人,形成了以一批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一群「雙師型」教師為骨幹的專業師資團隊。建有鄧鐵生名師工作室,在研省、市課題6個。其中,易積修主持的《農村中職提升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策略探究》是省教育廳立項重點課題。
一項項「幸福」的舉措匯聚成澎湃的教育活力,催開滿園芳菲。在易積修的帶領下,僅僅用了數年時間,衡陽縣職業中專就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老師有情懷、學生有夢想、教育教學高質量——「幸福學校」特色辦學「品牌」鑄就而成。
堅持德技並修
亮出優質教學「名片」
「德技並修是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徵和具體要求,要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即要樹立德技並修育人理念。」易積修說。
近年來,衡陽縣職業中專始終堅持在德技並修上下功夫,致力培養「知行相融、德技雙馨」的人才,注重提高學生的精神品格、行為素養、綜合素質、文化素養和動手能力,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職業發展奠基。
德育工作是基礎中的基礎。學校將德育融入環境、融入課堂、融入活動、融入學生日常管理。通過高頻、常態化的思想教育講座,從思想上強化、精神上感化,規範他們的言行,提高精神品格。通過閱讀、演講、徵文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理想前途、廉政文化教育;通過國旗下的講話、主題班會、校園之聲等對學生進行「愛生命、愛技術、愛家庭、愛學校、愛社會」的五愛教育和「學會尊重、學會溝通、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動手」的五個學會教育。
社團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該校成立了朗誦、文學、傳媒、禮儀、辯論、志願服務隊等9個社團,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演講賽、徵文比賽、朗誦賽、合唱比賽、體操比賽、文體活動月、手抄報比賽……「孩子心中有火,我們就要把火點燃。」該校團委書記凌恆告訴我們,通過月月辦活動,周周辦比賽,極高地提升了同學們的素養和自信,讓大家學得更充實、人生更精彩。
文化素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通往更高層次教育的必經之路。學校以「高考」為抓手,狠抓課堂這個「學習主陣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嚴抓文化測評,每學期末組織一次文化基礎考試,嚴格按高考要求,倒逼學生改進學風;巧抓老師的教學水平,每年組織教師走出去培訓、競賽比武,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多位老師在教學能力比武中獲獎,其中電子專業老師團隊、數學老師團隊參加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市賽一等獎、省賽三等獎。
課堂、測評、師資「三駕馬車」拉動了學校的對口升學率,亮出了優質教學「名片」。該校對口升學成績名列全省前列,每年單招錄取率達到70%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大批曾經「不被看好」的學生在這裡「低進優出」,考入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省內知名院校,圓了「大學夢」「名校夢」,成就了人生夢想的「高光時刻」。
弘揚工匠精神
構築人才培育「高地」
技能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衡陽縣職業中專,有這樣幾組數據——
2021年,衡陽市中職學校學生專業技能抽查,4個專業合格率100%;電子專業、建築專業的合格率、優秀率兩個100%。
2021年,參加衡陽市職業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5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21個;參加湖南省職業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12個。
2022年上半年,派出8個教學團隊參加衡陽市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其中語文、數學、計算機運用、電子技術、智能設備與製造、服裝設計與工藝等6個教學團隊均榮獲一等獎,並獲得省賽資格,實現了「八進六」的超預期目標。
自2011年起參加黃炎培創業規劃大賽至今,共獲省一等獎4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3次、優勝獎2次,十年總成績綜合排名位列全省中職第四。參加黃炎培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綜合模擬專項賽,連續3年(2018-2020)均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
近5年來,共有10名學生因參加省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獲一等獎免試進入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省內知名高校。
衡陽縣職業中專為何能取得如此鮮亮的成績?離不開學校上上下下苦練「武」功。
易積修認為,中職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就業有優勢、升學有希望、致富有技術。
為此,學校狠抓技能教學,推進創新創業。各專業成立了技能訓練興趣小組,每天安排1.5小時,訓練材料由學校提供。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鄉村農特產品生產基地參加社會勞動、到市場賣產品,培養創業意識,提高就業能力。
學校特別重視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等各類比賽,先後派遣老師在長沙、杭州等地培訓學習,培養指導老師的業務能力;制定《衡陽縣職業中專學校創新創業管理辦法》,對確定的項目學校給予每個項目3-10萬元的扶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技,不僅帶動了整個學校創新創業的氛圍,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還為不少學生帶來了人生「轉機」。
2018級園林班學生付正,從「狗腰子(八月瓜)水治肚子痛」這個方子中得到啟示,與老師一道到市縣農業部門請專家指導,改良野生狗腰子品種,並組建團隊,租地栽種,實現產量近萬斤。他對產品進行深加工,製作花茶、果茶、果醬等,市場供不應求。2020年10月,「野生八月瓜的改良栽培與技術推廣」獲省一等獎;同年11月,又在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第四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大賽全國現場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
計算機應用專業王興,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劉海濤、譚鼎銘等眾多衡專學子,在學校創新創業氛圍的熏陶下,將楚怡精神根植骨髓,一步步成長為科技專項發明人、中小企業創始人,書寫着「技能改變人生」的精彩故事。
為了給學生謀得好出路,學校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和畢業生推薦就業工作,與華為集團、TCL集團、美的集團、藍思科技等20餘家上市企業和蘇州工業園、衡陽白沙工業園等園區、高新區簽訂實訓、崗位實習和就業合同,建立了17個校企合作實訓工廠和基地,形成了輻射全國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的多方位就業網絡;畢業生首次就業後,學校就業辦跟蹤服務三年,為其提供多次就業機會。
高質量保障了快速、高質、穩定就業。在經濟迅速崛起的蒸湘大地,在經濟發達沿海省份各企業,一批批衡專學子以綜合素質高、適應崗位快、動手能力強,成為各大企業青睞的緊俏人才。
以電子專業為例,在衡陽縣城,家電商場60%的維修、銷售、服務人員均是該校畢業生;各大鄉鎮維修點都是學校的合作聯繫點。在華為集團、TCL集團、美的集團、藍思科技、華勤技術(南昌)、鷹鵬照明(佛山)、榮普股權投資(上海)等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均有該校學生……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衡陽縣職業中專在「建幸福學校,做有情懷的教育」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奮力書寫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華章。
中職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石,其發展水平關乎職業教育整體水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需要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更需要像衡陽縣職業中專這樣點石成金、琢玉成器的培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