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六合夜市人潮零落,冷冷清清。(資料圖片)
對於赴台旅遊的人來說,夜市是台灣最有吸引力的關鍵詞之一。然而,曾經人潮洶湧、被遊客青睞的台灣夜市,如今卻「災情不斷」,一片慘兮兮。
據台灣媒體報道,繼高雄六合夜市、新崛江商圈爆倒店潮後,當地的凱旋夜市也冷冷清清。連已有40年歷史的高雄瑞北夜市,也因違反「高雄市攤販臨時集中場管理自治條例」,在11月11日熄燈。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台北市的「美食天堂」士林夜市,整個商圈大小攤位已經倒閉了100多家,繼續經營的店家業務量只剩下過去的10%。
「士林夜市擁有百年歷史,全盛時期店家、攤販達2700多家,假日觀光一天可突破10萬人次,夜市裡傳統美食小吃、好玩遊戲等,更是許多人的美好回憶。」台灣一位蘇姓資深導遊表示,鼎盛時期的士林夜市,周邊連遊覽車都停不下,可以說是萬頭攢動、人聲鼎沸。但如今,滿眼可見的只剩空空的檔口,還有招租的廣告牌。
在高雄六合夜市,同樣發生人潮銳減、攤商歇業的景象。六合夜市自治管理委員會總幹事詹金翰說,過去365天全年無休,想休息都沒時間,如今平日人潮大減,全部175攤里約有30到50攤彈性休息。「目前生意最好只能做到全盛時期的五成五,是六合夜市60年歷史以來前所未見的狀況。」
為何夜市生意如此慘淡?詹金翰講,以往六合夜市的遊客中境外遊客佔一半,現在由於疫情原因,境外遊客無法入境台灣,島內遊客不足以支撐夜市的消費和運營。士林夜市商圈理事長蘇文山則表示,除了境外遊客的因素,他們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從2008年開放陸客赴台,士林夜市一天能湧進5000名陸客,這也讓許多攤商嘗到了甜頭。為了賺快錢,他們追求翻桌率,不惜犧牲質量,更乘機哄抬價格。這樣的後果就是失去島內外消費者的信任,流失了『回頭客』。」
另外,有島內網友認為,近年來台灣經濟不景氣,加上「勞基法」修改、軍公教年金改革等因素,一些群體的收入受到影響,自然也會不願消費。雖然今年因為疫情台當局發放了「三倍券」來刺激消費,但由於夜市消費金額小,商家不願找零,這讓島內消費者沒有把逛夜市作為使用「三倍券」的首選之地。
為因應低迷生意,一些夜市通過減收管理費、與房東協商降低租金、聯合政府部門舉辦活動、結合外賣業務等方式來尋求生機。但這樣的做法能夠發揮多大效用?攤販們都在觀望。
新冠疫情衝擊之下,全世界旅遊、餐飲相關產業都受衝擊,這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抗力。不過,有相關輿論指出,島內旅遊產業慘淡,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人禍」作祟。自民進黨上台後,各種謀「獨」動作不斷,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原本占觀光客主力的大陸遊客銳減,自那時候起,台灣觀光產業的嚴冬就已經開始了。而民進黨當局推出的「新南向」政策和「小修小補」的財政支出,根本無法拯救整個產業鏈,導致旅遊相關產業的倒店潮一波波來襲。只有兩岸關係回到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台灣的旅遊業才有回暖的希望。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1月28日 第04 版)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海外版 柴逸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