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二)
蕭衍三十八歲建立南朝梁稱帝後,算得上古往今來少見的一位皇帝了。他文武全才,琴棋書畫無所不精,還不講究吃穿,很勤於政務。經過數年的治理,南朝梁政局穩定,開始還和當時北魏大打了幾仗,後北魏分裂,北方每天打得熱火朝天,南方倒是安靜了。蕭衍每天閑的沒事,突然看破紅塵出家當和尚了。不過還好,當了三天就回來繼續當皇帝了。回來後就按照一個僧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近女色不吃葷腥。最奇葩的是要求全國效仿,讓大家出錢都興建佛寺。兩年後看看效果不怎麼樣嘛,又跑到寺廟脫下帝裝換上僧袍出家了。逼得大臣們無奈,只得向寺廟捐錢一億把他贖回來。過了十來年,北邊高歡和宇文泰都打得紅了眼,南邊的蕭衍又故伎重演,第三次出家了,這次大臣們花了兩億才將其贖回。時隔一年後,又出家了。這次大臣們堅持了三十七天,用一億把他贖回。此時「南朝四百二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啊。
一
侯景此時被慕容紹宗在渦陽(今安徽蒙城)殺得大敗,領着八百步騎如喪家犬般落荒而逃。侯景騎在馬上,看着身後的八百步騎,連連嘆氣,不知道該往那裡去。正難過呢,南朝梁將劉神茂跑來告訴他:「壽春離這裡不是很遠,監州是韋黯,我素來與其不和,不如我引你去,趁他迎接你時將其抓獲,就可以佔據壽春。」侯景大喜,到了壽春進城後,把韋黯抓了起來,依他的性子就要開殺,想想自己剛南投南朝梁,不能隨便這麼殺了梁將,就把他放了。然後向南朝梁蕭衍上書,訴說戰敗不得已進駐壽春,請求貶職處理,並給予軍資供應。
此時蕭衍已經接到蕭淵明的書信,得知高澄願意重修於好,恢復友好關係。蕭衍邊看邊老淚縱橫,決定答應並遣使者前往鄴城。
侯景得知後連忙上書道:「今陛下復與高氏連和,使臣何地自處。」懇請蕭衍不要答應和高澄和好。蕭衍對此竟然置之不理。侯景過了好久沒有得到回復,心裏就覺得這事情不對了。偽造了一封書信,上邊寫着議和後用被俘的蕭淵明交換侯景,試試蕭衍到底是怎麼打算。
蕭衍得到這封偽造的書信後,便召集群臣商議。大家都認為這樣很好,只是有人擔心侯景不會就犯。立刻就有人反駁道:「侯景不過是個敗軍之將,抓他派個使者就夠了!」蕭衍覺得說的不錯,就回信:「蕭淵明早上到,晚上就把侯景送過去。」
侯景拿着蕭衍的回信大怒,罵道:「我就知道這幫南方佬薄情寡義!」獰笑着開始了自己的打算。
他開始在壽春城內強募士兵,扣留收取的商業稅和田租。把跟隨自己逃命的八百將士安排為新招募士兵的領軍,將城內百姓家的女兒強行抓來分配給他們為妻。還向蕭衍要布匹給兵將做衣服,嫌朝廷發給的武器不夠精良,要求重新打造。蕭衍毫不知情,一一都滿足了侯景。
侯景以自己家小均被高澄所殺,請求娶江南士族王、謝家的女兒為妻。蕭衍回復道:「王、謝是高門大族,你的身份無法與之相匹配,你如果願意,可以從朱、張門第以下的找一個。」
這下把侯景徹底惹火了:「什麼身份!還高門大姓!我一定把你們這些南方佬的女兒配給奴僕!」
侯景又給蕭衍寫了一封信:「陛下您怎麼能相信狡猾的高澄,他的話都能信真是令人好笑。我今年都四十六歲了,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咱們江東有佞邪之臣。可是我一入朝就招來無數的誹謗,我一定要撕碎這些人胡說八道人的嘴。請陛下在長江西劃一塊地盤歸我管轄,如果不行我就兵臨長江,向閩越進軍,那時候不僅朝廷面上無光,大臣們估計連吃飯都沒有時間了。」蕭衍看了後卻呵呵笑着說:「窮人家招待十五個客人都還能讓客人滿意,我就這麼一個客人,還能讓他這樣不滿,看來是我有過失啊。」
二
公元548年八月,侯景決定起兵再反南朝梁。以朝廷誅殺朱異、徐麟為借口,說朝中有奸臣亂政,請奏允許帶兵入朝。然後從壽春起兵,聲稱是出遊打獵,突襲譙州(安徽滁縣),將豐城候蕭泰活捉,殺向長江邊,準備渡江。蕭衍得知後,還笑着說:「就這還能成事?我用半截趕馬的棍子就揍他了!」下令如果斬殺侯景的人,不論是誰,一律封賞二千戶兼一州的刺史。鄱陽王蕭範圍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候蕭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位東道都督,從歷陽渡江,邵陵王蕭綸統帥諸軍,共同討伐和侯景。
侯景接連攻下譙州(安徽滁縣)和歷陽(今安徽和縣)後兵臨長江。向南朝梁國內發佈檄文斥責梁朝廷「割剝齊民,以供嗜欲......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妻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立時得到了袞州以北等地紛紛響應,加上在壽春強行招募的已經達到八千之眾。
在準備過江之前,侯景已經找到了內應,這個人是蕭衍的侄子蕭正德。蕭衍在沒有生齣兒子之前,過繼蕭正德為養子。後蕭衍當上皇帝,蕭正德就希望能夠成為太子。可不想蕭衍的兒子蕭統出生後,就命蕭正德回歸本宗了。蕭正德很不不滿,唯恐天下不亂,伺機圖謀不軌。
侯景給他寫的信上說:「現在皇帝年齡大了,有點糊塗,信任奸臣,我看離滅亡沒多長時間了。臨賀王您是應當天子的人物,卻被廢了。天下人都感痛心,像我這樣赤膽忠心為國為民的人,也十分憤慨!現在天下豪傑都歸心您,請您不要違背天下民心!我侯景雖然武力不行,但還是要作奮力一搏,請您答應我輔佐您解救天下蒼生!」這下可好,蕭正德和侯景一拍即合。
等侯景到達長江邊後,負責都城建康防務的蕭正德派船隻十艘,稱要運送蘆葦,將侯景及八千士兵及馬匹渡過長江。
侯景渡江之後,率領八千兵馬直奔建康。江南大地太平的日子太久了,已經有多少年沒有燃起戰火了。侯景這個禍害,終於渡過長江,開始蹂躪起江南大地了。
三
過了長江的侯景領着八千兵馬一出現,立即在建康城引起震動,人人驚懼,慌亂一片。
侯景的八千部隊人人戴着鐵面具,剛到朱雀航(今南京市秦淮區鎮淮橋,是當時最大的一座浮橋),對面守橋的正在拆橋,看見侯景來了,一個個都嚇得不拆了,紛紛逃跑。
蕭正德率部趕到朱雀航和侯景匯合,派人進宮啟奏,說自己要帶兵入朝,除去君王身邊的佞臣,其實目的就是要偵查下城內的情況。蕭衍此時還不相信侯景是真的要反,也沒有把侯景放在眼裡,就派人去見侯景,意思是探探侯景的口風,到底是想幹啥。
誰知道兩下一見面,侯景張口就是我過江就是來當皇帝的,直接把來人扣留。這時皇太子蕭綱派出三千精兵,前來和侯景對陣。兩下都沒交戰,又是轉身潰散逃竄。
此時各地勤王的三十多萬大軍正往建康趕,侯景哈哈大笑,認為「外援雖多,各個乖張,無有總制,更相妒忌,兵不整肅,或游疑觀望,或聞風而逃......斷定梁王候、將,無敢攖鋒銛,竭力而死,與己爭一勝負者。」
侯景率部陳兵建康覆舟山北,,與邵陵王蕭綸率領的三萬大軍對陣。蕭綸竟然畏縮不前,侯景先假裝退兵,偏師安南候蕭駿忙領兵追擊。可笑的是,侯景突然停止轉身,率部反撲,諸軍遠遠看到侯景的大旗,紛紛不戰而逃,蕭綸跑得最快。侯景一路收拾丟棄的輜重,一路整編隊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連續攻下了東府城、石頭城,屯兵在蕭衍的皇宮所在地台城邊上。
望着皇城,侯景下令四面圍攻。把宮門點火燒着,皇太子蕭綱指揮城內把門樓上鑿洞,上城樓往下灌水撲滅大火。看到侯景的士卒登上城外東宮城牆上往城內射箭,晚上派人潛出城去,把藏有圖書文集數百櫥的東宮宮殿放火點燃,使得攻城沒有登高之處。
夜晚東宮宮殿大火熊熊,照亮了建康城上空。侯景大怒,你燒我也燒,下令把城西的馬廄、士林館、太府寺也都點燃了。整個建康城亮如白晝,皇城四周火光衝天,長江北岸都看得清清楚楚。
天剛亮侯景就指揮士兵推着幾百個木驢再度攻城,城牆上扔下來石頭把木驢都砸碎了。侯景又命人造了幾百象小棺材的尖頂木驢,石頭扔下來砸不住。侯景還沒有笑出來,城頭上就扔下了一叢叢雉尾火炬,這些木驢又被燒沒了。
侯景一看,還挺難對付,再看看士兵死傷眾多。下令停止攻擊,在城牆外開始修築了長堤,斷絕了皇城內外聯繫。此時已經548年十一月了,侯景想想就擁立蕭正德為帝,自己擔任丞相。蕭正德終於當了皇帝,很開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侯景。侯景也很開心啊,拍着胸脯對蕭正德說,我身經百戰,你等着看我手段。
四
侯景下令建造了樓車,車上裝有鐵鉤。覺得皇城堅固難以攻破,就轉頭先攻東府城,樓車上弓箭嗖嗖射着,伸出鐵撓鉤把城垛都鉤塌了,率軍攻進了東府城。進城後命文武百官把衣服脫了,從城門魚貫而出。光着身子的文武百官排着隊,出來一個砍一個,侯景坐在那看着三千官員被一一斬殺。
看完後殺人後,侯景下令在台城東西壘土造山。城外幹得是熱火朝天,蕭綱也在城內對應位置也堆土山,親自肩抬手提參與其中。
此時侯景已經把常平倉里的糧食吃光了,便開始縱兵搶劫。這些士兵不管貧富,一律肆意搶奪。遇到反抗的直接斬殺,屍體堆積在大街上把道路都阻塞。豪門富戶家的女兒妻妾全部被抓進軍營淪為慰安女,男丁全部拉去當民工壘土山,不管你是豪門大戶還是平頭百姓。並開始吃人,小孩基本都被吃了。
招募原來是北方人身份低微作僕人的,給予封賞。並要求去城下喊話,誘降城內的低等奴僕,城內的奴僕都爭着往外跑。這些人做監工監督壘土造山,以前的豪門大戶士族們哪裡干過這種重活,要麼想和侯景爭辯下自己身份有多麼重要,要麼裝病要麼真是體力不濟。侯景下令把體弱的就地殺掉填入土山,監工們不分晝夜拳打腳踢,棍棒伺候,爭辯話多的斷其手足,裝病的就剖心挖腹。
殺得是號哭之聲驚天動天,人人驚懼於羯胡的殘酷,提及侯景之名均畏懼之色溢於言表。百姓們都不敢躲藏,紛紛出來聽命,十來天時間就湊集了幾萬了。
當時侯景手下也有想投降的,被侯景發現了,直接扔進行軍大鍋里煮了,慘叫連連,再也沒有人敢有二心了。
侯景造成了各種攻城器械,圍着宮城一圈,飛樓、衝車、登城車及鉤堞車、階道車及火車,都有數丈之高,開始發動攻擊。城內的蕭綱命人用雉尾火炬放火,把這些器械又都燒毀了。這時候皇城內外雙方的土山都已經壘成,相距非常近。兩下都登上土山近距離交戰,喊殺聲晝夜不停。城內又開始鑿地道,將城外侯景堆得土山山下鑿空,致使城外土山崩塌,死傷無數。
侯景此時所率部眾已經達到了十萬之眾,眼看攻城不利。先派人將玄武湖沿岸百姓居民和寺院全部放火燒為灰燼,開挖水渠引玄武湖水水灌台城。
這個時候,侯景已連續攻城一百二十多天了。
台城內也是彈盡糧絕,只得「熏鼠捕雀而食」,「死者橫屍滿路」,只剩下兩三千羸弱兵士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