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台賽創立於1987年,目前為UCI 2.1級的亞巡賽,近年來賽程為五站,台灣地形有平路有丘陵,環台賽融合了緊湊的賽程,雖然沒有將大爬坡列入,但這也讓競爭的張力變強,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鹿死誰手?今年的賽程從3月17日到3月21日,以下就是今年的總覽。
首站台北市站17日由台北市政府前出發,經松高路、仁愛路樹蔭大道、至一級古迹景福門後折返回台北市政府,單圈10.4公里,繞行8圈共83.2公里,直來直往的路線,領先集團不容易突圍,但是中間的搶分點有減秒功能,努力突圍還是有機會拿下最佳亞洲選手。而終點前的直角彎加上石板路,是每年必摔之地,今年最後地面乾爽,摔車戲碼並沒有上演。賽完第一站,幾乎所有的選手總成績都在10秒差距,平路賽讓總排難分難捨。
第二站桃園市站18日由桃園市政府出發,繞過大園航空城後經觀音、新屋、楊梅、石門水庫至終點角板山形象公園,全程119公里,途中有三個登山點,包括唯一一個一級登山點,地形圖是步步高升,要搶登山王,這一站是登山王積分的基礎。而終點前五公里的「角板山好漢坡」,可以拉開一些總成績差距,讓黃衫角逐者人數縮小到30位。此站之後,總成績方面雖然初步拉開,相差十秒內的選手從第一站賽後的113位降到38,其中有8位亞洲選手。角板山成為第一波的篩選,而台灣選手馮俊凱總成績暫居第四,亞洲第一。
第三站浪漫台三線156.5公里,先拼個70公里,再來個20公里的仙山一級坡,這也是登山王必搶的爭奪點,苗栗仙山之後的連續下坡,考驗所有人的控車技巧,控車技巧的好壞不只是成績差異,甚至是能否安全下庄的關鍵。
後段一路平緩到台中石岡。主要車隊在這一站的爬坡段並未出手,盡量讓自己的隊員能夠跟上大集團,以便在終點可以運用團隊能力。此戰之後,前36名選手差距在10秒之內。
(本文圖源環台賽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