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疾病預防控制科主任 劉丁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筱悅
雖然新冠疫情發生已經兩年有餘,但在世界範圍內,其影響依然不容小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截至昨日,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6億,死亡病例超648萬。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當地時間9月7日在新聞發佈會上稱,上周每44秒就有1人死於新冠,而這些死亡大多數是可以避免的。他還指出,雖然全球報告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但不能保證這些趨勢會持續下去。同日,美國也宣布,將為民眾廣泛接種新冠疫苗追加劑。美國白宮首席醫療顧問福奇說,未來可能需要每年接種一次新冠疫苗,就像接種流感疫苗一樣,因為一旦出現新的變異毒株,現有疫苗提供的保護就會失效。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疾病預防控制科主任劉丁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新冠感染確有一定的致死風險,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人們都沒有接種疫苗,對病毒的抵抗力較弱,且早期新冠病毒與肺部上皮細胞的親和力較強,具有較大的攻擊力,容易引發嚴重肺炎。然而如今,人們發現病毒對肺部的攻擊力減弱,再加上群體接種疫苗後增強了抵抗力,所以新冠致死率就下降了。只不過致死風險依然存在,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或者本身有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毒對這些人群威脅仍然很大,搶救起來也更困難,需要引起警惕。

劉丁還表示,目前來看,新冠對人類的影響是會長期存在的,無論戴口罩還是封控都不是長久之計,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控制傳染病最好的方式還是注射疫苗。只不過疫苗注射後,機體內的抗體會隨着時間慢慢減弱,所以仍要繼續補打。此外,新冠病毒就像流感病毒一樣,也在不停地「更新換代」,而新變異的病毒很可能發生免疫逃逸,所以也要加強科研,針對新變異株的疫苗研發應及時跟上。未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定期補打疫苗的情況或將成為可能。
責編:張宇
主編:田野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