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被感染,都將被這場疫情深深影響着。」
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了很多人的工作生活安排,也給中國經濟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其中,疫情對實體店的衝擊尤受關注。
受疫情的影響,大批品牌商紛紛關閉門店,市場預期下調,給零售市場帶來巨大衝擊。無疑,2019年這個春節是品牌商們最難熬的一年,客流、現金流、庫存、供應鏈,層層重壓下的品牌商正在承受巨大的折磨。
作為實體店的老闆和工作人員更是關心疫情過後實體店該如何在這波大流中站穩腳跟,線上交易已經大大的減少了實體店的顧客,如果不能採取有效方式,恐怕實體店會損失更嚴重。更何況,這次疫情會讓人們更加認知到線上交易的便捷性,那麼,這次疫情究竟給實體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呢?未來,靠什麼才能穩定賺錢呢?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王昕導師的獨家見解!為企業家分析本次疫情給各行業帶來的危與機,並做好相關應對方案。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
01、服務業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最合適的比照案例是2003年的非典,參照非典當時對經濟各方的影響來推演現在。
非典2003年1月爆發,6月基本結束。期間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增速下降為2%左右。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為北京和廣東,分別下降3%和1%。疫情結束後,馬上恢復到正常狀態,就全年來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只佔5%。2003年正值中國經濟的起飛時期,高速增長,因為非典的警示,反而調整了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變當中。
如今,中國經濟沒有2003年的高速增長,第三產業佔比較大。這說明什麼?第三產業佔比越大,經濟體受影響也就越大,在中國經濟增速本來就放緩的情況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整體打擊可想而知。
在經濟總量中佔比達53%的服務業,不僅受疫情受衝擊最大、恢復速度慢,且有些行業的損失不能在下半年彌補。
其中,餐飲住宿業受衝擊最大,預計一季度增速-45.7%,全年增速-11%。
02、房地產業
受影響較大的其次是房地產行業,一季度約增長-25%,預計全年增長-1%。
房地產行業當前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較高,更是因為房地產行業上下游產業也較多。由於直接相關行業的居民收入水平出現下降但房貸支出並未下降,由此確實可能出現「斷供」現象的發生,從而造成違約,進而影響到金融市場的穩定。
03、交通運輸業
交通運輸業受衝擊也較大,預計一季度增長-1%,但3月份以後貨運回補,二季度客運逐步恢復,全年預計增長仍可達6.1%。
04、製造業
實體經濟受影響,零售品銷售額巨幅下降,輕工業受影響。從需求端來看,紡織服裝,電子商品、傢具、家電需求量下降,從供給端來看,廠房勞動密集型高,所在地處於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大省,這是製造業都面臨的問題。
再加上很多製造業廠商本來現金流就不健康:
①外貿萎縮
②環保政策
③內需不足
④成本上升
05、農業
供給和需求同時下降,偏遠地區的農產品因為交通影響無法運輸到城市,餐飲業蕭條節約成本無需採購,所以市場價格波動不明顯。疫情一結束,國民需求瞬間爆發,價格攀升。
06、受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
部分行業受衝擊較小,而且還有很多創新性增長。如信息傳輸、軟件信息和技術服務業等。此外,金融業、其他服務業受疫情影響也比較小。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不但受衝擊較小,而且還有很多創新性增長。科普教育,信息傳遞都有巨大貢獻,也迎來了高峰期。
機遇
說白了,從古至今,無論是開當鋪、錢莊、販賣絲綢,還是銀行、旅遊、餐飲,都是生意。做生意,就離不開一個「變」字兒,一定要靈活。
對於實體經濟,疫情期間,哪些行業不好過,哪些需求被壓抑,疫情過後,都會迎來爆炸式增長,比如餐飲、酒店、旅遊。「口罩」效應的買賣疫情期間可以做起來,比如雲辦公,在線教育,視頻網站,娛樂遊戲。
未來,必定會被線上工作、線上交易、線上分享等等所替代。那麼,未來,怎樣才能做到穩定賺錢?
一、人需要社交
春節假期,由於疫情嚴峻,大多數人都取消了走親訪友的聚會和外出活動,選擇宅在家中,為國家做貢獻。「疫情宅」的廣大網友們,已經被激發出了無限的創造力。
人作為群居動物,社交不僅是天生的能力,還是天生的情感需求。「宅」的前提是有隨時出去的自由,當失去這種自由時,大家自然紛紛叫苦。疫情過後,人們都願意約上三五好友逛街、聚會,打發心中的苦悶。
所以,線下的實體店更具有競爭力,而且這種競爭力是線上無法比擬且一直存在的。
二、專業化、品牌化才是出路
疫情爆發以來,各種各樣的信息滿天飛。但很快,「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成為共識,大家更關注權威渠道發佈的信息,通過新聞媒體和官方渠道了解和掌握疫情動態、防治措施和科普知識。為廣大企業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專業化、品牌化」才是出路。
過去的十幾年,國內因為市場的快速繁榮,湧現出大量的中小企業。不過它們發展狀態不一,很多在技術、產品或營銷服務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導致消費者對品牌沒有安全感。所以,如何成為領域內的佼佼者?用專業和品牌打動消費者,牢牢吸引一批忠實的用戶極其重要。
三、線上線下一體化
雖然大家早已習慣了網上購物,但疫情期間人們足不出戶,這個習慣又被深度發掘。比如買菜,之前還是經常去菜市場,但這次,很多人選擇在網上買菜。很多超市、藥店、商場、品牌等都推出線上下單、線下即時配送服務,讓大家宅家也能 「買買買 」。
這次疫情就是零售業進化的一個催化劑,可以看到,未來的消費模式一定是線上線下一體化。比如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即時配送到家、線上宣傳引流、線下體驗購買等。
四、營銷將回歸本質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是在全民監督下完成的,開通直播不到3天時間,累計訪問量已超過兩億人次。高峰時期,同時在線觀看直播的「雲監工」已經超過1億。
隨着5G和短視頻媒體的發展,「直播時代」已經到來!以前,商家展示產品形象往往靠圖片,所以我們買的很多商品都和圖文展示的不符。而在直播中,我們可以看到產品最真實的面目,沒有美化和誇大。
未來的商業,營銷回歸本質成為新趨勢,產品必須貨真價值,捨去多餘的包裝,經得起考驗,有足夠的勇氣直面你的消費者,你的觀眾。
五、消費群體更關注品質
這次疫情之前,大多數人只顧埋頭賺錢,很少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明白,「健康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尤其是廣大青年們,在病毒大軍的來臨時,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生欲,不僅喊起「勤洗手!戴口罩!」的口號,還苦口婆心地勸告身邊的長輩們重視起來。
首先是口罩遭到了瘋搶,但鑒於信息的透明度,大家知道了,並非所有口罩都符合標準,要購買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註冊證號的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其次,消毒液、洗手液、75%酒精等都一度脫銷。
同時,身心的平和堅韌,對抗擊疫情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媒體都在引導大眾,學會給自己的內心戴上「口罩」,保護心理不會隨便受到干擾或感染。可以看到,人們不僅注重物質需求,還關注精神需求,追求生活品質。這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六、體驗式場景消費模式普及
我們提到,未來,線上線下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那麼實體店的存在價值在哪裡?價值在於「提供體驗」而不是「銷售產品」!從手機等電子科技產品的體驗店,到宜家等家居品牌的展區,可以看到,人們越來越喜歡體驗式的消費方式。
在這裡,顧客對產品的認知和感受更直觀,而且在體驗過程中品牌也能提供產品知識、耐心解說等附加服務和價值,客戶自然願意為其買單。同時,體驗式消費可以幫助品牌樹立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即便當下不買單,日後也會成為客戶心中的首選。
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從對產品的滿意度升級成了精神層面的滿足感。所以,未來的實體店不再是以「銷售產品」為中心,而是以「提供體驗」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