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物君語:
愛情有很多種,最美好的一種——
是楊絳與錢鍾書。
1910年,一聲啼哭,一位狂傲毒舌的才子誕生了。
縱然生於江南望族,誰也料想不到,此人竟一舉驚艷文壇,名揚海外,讓外國人感嘆:
「來中國,一看萬里長城,二是見錢鍾書」。
▲錢鍾書和父親
一年後,名門楊家的第四個孩子呱呱墜地,才女楊絳也和這個世界相遇了。
祖籍同是無錫,又同樣熱愛讀書的兩個人,冥冥之中有些緣分牽起了紅線。
於是命運將他們領到了清華園。
圖片|茫茫茫茫 ©
你 是 我 的 那 杯 茶 , 如 春 逢 桃 花
春天,對兩人來說,一定是個浪漫的季節。
因為春天來了,愛情也緊隨其後。
圖片|pocky小七 ©
一心向學的楊絳,從東吳大學來清華借讀,在古月堂,遇見了名滿華園的錢鍾書。
這時的錢,才華橫溢卻咄咄逼人,認為「清華沒有一位教授有資格當我錢某人的導師」。
而他的外表又一副老式作派,穿「青布大褂」、布鞋、戴眼鏡,有些「憨」。
見着內外迥異的人,別人多少會退卻。可楊絳卻覺得「蔚然而深秀」,將他記在了心裏。
一物降一物,傲氣的那個卻先忍不住。
於是錢寫信約楊再次相會,第一句話便是
「我沒有訂婚」
楊絳瞭然,也澄清緋聞說
「我也沒有男朋友」
突如其來的愛情,如一隻鳥兒落在肩上。
讓兩個正處在最好年齡的人,滿心歡喜,春心萌動。
圖片|梨花看雨 ©
多年後錢回憶兩人見面,寫下婉轉情詩,稱讚楊的美麗:
頡眼容光憶見初
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靦洗兒時面
曾取紅花與雪無
相處更密後,楊也窺見錢傲氣背後的風趣,時不時以「巧思」傳書信。
一次,她寄了封一字書,信上寫:
「慫」
錢鍾書收到後,瞭然領悟,也只回一字:
「您」
原是兩人玩起拆字遊戲,將上下拆分,藏進心意。楊的意思是,「你心上有幾人」。
錢答:「我心上只有你一個」。
春天的一切都浪漫。
如春風十里吹拂,如春水初盛波涌,又如兩人通信頻率,多到記不清數。
據說楊父從通信中發現端倪,悄悄翻閱了一封。看了錢談及的學術,贊其才華。
見面後,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愛鑽研字典,更引為知己。一來二去,兩家好感加深,一切便水到渠成。
圖片|Cherry-CLE ©
就像楊絳在後來回憶,她「fall in love」(陷入愛河)了。如同找到了人生的那杯茶,心心念念。
而就像一個美麗的巧合,兩個人的愛情,也和茶密不可分。
他們都愛茶,至愛的是紅茶。紅茶清雅,飽含歲月的味道,搭配牛奶,香醇而悠遠。
如同兩人的愛情,是乍見之歡,也是久處不厭。紅茶配牛奶,甚至成了錢鍾書畢生戒不掉的嗜好。
當相愛變成習慣,人間便有了永遠。
圖片|kipinnote ©
3年後,又是一個春天。
錢獲得出國讀書資格,前往牛津,楊為了照料他,決定放棄清華學業,陪伴左右。
他們在最熱的日子結婚了。
而這份熱烈也延續到了之後的歲月,讓他們相愛始終如熱戀。
圖片|旭中冰雪 ©
紅 燒 肉 香 滿 廚 房 , 不 負 人 間 歲 月 長
許多人知道錢鍾書,都是從《圍城》開始。
而一說它,最深刻的一句話要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踏入婚姻的錢鍾書,自己走入了圍城,卻在婚後和楊絳活出了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兩人出國後,先在牛津,後又去了巴黎大學深研。
他們在距學校和圖書館近處租了房子。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聽起來很美,但對雙手不沾陽春水的人來說,難免有些「心悸」。
兩人面對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廚房,只能動動對做飯感到陌生的雙手,學着自己下廚。
圖片|守護_11716 ©
有一次,楊絳買了些實惠的蝦,想剪下蝦須蝦足後入鍋,卻被活蝦的抽搐嚇得丟開剪子,說還是不吃了吧。
錢鍾書見狀上前寬慰說,蝦還是要吃的,下次由他來剪就好。
處理食材尚算小事,面對真正的柴米油鹽,楊絳並沒有退縮。
她學着做錢想吃的紅燒肉。沒有廚具,便借來房東的大剪子將肉剪成一方一方。
一開始沒經驗,肉放在電灶上猛煮,水幹了就加水,被她形容為「原始人的烹調」。
後來她想起母親做果醬是用文火熬制,有樣學樣,果然好了許多。再之後,又買了雪利酒當黃酒用,味道越來越好。
紅燒肉掌握好火候,便香腴肥美。加了酒後腥味沒了,還變得更香軟誘人。淡淡的酒香混着肉香,自然讓錢鍾書嘖嘖讚歎。
他甚至專門寫了一首詩,稱讚妻子:
捲袖圍裙為口忙
朝朝洗手作羹湯
憂卿煙火熏顏色
欲覓仙人辟穀方
美好的愛情,不是遠離柴米油鹽,而是慢慢磨合,慢慢適應。
你為我剪蝦,我為你下廚。火候到了,感情自然越來越深。
圖片|偶爾拍拍 ©
一張看似平凡的餐桌,往往藏着家的溫度。
據楊絳回憶,有一天她還在睡覺,被錢叫醒,便看見面前支起了一張用餐的小桌。
「拙手笨腳」的錢鍾書,竟學着為她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餐。
一大早,他煮雞蛋、烤麵包,又熱牛奶,泡紅茶,拿出黃油和果醬,才來叫妻子起床。
看見連火柴都不會劃的丈夫如此用心,楊絳感動的說「這是我吃過最香的早餐」。
美好的愛情,更飽含生活的趣味。
兩個精通多國外語的年輕人,在家閑了,會用外語互相猜詞,不覺枯燥,樂在其中。
出門散步則被他們稱為「探險」,在「大街小巷」「公園教堂」里,發現人間的有趣。
圖片 | 圖蟲·創意
當錢鍾書埋頭寫作時,楊絳便操持所有的家務,她「保全」丈夫的天真、才氣與痴氣,讓他安心寫書,同時也是對方的第一個讀者。
兩人常捧着書稿相視而笑。
楊懂錢的驕傲自持,也懂他的意有所指。他們無話不說,於是平淡的生活,也多了幾分熱鬧。
美好的愛情總是相互的。
雖然錢鍾書在家務上一竅不通,但也會陪着楊絳去菜場買菜,還會躲進房間偷偷洗衣服,分擔她的辛勞。
儘管最後還得由楊絳重洗,但愛得笨拙,卻也是愛的真實。
煲 一 碗 雞 湯 , 做 你 的 溫 暖 守 候 者
關於孩子,錢鍾書說的很動人:
「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
「只要一個,像你的」
於是他如願以償,楊絳懷孕了。
▲ 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
生完孩子的楊絳,在醫院休養,一個人過日子的錢鍾書,對生活的「痴笨」,也顯現出來——
楊絳回憶說,那時候錢總是苦着臉說「我做壞事了」。
有時是打翻墨水瓶,染髒了房東的桌布;有時是砸碎了檯燈、弄壞了門軸……對於一心鑽研學術,卻在老了還會穿錯左右腳鞋的錢鍾書來說,這些都算難題。
但楊絳恰好是那個對的人,她只是說「不要緊,我會修」,最後也就真的將家料理的整整有條。
對他們來說,最好的表白或許不是「我愛你」,而是楊絳的「不要緊」。
婚姻就是老來伴,再幼稚的人,也會學着成長。
雖然錢鍾書在生活上仍不擅長,卻還是學着照料妻子。據說坐月子的時候,他還親手學着為妻子煲湯。
溫熱的雞湯,白煙裊裊,或許比不上大廚的手藝,但卻溫暖着楊絳的心。
圖片|山蛭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不是兩個完美的人拼湊在一起,而是兩個不完美的人相互幫襯、體貼。
有甜蜜的情話,又有實在的行動,才能天長地久。
有了女兒後,兩個人變成了「我們仨」。
錢鍾書的「痴氣」更「洋溢出來」。他趁着楊睏倦時,用濃墨畫個花臉,沒想到楊絳臉皮薄,洗凈後都快破了。
他只得畫了楊的肖像,再添上眼鏡和鬍子,聊以過癮。
回國後還趁女兒熟睡,在她肚子上畫了大臉,挨了錢母一頓訓斥,才不敢再畫。
逗女兒玩時,錢還會在被窩裡藏進筆硯、玩具,嚇得女兒一叫,他倒得意大樂。此後女兒臨睡時必搜查一番,這遊戲卻百玩不厭。
▲ 錢鍾書一家
楊絳一個人,料理着一家人的起居。讓丈夫安心研學,還包容他的幼稚。更將小名圓圓的女兒照料的很好。
就連錢家人都對她讚賞道「筆桿搖得,鍋鏟握得……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宣哥是痴人有痴福」。
每逢錢在與人交往中遇見什麼難處,楊絳也總能處理好。
錢的堂弟錢鍾魯曾說楊「就像一個帳篷,把身邊的人都罩在裏面,外面的風雨由她來抵擋」。
圖片|璐璐 ©
愛情未必波瀾壯闊,歲月靜好足以。
唯一一次吵架是為了法文讀音,最後他們覺吵架無趣,還講定「各持異議,不必求同」,結果此後幾年反而沒有異議了。
兩個人相濡以沫,共同讀書,學習,也互相分享。
一次楊絳看到一段話,便拿給錢鍾書看
遇見她之前,我從未想到結婚
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過娶她
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立刻回應到「我也一樣」。
楊絳笑接「我亦然」。
最美好的愛情,沒有固定的樣子,而是兩個人在彼此心中,都是最好的樣子。一旦攜手,便無後悔之心。
換 我 為 你 煲 湯 , 陪 你 走 到 最 後
艱苦年代,二人幾經輾轉離分,卻因彼此懂得而苦中咂摸出甜。
錢鍾書像年輕時一樣給楊絳寫信,甚至把自己的日常記成日記與她分享。
他還曾在信的結尾寫上「奏章」的字樣,幽默的將書信比作「面聖」,實在是別出心裁,頗有夫妻間的情趣。
難怪詩人辛迪曾說錢有「譽妻癖」,可見一斑。
楊絳也在晚年回憶說「鍾書的確欣賞我,不論是生活操勞或是翻譯寫作,對我的鼓勵很大,也是愛情的基礎」。
夫妻一輩子,知心才能做愛人。
在錢鍾書心裏,楊結合了「妻子、情人、朋友」三個身份,「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他並非只見到楊在生活中的付出,更對她的事業也表達了認可——
「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
在這段最美好的愛情里,錢鍾書是善於誇讚和呵護妻子的丈夫,而楊絳是懂得傾聽和理解丈夫的妻子。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完整而成熟的愛。
他們曾互相剪頭髮,也一起會友。
▲ 錢鍾書和楊絳互相理髮,楊絳用電推子,錢鍾書則用剪刀
兩個人時攜手散步,三個人的時候,他們便帶着女兒一起散步,還互相分享找到的「石子」。
這裡的石子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的瑣碎與趣事,如海邊拾貝,彼此分享,十分美好。
「我們仨」是最美的情話,因為他們深深為一起搭建一個家而感到幸福,這個家始終親密、溫暖,也是一體的。
就像楊絳所寫——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碰見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擔……還有阿圓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
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 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
就這樣,一見傾慕的兩個人,陪伴了彼此63年,一起白頭。
後來,錢鍾書因病住院,普通的食物無法進食,楊絳便買來各種雞魚蔬菜,細之又細的料理起來。
圖片|哈哈的犀牛jio ©
雞胸肉要將所有筋都剔掉,魚肉里所有的小刺都要挑出來。
已經80多歲的她還學着煲些清淡滋養的湯,每天去照料和探望。
圖片|其弈工作室 ©
錢曾對楊說「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如今他們一生陪伴,便已經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證明了。
隨着女兒的離世,病重多時的錢鍾書也漸漸衰弱,最後一晚仍強睜着眼睛看楊絳,不舍離去。
楊絳溫柔的說「你倦了,閉上眼,睡吧」。
錢鍾書便用家鄉話講:「絳,好好里(好好過)」,離開了塵世。
圖片|雪3飛who ©
楊絳住在只有白牆和水泥地的家裡,「一個人回憶我們仨」。
她按一家人之前討論的那樣,將稿費捐給清華作為「好讀書」獎學金,讓寒門學子也能有機會去母校讀書學習。
因為懂得錢鍾書對學術的看重,她說自己要留下來「打掃」,90歲高齡仍親自整理錢的遺稿,將他的心血保管好。
淡泊而從容的她說「我覺得我這一生並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
只有真正幸福過的人,才能說出這樣感悟。
楊絳每晚睡前會翻翻舊書,看見錢留下的折角、圈點,她跟着細讀。
在她眼裡,錢鍾書從來不是外界眼中單一的面目,毒舌或狂傲。
她說《管錐篇》是個好學深思的鍾書,《槐聚詩存》是「憂世傷生」的鍾書,《圍城》是「痴氣」狂盛的鍾書。
每一個,都是她愛的鍾書。
而她「永遠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
最美好的愛情,千帆過盡,仍是靈魂契合。
錢鍾書曾說:「人生雖痛苦,卻不悲觀……我們甚至於願意慢慢去死」。楊絳懂他,所以待在世間,繼承他的遺願,用淡定與從容,繼續體察人生的風景。
圖片|雪3飛who ©
歲月如白駒過隙,楊絳在百歲時,寫下:
我今天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五年後,她果然「回家」了,回到那個「我們仨」的小家,一家人在天上團聚了。
圖片|Photosynthesis ©
真愛若不動人,世間再無浪漫。
他們從年輕時彼此傾慕,鴻雁傳書,到年老時相攜相伴,彼此懂得,已經擁有了最美好的愛情。
我想我們更應該祝福,他們終於團聚了。
圖片|林宜曉 ©
資料來源:
楊絳《我們仨》
錢鍾書《槐聚詩存》
楊絳《楊絳文集》
物道《他是全中國靈魂最有趣的爸爸》
物道《楊絳與錢鍾書,這世上果然有勢均力敵的愛情》
周小蕾《民國才子,舌尖上的愛戀與才思》
李舒《民國太太的廚房》
紀錄片《錢鍾書的痴與狂》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