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手機為濫觴,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產品正在變得智能起來,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智能冰箱……就連門鎖也不例外。
除了常見的鑰匙,智能門鎖還可以使用指紋、密碼等眾多方式解鎖,甚至可與手機聯動進行遠程操控。顯而易見,在一個觸手可及的未來,智能門鎖或許將成為普通用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
不過,智能手機行業每隔一段時間總要發生用戶資料被泄事件,於是,在一切皆智能的時代,「安全」就更成為了一個全民關注的話題。
安全,對於智能門鎖更為關鍵。畢竟它們的可靠性關乎一個家庭的安全。某種意義上,一個安全可靠的智能門鎖將是未來智能家庭生活的前提和關鍵。
但本該是安全衛士的智能門鎖目前足夠可靠嗎?答案可能不這麼樂觀。
近日一則有關智能門鎖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
一個人手持特斯拉線圈在智能門鎖前隨便晃了兩下,於是這個門鎖便被打開了,整個過程可謂不費吹灰之力。更讓智能門鎖用戶惶恐的是,這位上傳視頻的用戶還表示,他們測試了六七個智能門鎖,有兩個打不開,其餘都輕鬆打開。甚至有說法稱,90% 的國產智能門鎖都能在 15 秒之內打開。
無獨有偶,在某寶上,一類號稱最快 3 秒開智能門鎖的「小黑盒」也一度在熱賣(現已無法搜到)。而在相關介紹中,這類「小黑盒」的原理與特斯拉線圈實際是相同的。
那麼這則視頻以及「小黑盒」的宣傳究竟是聳人聽聞還是確有其事?很可惜,業內人士說,這是真的。

專註於智能家居產品和智能家居系統的創新型企業 ORVIBO歐瑞博解釋道,這則視頻開鎖原理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情況:
一則,全自動智能鎖因為沒有把手開鎖,靠電機驅動鎖舌,裏面有個按鍵,用於一鍵自動開鎖。 通過特斯拉線圈發射器,強幹擾產生室內按鍵觸發,相當於室內按鍵開鎖。
再則,某些傳統指紋密碼鎖,採用的是中斷方式。 比如:指紋驗證成功後,給 MCU(芯片處理器)的是一個高低電平轉換,這種方式極易受強電磁干擾,產生誤觸發開鎖。
三則,部分指紋密碼鎖設計,門鎖重啟時離合會進行一起先合後離的複位,這是因為鎖體離合結構設計因素,重啟時需要複位。存在的隱患是受強幹擾,導致 MCU 重啟,重啟時離合複位時會先合再離,此時可以開鎖。
特斯拉線圈開鎖的背後是一個行業的野蠻生長
正如開篇所言,「智能」概念跨界到門鎖的時間並不久遠,整個智能門鎖行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成長期。
有數據顯示,2017 年,國內智能門鎖行業湧現了 2000 多個不同的品牌。一個還在快速成長的行業,斷然承受不了如此多的玩家,一時之間難免泥沙俱下,亂象迭出。抄襲、甚至山寨的情況比比皆是,技術不過關的廠家大有人在。
如此這般,出現被特斯拉線圈秒開的門鎖,實際是一種必然。
混亂、無序,如今的智能門鎖行業看上去滿是數年前國產手機的影子。
但如今的智能手機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國產手機不僅佔據了國內的絕大部分市場、走向全球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從真·全面屏到三攝像頭到人工智能,國產手機已經開始引領行業的發展趨勢了。
國產智能手機行業轉變的背後,少不了以技術為基石的國產手機巨頭的努力,華為、OPPO、vivo 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照行業發展邏輯,國產智能門鎖行業也總會像國產手機一樣變得有序,那麼誰將扮演起 HOV 在國產手機中角色呢?
上文提到的ORVIBO歐瑞博或許就是這樣的角色。
相似的「小黑盒」,相同的手法,但這則視頻中的智能門鎖並沒有被打開。這款產品正是ORVIBO歐瑞博T1。
為什麼ORVIBO歐瑞博T1能保持安全?歐瑞博對此解釋道:
ORVIBO歐瑞博T1 的處理器採用串口協議通信,屬於不規則的高低頻組合驅動,數據需要完全匹配才可觸發,所以更加安全,不會被強磁干擾。
簡單地說,ORVIBO歐瑞博T1 的處理器芯片是高端產品,且ORVIBO歐瑞博的檢測標準高、技術過硬。
所以這並非是巧合,對於 T1 研發過程,ORVIBO歐瑞博的產品經理表示,他們的智能門鎖從研發、不斷優化到面市的過程中,早在近期突然爆出的「特斯拉線圈」事件之前,就已經關注和解決強磁干擾的問題。無論是更為合理的門鎖結構設計,還是串口協議通信的 MCU,都是經過全面測試和優化的結果。

以這樣的態度,ORVIBO歐瑞博拿出過關的產品,甚至成為行業標杆,都可能不是意外。
後記
17 年前的 911 事件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悲劇,但它就像一個照妖鏡一般,讓表現不行的手機無處遁形,最終,以安全為主打的黑莓手機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標杆之一。
同樣地,「特斯拉線圈開智能鎖」並非是這個行業的滅頂之災。它也是一面照妖鏡,讓濫竽充數者無處遁形,同時也讓潛心研發的工匠熠熠生輝。
毫無疑問,順利通過小黑盒考驗的ORVIBO歐瑞博正是這樣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