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賀梨萍
隨着COVID-19大流行的持續,越來越多的臨床和研究證據表明,相當大比例COVID-19康復患者的多個器官和系統產生了長期影響。不過,類似研究的隨訪時間相對較短,均不超過1年。而且,在大多數研究中,缺乏感染前健康狀況基線,也缺乏與普通人群進行比較,這也使得難以確定COVID-19患者的康復情況。
中國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報道了不同嚴重程度的新冠住院倖存者在急性COVID-19感染後2年內健康結局的縱向演變。這項迄今最長的新冠患者隨訪研究由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王健偉教授率領的團隊完成。該項研究於北京時間5月12日在線發表於《柳葉刀呼吸醫學》(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題為「COVID-19患者住院治療後2年的健康結局:一項縱向隊列研究」(Health outcomes in people 2 years after surviving hospitalisation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曹彬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一定比例的COVID-19住院倖存者來說,雖然他們可能已經清除了最初的感染,但需要2年多的時間才能從COVID-19中完全康復。」他強調,持續的COVID-19倖存者隨訪,特別是那些有長COVID-19(long COVID)癥狀的人,對於了解疾病的較長病程至關重要,進一步探索康復計劃對恢復也至關重要。
曹彬還提醒道,需要繼續為很大一部分COVID-19患者提供支持,並了解疫苗、新出現的治療方法和新冠病毒突變體如何影響長期健康結果。
研究提到,2020年1月7日至2020年5月29日期間,武漢金銀潭醫院COVID-19患者出院共計2469例。其中1192名倖存者在三次隨訪中完成評估並納入最終分析,其中1119人(94%)在感染後2年接受面對面訪談。隨訪時間包括6個月、12個月和2年。

評估包括6分鐘步行測試(6MWD)、實驗室測試和有關癥狀、精神健康、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HRQoL)、是否重返工作崗位以及出院後的醫療使用的問卷調查。通過比較有和沒有長COVID癥狀的參與者,確定長COVID對生活質量、運動能力、心理健康和醫療保健使用的影響。2年的健康結果由年齡、性別和共病匹配的對照組確定,對照組為無COVID-19感染史的一般人群。
參與者出院時的中位年齡為57歲(48.0-65.0),其中551人(46%)為女性。發病後6個月隨訪中位時間為185.0天(IQR 175.0-197.0),12個月隨訪中位時間為349.0天(337.0-360.0),2年隨訪中位時間為685.0天(675.0-698.0)。


2年內隨訪結果。
研究顯示,最初發病6個月後,68%(777/1149)的參與者報告了至少一種後遺症癥狀;感染2年後,這一比例下降到55%(650/1190)。其中,疲勞或肌肉無力是報告最多的癥狀,從6個月時的52%(593/1151)下降到2年時的30%(357/1190)。
在最初發病2年後,COVID-19患者的健康狀況通常比普通人群差,31%(351/ 1127)報告疲勞或肌肉無力,31%(354/1127)報告睡眠困難。非COVID-19參與者報告這些癥狀的比例則分別為5%(55/1127)和14%(153/1127)。COVID-19患者也更有可能報告一些其他癥狀,包括關節疼痛、心悸、頭暈和頭痛。
在生活質量調查問卷中,相比非COVID-19參與者,COVID-19患者也更經常報告疼痛或不適和焦慮或抑鬱。不過,研究也同時提到,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持續改善,尤其是在焦慮或抑鬱方面:出現焦慮或抑鬱癥狀的個體比例從6個月時的23%(256/1105)下降到2年時的12% (143/1191) 。

長COVID、疲勞或肌無力、焦慮或抑鬱、肺彌散性損傷的危險因素。
研究還進一步分析,大約一半的研究參與者(650/1190)在2年內出現長COVID癥狀,並報告生活質量低於那些沒有長COVID的人。在報告長COVID癥狀的參與者中,心理健康調查問卷顯示,35%(228/650)報告有疼痛或不適,19%(123/650)報告有焦慮或抑鬱。沒有長COVID-19癥狀的患者上述兩項報告比例分別為10%(55/540)和4%(19/540)。長COVID-19癥狀患者也更經常報告他們的行動能力(5%[33/650])或活動水平(4%[24/540])出現問題,而非長COVID-19的參與者(分別為1%[8/540]和2%[10/540])。
研究還提到,長COVID-19參與者在出院後更經常需要衛生保健服務,26%(169/648)報告了門診就診,而非長COVID-19參與者中只有11%(57/538)。長COVID-19參與者的住院率為17%(107/648),高於沒有長COVID-19的參與者的10%(52/538)。
此外,不管最初疾病的嚴重程度如何,89%(438/494)的參與者在2年後重返原來的工作崗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訪2年,危重患者的限制性通氣障礙和肺彌散性損傷負擔明顯高於對照組。
研究團隊最後總結稱,無論最初疾病的嚴重程度如何,COVID-19出院患者的身心健康隨着時間都有改善,大多數人在2年內也重返了工作崗位。然而,癥狀性後遺症的負擔仍然相當高。這些參與者在2年後的健康狀況明顯低於普通人群。
他們提出,需要繼續對這些群體隨訪,以確定長COVID-19的長期自然病程。研究團隊也計劃對該隊列進行年度隨訪。
研究團隊同時提醒,迫切需要探索長COVID的發病機制,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降低長COVID的風險。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