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聽到「過敏」,多數會聯想到急性過敏,像是蕁麻疹、嘴唇腫等急性反應;而慢性過敏發作比較緩慢,通常在接觸到過敏原24至72小時後,才可能會出現頭痛、失眠等各種小毛病,往往因為癥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過,慢性過敏尤其發生在年節期間,由於在這期間大家比較不忌口,因此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容易將過敏食物吃下肚,或是攝取過量高組織胺食材,而誘發身體一連串的不適反應。包括過節期間多種餡類的水餃、牛軋糖、花生、棗子等,都可能是潛藏的過敏因素!
長期慢性食物過敏會破壞腸道黏膜功能,使腸黏膜出現間隙,讓過敏原穿過腸壁滲漏進入體內,而誘發過敏反應,形成「過敏、發炎、滲漏、腸道失衡」的惡性循環而出現不適癥狀。只是並非每個人有警覺自己是過敏,甚至很少人知道自己是對哪些食物過敏!
10大過敏原中最常見之一就是小麥、奶製品,偏偏這些食物時常出現在日常主食,像是麵條、水餃、潤餅、義大利面、比薩、漢堡等,尤其甜點中許多都含有麩質,例如:麵包、蛋糕、餅乾、舒芙蕾、甜甜圈、餡餅等。
節日期間常見的零食都可能是過敏原!像是杏仁、腰果、花生等,還有加工零食花生、棗、牛軋糖除了含有過敏原,在無形中也額外吃進糖與油脂。建議如果想吃零食、點心,可以選擇少調味料的開心果、巴西堅果、松子、南瓜子等,或是冰心綠豆糕、銀耳蓮子湯、水果較為健康少負擔。
還有這些「高組織胺食物」 也會誘發過敏及情緒問題。
然而,有些人明明避開過敏原了,還是有不適癥狀,那這時或許可留意是否與吃進「高組織胺」食物有關。當體內組織胺代謝失衡時也會出現類似過敏的癥狀,甚至產生抑鬱、焦慮、失眠等癥狀。尤其年節中有3大類比較容易攝取到的:
1.酒類:酒精發酵原料中含不少的組織胺,經常性頭痛的人更應該避免酒類,包含冬季常吃的薑母鴨、麻油雞也要注意。
2.加工、腌制食品:過年常見的臘肉、香腸、火腿、培根等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成分,不僅會影響消化道、心血管功能,也容易誘發過敏反應。
3.乾貨:蝦米、金針花、白瓜子等,易殘留漂白劑其中的二氧化硫成分也易誘發過敏、氣喘,建議民眾挑選時不要挑顏色太鮮艷、漂亮的,食用時要經過清洗。
專家補充:除了上述食物,柑橘、熟成乳酪、酪梨、可可、帶殼海鮮等也屬於高組織胺食物。每個人對組織胺耐受度及食物過敏原不同,想要吃得開心又健康,不妨從選擇食材上多留心,少吃容易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或腸黏膜的食物,並多觀察自己身體反應,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吃」出健康!
原文原創自榮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轉載,請取得許可並標明出處。有任何疑問,可以點擊頭像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