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2022年10月01日23:28:42 熱門 1430

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

中國人的浪漫,最美之處就在於

敢想

且能做成

「神十三」成功返回時,有人在相關直播評論區留言:「在預定時間和地點精準回家,連直播信號都安排得恰到好處。這是中國航天技術成熟的標誌。」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就在這十年里,你不知道的那些細節里。

紅色的,藍色的

平安凱旋後,航天員王亞平發佈的第一條朋友圈配圖裡,藍天之下,小太空人手扶着紅旗。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神十三」載人飛行任務成功,返回地球後王亞平發的第一條朋友圈

紅與藍,曾多次被用來描述她的人生。

作為出生於山東煙台的姑娘,王亞平小時候家裡種了好多櫻桃樹,一札札紅色閃動在她家的房前、屋後,和她的整個童年。紅色成了她喜歡的顏色。

吃着紅櫻桃長大的王亞平,從幫家裡干農活開始就經常被誇讚,比同齡女孩「利索得多」。成長中,她的體育天賦漸顯。高三時,八年未招女飛行員的空軍開始招募第七批女飛行員,作為體育特長生,同時也是理科班級里唯一不戴眼鏡的女生,她一路過關斬將「殺」到最後。

從軍校畢業後,王亞平成為武漢空軍部隊的一名運輸機飛行員。2008年,她曾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重大任務。中國空軍飛行員的飛行服都是藍色系,她最愛穿的是一件天藍色飛行皮夾克。

2010年,王亞平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她身上的服裝藍色更深了,左胸口還有一面五星紅旗。兩年後,她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最終沒有被選中。作為中國首位女航天員上天的,是與她同一批入選航天員的劉洋

無獨有偶,劉洋也有着被紅與藍形容着的人生。

她曾在採訪中清楚地記得,小學時獲得象棋比賽冠軍,她得到了一本紅色的證書和一套藍色包裝的小象棋。

中學時期,穿的校服也是紅藍相間的。家裡地方小,母親為了讓她學習,特意設計了一張藍色的書桌:將橫開的書櫃門改為下開,需要看書的時候就將門板打開。10厘米寬的藍色門板上經常映着一張紅撲撲的臉。

後來,她也穿上了那件天藍色的皮夾克,把夢從10厘米的書桌一步步做到了無垠的太空。

在航天員大隊成立23周年那天,她說飛天夢不僅是自己的夢,也是大家的夢,它讓大家成了守望相助的一家人。

從十年前劉洋上天到如今王亞平的又一次凱旋,兩位女航天員創造的歷史裏,穿引着紅色與藍色細密的針腳。

飛天的,等待的

2016年,神舟十一號上天。艙內景海鵬陳冬「爽不爽」的一番對話刷屏。50歲這一年,景海鵬第三次出征太空。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對此,曾和他合作過的劉洋並不驚訝。

神九」剛返回不久,在他們還沒來得及修整喘息時,劉洋敲開他的門,看到了滿屋的學習資料。他在為下次任務做準備。

「可『神十』任務我們按規定不能參加選拔呀?」 「那還有下次呢,還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景海鵬從沒放棄過跑贏時間。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景海鵬和陳冬在「神十一」出征儀式上。宿東 攝

小學五年級,個子不高的他為加入學校籃球隊,每晚抱着從鄰居家借來的破籃球練習投籃。成為飛行學員後,不會游泳的他用一周的時間將游泳成績提升到優秀。1998年成為中國首批預備航天員後,他在5年內完成8大類上百個課目的專業技能訓練。

「神十一」發射前一天,總指揮部會議上宣布,景海鵬將第三次遨遊太空,他再次追上了時間。消息宣布後,他身前的隊友轉過來緊緊抱住他,說了一句:「海鵬,祝賀你!」

整個問天閣大廳寂靜無聲,景海鵬回復了一句「謝謝你,兄弟。」也許他意識到了,這意味着眼前的兄弟,又要經歷一次等待飛天的日子了。

他叫鄧清明,作為與楊利偉和景海鵬一同入選的首批航天員,這是他第三次成為「備份」了。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航天員鄧清明和大學生們合影。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010年,他入選成為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遺憾落選後,他在地面按照手冊,跟天上的航天員一起把所有程序都走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個勾。

受他的影響,女兒鄧滿琪也成為了一名航天人。「神十」發射的前幾天,鄧滿琪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代職,父女二人約定,每天晚飯後,隔着問天閣的圍欄見一面。每次道別時,女兒總是說:「爸爸,你要加油啊!」一次分別後,他從女兒的背影中,感覺到她哭了。他也想哭。

結果,鄧清明最後因為微乎其微的分差再次與夢想擦肩而過。同年的體檢中,他查出了體內的一顆結石,堅持做了兩次超聲波手術才把結石徹底清除。女兒看着爸爸遭罪心疼得掉眼淚,但他後來說,「已經等了16年了,絕不能因為這幾塊小石頭受影響。」

三年後的「神十一」,在離夢想最近的一次,他又成了「備份」。

當年第一批14名航天員中,有5人因超過黃金飛行期在2014年停航停訓。他們有人轉向了研發,有人致力於向大眾科普航天。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中國航天員大隊首批14名航天員。圖片來源:新華網

鄧清明作為一名從未上過天的老兵,仍然在等待飛天的日子。

2021年,短劇《理想照耀中國》里,多次作為備份航天員的主角和女兒在星空下有這樣的對話,「還有很多這個星空的星星,是沒有名字的。」

「這些沒有名字的星星有些比太陽還要炙熱。就是這些沒有名字的星星和有名的星星在一起,才組成了這個璀璨的星空。」

劇集導演曾說,角色沒有原型人物,也不是單指某一個人,而是凝聚着航天員隊伍的心之所往。

神話的,真實的

2013年底,中國把一隻「兔子」送上了月球。

它是中國首輛月球車,專家們從收到的19.31萬份網友投稿中,最終選擇了「玉兔號」為其命名。時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說,中華民族神話傳說中,玉兔善良、純潔,以其命名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場。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圖為行駛中的玉兔號月球車。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官網

玉兔號着陸月面後,微博上一個賬號「月球車玉兔」開始以虛擬的第一人稱發佈玉兔號最新動態。

它的走紅,應該算個意外。

2014年1月25日,「玉兔」號受複雜月面環境的影響,月球車的機構控制出現異常。當天,「月球車玉兔」微博發佈了一條內容:啊……我壞掉了。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這條內容開始被網友們注意到。雖然此前該賬號並無官方認證,但及時專業的內容更新讓大家默認了,「它」應該就是玉兔號「本兔」。

在專家排查故障原因時,賬號也在持續跟進:「本來應該今早開始睡覺……師傅們都在使勁想辦法,不過,我還是有可能熬不過這個月夜了。」

這些內容牽動着上萬關注網友的心。此前的每次航天任務,大家都會在地球上守着電腦或電視,為遠在大氣層外的一次次出艙或對接歡呼雀躍。現在,是每天在微博上互動的「網友」遇到了麻煩,大家紛紛在評論區留言祈福,希望「小兔子」恢復健康。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後來,它就變成了大家持續關心的對象。2014年的元宵節,「月球車玉兔」發了一條「Hi,有人在嗎?」,互動的網友超過26萬。

往後的每次喚醒與沉睡,它都會如約告訴大家,每當又到喚醒期,就會有人早早來叫它「起床」。

直到2016年7月31日,「玉兔」號月球車以超長服役兩年多的成績完成任務,停止工作。微博「月球車玉兔」更新了它的最後一條動態,向大家告別。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這條信息已經變成了樹洞,直到現在,每天都會有人回來探望這位老朋友。

後續,中國又把「玉兔二號」「悟空」和「祝融」送上太空。中國的航天發展,也像這些神話故事和角色一樣,變成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分享,關心着。

最近,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祝融號」年初的一張照片被傳回,對比着陸後第5火星日的照片,它的表面已經蒙上一層沙塵。有網友留言說:太真實了,好像工作了一天的我呀,辛苦了!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祝融號」火星車2021年5月19日(左圖)與2022年1月22日(右圖)狀態對比。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

中國的,世界的,銀河

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最後一片拼圖完成。同年7月,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

在接受採訪時,不少航天工程師都偏愛用「孩子」這個詞稱呼北斗

陶芳是北斗二代地面運控系統自動執勤系統的工程師,這套系統會在衛星出現問題後及時報警,被稱為「北斗聽診器」。

陶芳說,北斗二號就像他們看着長大的孩子,設計一套為孩子身體着想的系統,是「爹媽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與她帶着同樣的感情,北斗人們會稱三種軌道衛星為「北斗三兄弟」,給衛星們起昵稱叫「吉星」、「愛星」和「萌星」。

而孕育「孩子」、陪伴成長的路,從來不好走。

2007年,北斗二號首顆衛星成功發射。2天後,地面清晰接收到衛星信號。那一刻,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導航頻率申請失效的最後期限已不到4個小時。

2011年,第9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遭遇強雷暴天氣。發射場抓住兩次雷暴間大約10分鐘的間隙,點火發射完成任務。

2020年,收官之星原計劃6月16日發射,15日晚工程師緊急發現衛星閥門出現了裂紋。指揮部果斷決策,推遲發射。

好事多磨,如今「北斗」已經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航天能走這條路,同時也說明了我們為什麼要走。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6月23日,中國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胡煦劼 攝

北斗系統建設之初,中國航天人就明確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宇宙是全人類共享的征途,中國的航天,也從不止為了中國。

2022年4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告訴提問的記者,中國空間站是歷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中國空間站歡迎國外的航天員來訪。」

中國航天為什麼能?可能答案在這些你不知道的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晉代志怪小說集《博物志》中講,傳說一個住在海邊的人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乘坐小船,駛到天邊去看一看。他乘舟浮海而去,見到日月星辰,晝夜變換,最終在銀河遇到了牛郎織女。

中國人的浪漫最美之處就在於,敢想,且能做成。我們正在以先鋒者為舟,奉獻者為槳,關注者為浪向天進發。

2022年,中國將實施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目前,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三號組合體狀態良好,正等着迎接下一批夢想者乘坐小舟,劃破銀河而來。

中國新聞網綜合我們的太空微信號、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號、齊魯晚報、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網

來源: 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