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普爾賓還着力挖掘出佩-2的潛能。在航空史上,許多戰機的潛能並不是由設計師而是由前線飛行員發現的,一些設計師甚至感嘆「我都不知道我設計的飛機還能這麼飛」。一開始,蘇軍根據設計師建議和原型機測試的經驗,嚴令前線部隊不得駕駛佩-2進行橫滾飛行。因為這樣的飛行可能會讓飛機掉入尾旋或者失控——畢竟這是一架轟炸機而不是戰鬥機。
地勤人員為佩-2掛裝炸彈
但在一次戰鬥飛行中,一個機組卻違反禁令用橫滾躲避德軍戰機的攔截。普爾賓知道這個事情後,把駕機橫滾的飛行員叫到指揮所。但他並沒有痛斥手下的違規,而是向請教老師一般地向飛行員詢問駕機橫滾時的操作和「佩什卡」的反應。他認為,佩-2的機體設計完全可以承受橫滾的壓力。為了驗證這個想法,他自己親自駕駛佩-2飛到空中,做出了危險的橫滾動作,感受期間的飛機狀況和操作要領。幾天後,普爾賓開始在全團推廣橫滾規避動作,並將這個情況上報上級,請求解除橫滾禁令。普爾賓的想法很現實:只要對戰鬥有用,那麼這個動作就是正確的,沒必要一切都按照教條行事。
這樣的作風在當時蘇軍中是很少見的。蘇軍是一支強調服從、忽視甚至壓制基層部隊主動性的隊伍,戰爭初期許多指揮官只知道等着上級命令打仗,結果貽誤戰機,造成巨大損失。這樣的缺陷直到戰爭中期才有所改善。
普爾賓在冬季與佩-2轟炸機在一起
1941年10月,德軍發起維亞濟馬戰役——即沖向莫斯科的「颱風」行動的第一階段,再次對蘇軍進行大縱深合圍。從南方出擊的古德里安裝甲集群又出乎了蘇軍高層的預料。在匆忙調集地面部隊防禦時,空軍部隊成為了唯一的指望。普爾賓的150團和一些新到前線的佩-2部隊擔任了空襲德軍坦克縱隊的主要任務。戰鬥相當殘酷,德軍不僅增加了地面高炮的密度,還調集了數量龐大的戰鬥機部隊,許多蘇軍機組再也沒能返航……
冬季泥濘之中,蘇軍有時使用馴鹿替代馬匹牽引炸彈
1941年12月,德軍向莫斯科的衝刺在泥濘、嚴寒和蘇軍背水一戰的頑強抵抗前停滯了。12月5日開始,蘇軍三個方面軍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規模宏大的冬季反攻。普爾賓的150團配屬加里寧格勒方面軍,用俯衝轟炸支援地面友軍的行動。許多佩-2已經塗刷了白色的冬季迷彩。事實證明,哪怕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佩-2仍然是一款十分可靠的戰機。不過克里莫夫液冷發動機在冬天的維護要更加麻煩一些,地勤在出擊前要花更多時間為「佩什卡」暖機。
五.「旋轉木馬」
1942年初,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編組所謂的「特別攻擊群」,以讓空軍更好遂行地面支援任務。這樣的攻擊群包括一個裝備佩-2的轟炸機團,兩個裝備伊爾-2的強擊機團,以及兩個用來護航的戰鬥機團,還擁有一些重型轟炸機部隊。單純從數量上看,這樣的部隊實力相當強大,遠遠超過德軍的普通空軍聯隊。但對於當時的蘇軍而言,這樣龐大而且混合了多個機種的部隊根本無法指揮,也很難協調作戰,只能存在於紙面。最終的第一攻擊群是由普爾賓的150團和兩個戰鬥機團編成的「簡化版」。
佩-2機群
普爾賓為部隊制訂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護航戰術和攻擊戰術,以儘可能降低損失、提高打擊威力。首先,護航戰鬥機將分成兩個群。第一群將飛在高空擔任警戒任務,並且與轟炸機編隊拉開一定距離,以儘早發現敵人的攔截戰鬥機,並提防敵機從高空的突襲。第二群則與轟炸機編隊伴飛擔任貼身護衛。
佩-2在之前採用單行縱列或者三機固定編隊的方式進行突擊,作戰效率不夠高。普爾賓則讓部隊採用一種「俯衝轉輪」的戰法。這種戰法後來也被稱作「旋轉木馬」。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在臨近目標時,佩-2由普通的三機楔狀編隊變為單行縱列。發現目標後,編隊在長機帶領下,圍繞敵人地面目標盤旋飛行,找到合適攻擊角度後,長機帶頭俯衝,剩餘戰機保持一定距離跟隨依次俯衝。當長機投下炸彈時,後續機仍在俯衝當中,而當前架飛機完成攻擊拉起脫離時,後續戰機的炸彈又砸在了敵人頭上。全部飛機投彈完畢後,編隊繼續圍繞敵人轉圈,然後再次進行輪番攻擊……直到彈藥用盡或者目標摧毀。
普爾賓和戰友在一起
這種轉圈戰法首先會嚴重干擾地面高炮的瞄準,因為四面八方都是飛機,如果遭遇敵人戰鬥機攔截,佩-2的自衛機槍又可以幾乎無死角的互相掩護。俯衝攻擊時,輪番而下的戰機是十分具有威懾力的,而且間隔投擲的炸彈又可以不停地壓制住地面火力。總而言之,這種「旋轉木馬」對於德軍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實際上,普爾賓的這些想法並不是靈光一閃,也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比如他在地面隱蔽觀察德軍俯衝轟炸機的攻擊步驟時,就發現對手採用了類似的輪狀隊形,很具有威力。而自己經常帶隊出擊,也對部隊的優點和缺點有直觀的感受。學習對手加上自己經驗的總結,最終誕生了這些俯衝戰術。這種戰法首先在150團使用,效果很不錯。蘇空軍高層得知此事後,立即組織後方試驗場對這種戰術進行量化的測試評估,結果也令人滿意,遂在全軍推廣。不僅是佩-2部隊,伊爾-2強擊機也採用了類似戰術,不過用小角度俯衝過場代替了大角度俯衝。德軍將在頭頂上盤旋的伊爾-2強擊機群稱為「死亡的迴旋」。
伊爾-2強擊機空襲德軍車隊
1942年6月底,在粉碎了蘇軍哈爾科夫反攻以後,德軍以第6集團軍為主力發起了掃蕩頓河地區的「藍色」行動。其目的是佔領沃羅涅日,並在頓河彎曲部地區合圍蘇軍重兵集團,佔領斯大林格勒,並最終沖向高加索的石油產地。一年以前的大潰敗再次上演,蘇軍一退再退並遭到慘重損失。大量蘇軍戰機只能不惜傷亡地頻繁出擊,遲滯德軍的進攻步伐。其中150團有效支援了第62集團軍在逆境中的作戰行動,幫助其突破敵軍圍困後撤。150團宣稱摧毀40輛德軍坦克戰車以及50輛普通輪式車。
150團在頓河地區戰鬥中最為搶眼的一次作戰莫過於摧毀了德軍位於莫洛佐夫斯克農場附近的油料儲存站。此地得到大量高炮的掩護,德軍戰鬥機也經常在上空巡邏,要想進行轟炸難度相當大。普爾賓認為,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的儲存點,只需要用一次精確而小規模突擊就可以徹底引爆。如果投入大編隊,既無威力上的必要,又容易暴露目標、遭到更多的攔截。最終這次突襲作戰由普爾賓親自駕機,帶領一架可靠僚機執行。兩架飛機藉助雲層隱蔽快速撲向目標,在德軍還沒來得及反應之前就對準燃料倉庫俯衝投彈,隨後拉起加速逃走。德軍燃料儲存點最終發生連環爆炸,變成一片火海,大量燃料被付之一炬。前線的一個裝甲師因為缺油徹底停擺……
佩-2機組領受命令即將出擊
德軍在8月渡過頓河以後,兵鋒向斯大林格勒快速推進。蘇軍轟炸機被命令向頓河渡口發起輪番突擊,以求摧毀德軍渡河的橋樑。裝備SB-2型轟炸機的蘇軍部隊完全淪為了德軍BF-109戰鬥機和高射炮的活靶子——這種所謂的「快速」戰機在1942年早已老舊不堪,速度也可以被戰鬥機輕鬆追上。一個編隊接着一個編隊的SB-2在空中被打成了燃燒火球,帶着機組乘員一起毀滅……而巨大的犧牲甚至連頓河渡口的邊都沒摸到。
裝備「佩什卡」的部隊也全力出動。不過這次佩-2的「魔力」彷彿失靈了。佩-2速度雖快,但頓河上的橋樑目標實在太小,而且轟炸橋樑只能沿着固定航線縱向俯衝,無法施展「旋轉木馬」戰法。德軍部署的大量高炮以逸待勞,構築了十分密集的高射火力。包括150團在內的部隊都遭到了很大損失。一些浮橋的確被炸斷了,但德軍的工兵部隊又很快將其修復。
因為損失過大,150團在斯大林格勒防禦戰開始後不久就被迫撤到後方修整。隨着戰局的進行,德國第6集團軍被死死地牽制在斯大林格勒。150團的士兵們發現,許多被抽掉回後方重整的部隊在補充完畢後沒有立即回到前線,而是組織高密度的訓練,進一步熟悉裝備和戰法。部隊的編製也得到擴充,手頭的戰機數量更多的。這實際上是在為合圍第6集團軍的冬季大反攻——代號「天王星」的殲滅戰役行動做準備。
蘇軍地面部隊與德軍血戰
1942年11月19日,西南方面軍上千門大炮的怒吼拉來了東線戰場轉折的序幕。在風雪之中,蘇軍坦克集群在步兵的支援下發起突擊……經過一周激戰,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卡拉奇地區會師,將德軍第6集團軍大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合圍!
斯大林格勒進攻戰役初期,因為受到大霧天氣的限制,空軍出動頻率很低。但天空放晴以後,「佩什卡」和伊爾-2們就全力出擊支援地面友軍。150團在回到前線後也積极參与了支援行動。11月23日,普爾賓因為作戰有功榮膺蘇聯英雄勳章——這是當時對一個軍人的最高榮譽。普爾賓沒能看到斯大林格勒德軍集團的徹底覆滅:他在1942年底接到調令,返回後方擔任空軍轟炸機和偵察機檢查局副局長。這個職務主要負責加強轟炸機部隊的訓練工作,普爾賓可以以一個檢查員和教員的身份對向各部隊的指揮官傳授自己的經驗和戰術。這有利於整體提高蘇軍轟炸機部隊的整體作戰水平。之前空軍通過調查發現,不少轟炸機部隊因為人員缺乏經驗,指揮員素質低下,哪怕裝備了速度極快、具備俯衝轟炸能力的佩-2,仍舊用老一套戰術,以密集編隊、慢速高空水平轟炸的方式作戰,不僅讓新裝備的性能無從發揮,更招致了許多毫無意義的傷亡。普爾賓和150團經驗的推廣,以及轟炸機部隊乘員和指揮員的集中培訓,都對提高蘇聯空軍對地支援能力大有裨益。在普爾賓的指導下,航空工廠還對佩-2進行改進,令其具備超過80度角近乎垂直俯衝的能力。
六.大反攻
在結束了後方任職後,普爾賓被晉陞為轟炸航空兵第301師師長——不過老部隊150團仍在自己麾下作戰。1943年7月,蘇德雙方在庫爾斯克爆發激戰。草原上的坦克大戰趨於白熱化。憑藉預先精心構築的多層反坦克防禦陣地以及兵力數量上的優勢,到7月中旬,蘇軍已經擋住了德國銳利裝甲矛頭的進攻,隨後發起反攻。301師的轟炸機們在草原方面軍麾下作戰,配合坦克第5集團軍行動。此時蘇軍飛行員已經熟練掌握了使用佩-2進行快速俯衝轟炸的能力。普爾賓的部隊對德軍後方的坦克集結地、炮兵陣地、橋樑,進行了猛烈而精確的空襲,有效保障了地面友軍的推進。隨着無線電設備的普及,蘇軍也開始初步具備由地面前進引導員直接召喚空中支援的能力,這讓轟炸的時效性和精確性有了很大提高。蘇軍戰士們曾飽嘗德軍「斯圖卡」的苦頭,現在輪到讓對手嘗嘗俯衝轟炸的炸彈了!
佩-2在機場進行戰前補給
1943年秋,蘇軍四個方面軍吹響了向第聶伯河進軍、解放基輔的號角!一輪接一輪怒濤般的反擊狠狠地砸在德軍身上。普爾賓在當時再次晉陞,擔任轟炸航空兵第1軍司令員!已經成為將軍的普爾賓必須要承擔更多的指揮和行政任務,有許多時候不得不被「困」在地面指揮所里。而且他還必須對整個航空軍的訓練工作負責。不過只要有機會,他仍舊會帶隊出擊——他認為藍天才是自己真正的戰場!
普爾賓在第聶伯河戰役期間用一次傳奇戰鬥讓屬下見識了軍長的威力。10月12日,普爾賓帶領17架佩-2編隊出擊,在轟炸完地面目標返航途中,他們意外遭遇了一群同行:18架德軍JU-87D「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正所謂同行相遇意外眼紅,普爾賓下令向德國人發起進攻!蘇軍的護航戰鬥機與德國護航戰鬥機很快扭打成了一團,短時間內難分勝負,「佩什卡」們乘着這個機會直撲「斯圖卡」——一場俯衝轟炸機之間的對決開始了!
「斯圖卡」雖然是俯衝轟炸機的「老前輩」,但無論是速度還是武備都完全落後於佩-2,更何況佩-2本來是被當做重型戰鬥機設計的。兩架「斯圖卡」在一輪掠襲中很快被打成了火球,剩餘的見勢不妙,立即拋棄炸彈降低高度逃竄,試圖回到友軍戰線得到幫助。「佩什卡」們則死死咬住德國人不放,憑藉高速對準敵軍發起一輪又一輪的進攻……普爾賓很輕鬆地把一架「斯圖卡」套入了瞄準環,在距離敵機幾十米的地方用一次短促卻兇悍的機頭機槍齊射將對手凌空打碎,殘骸甚至差點撞到了普爾賓的座機——這樣近距離射擊可以取得極高的命中率,敵人幾乎無法逃脫。
蘇軍後來佔領了這個機場,發現了被擊落「斯圖卡」的殘骸
普爾賓和的編隊不願意讓敵人逃掉,一直追到了德軍機場上空。佩-2無視地面高炮的威脅繼續對「斯圖卡」進行蹂躪。很尷尬的是,德軍編隊本來是想回到機場得到友軍掩護的,但真巧這時另外一支「斯圖卡」編隊正在起飛。「佩什卡」們迅速俯衝,給這群毫無還手之力的目標降去滅頂之災,有幾架「斯圖卡」剛剛離開跑道就被揍回到了地上,炸成一團燃燒的殘骸……有兩架「斯圖卡」為躲避蘇軍慌不擇路,竟迎頭撞在了一起。普爾賓的部隊一直打到機槍彈藥耗盡才離開……後來統計,有13架「斯圖卡」被擊落,多架被打傷,而蘇軍只損失了一架佩-2。普爾賓一個人就斬落了兩架「斯圖卡」。轟炸航空兵第1軍的很多士兵感嘆,軍長不僅是個俯衝轟炸專家,打起空戰來也是把好手。普爾賓已經在蘇軍俯衝轟炸機部隊中成為了偶像般的人物。
蘇軍士兵與前來交流的美軍觀察員在佩-2前合影
普爾賓特別注意對新飛行員的培訓。不僅在地面傳授技術,甚至專門讓新手擔任自己的僚機參戰。在轟炸航空兵第1軍中,形成了良性的「老帶新」訓練和作戰模式,讓新飛行員最初的戰鬥任務均得到老兵的帶領和掩護。根據統計,飛行員戰死率最高的階段就是作為新手剛剛投入戰場時,因為缺乏經驗很容易成為對手的獵物,而只要積累了1個月或者數個月的經驗,戰場存活率就會大為提高。在脆弱的新手期如果得到老手的幫助和掩護,那麼很多新飛行員都可以倖存。這不僅有利於提高部隊的士氣,降低損失,而且可積累、壯大有經驗的飛行員,避免陷入「損失—補充—再損失—再補充」的惡性循環。
隨着戰局的逆轉和軍工生產能力的爆發,蘇軍前線航空兵部隊的編製也得以擴充。如一個轟炸航空師可以擁有3-4個轟炸機團,一個團的飛機數量在50—80架。比起捉襟見肘的1942年,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普爾賓獲得少將軍銜後拍攝的工作照
1944年2月,轟炸航空兵第1軍被授予「近衛」的光榮稱號,改名為近衛轟炸航空兵第2軍。1943—1944年的冬季和春季,普爾賓的部隊又參加了基洛夫格勒戰役、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烏曼—博托沙尼戰役。在大雪和融雪季節的泥濘中,蘇軍炮兵的調動受到很大幹擾,對空軍支援的需求也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蘇軍地面部隊推進速度很快,空軍機場也必須不停前移才能保障對地支援。而德軍在撤退時往往破壞現有機場,許多蘇軍飛機只能利用臨時建設的野戰機場起飛,與泥濘的跑道作鬥爭是常有的事情。不過好在佩-2足夠皮實,經得起野戰機場的顛簸和惡劣環境。
七.凱歌高奏
1944年6月22日,蘇軍發起了旨在殲滅德中央集團軍群的「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四個方面軍的鐵拳狠狠砸在了盤踞在白俄羅斯的德軍身上。7月4日,白俄羅斯第1、3方面軍在明斯克會師。到7月中旬,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已經慘遭殲滅。蘇軍開始向波羅的海沿岸和波蘭發展勝利。
1944年夏季反攻中的蘇軍坦克部隊
白俄羅斯的勝利為戰線南部的後續行動打了了基礎。1944年7月13日,科涅夫元帥麾下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發起旨在解放西烏克蘭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戰役開始時蘇軍遭到當面德軍的激烈抵抗,推進速度被嚴重遲滯。位於方面軍右翼的第60集團軍好不容易打開了一個突破口,雷巴爾科將軍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從此處投入縱深交戰後卻遭到德軍裝甲部隊的猛烈反擊,情況危急!
科涅夫命令空軍部隊盡全力對德軍進行空襲,以減輕地面部隊壓力。普爾賓的近衛轟炸航空兵第2軍、友鄰的轟炸航空兵第4軍等部隊以密集出擊架次投入交戰!其中,普爾賓手下的「佩什卡」們對正在增援前線的德軍第8裝甲師進行了猛烈轟炸,「旋轉木馬」在德軍裝甲縱隊的頭頂飛舞起來,德國坦克、卡車和運兵車被炸成一片火海。根據德軍的統計,第8裝甲師在遭到輪番空襲以後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戰鬥力折損過半。
被空襲摧毀的德軍自行火炮
7月15日,更大的災難降臨到了在普魯高地區集結的德軍裝甲部隊頭上。從近衛轟炸航空兵第2軍和轟炸航空兵第4、8軍抽調的120架佩-2轟炸機組成多個編隊,呼嘯着向德國人撲去。蘇軍作戰計劃制訂得十分周密,在地面設有多個引導點,每個編隊間隔8分鐘投入作戰,既保證對地面德軍有足夠的壓力,又防止出現大量戰機短時間擁擠在狹窄空域造成的混亂。普爾賓也駕駛一架佩-2親自帶隊出擊。
佩-2空襲德軍裝甲部隊卸車的火車站
抵達目標空域後,護航戰鬥機與轟炸機群脫離,在高空擔任警戒任務。大量佩-2組成一個又一個「旋轉木馬」陣型,隨後開始向著德軍發起猛烈攻擊!整個戰場被俯衝的呼嘯、爆炸、濃煙所充斥,德國人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炸彈如同雨點般精確地砸了過來。平均每架佩-2要進行4次俯衝攻擊,不少德軍坦克和車輛都被炸成了火球。一個俯衝轟炸機編隊彈藥耗盡以後,下一個編隊接踵而至,在空中管制員的指揮下繼續空襲。全部佩-2退場後,水平轟炸機又從中高空進行覆蓋投彈,最後伊爾-2強擊機群又從低空進行補充打擊。根據統計,在7月15日一天,蘇軍就出動了3500架次戰機用來攻擊德軍坦克部隊。猛烈的空襲保障了脆弱的「科爾托夫走廊」的安全,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和後續投入戰鬥的坦克第4集團軍得以渡過危機,衝破當面德軍的防禦,向縱深發展勝利……
八.鶴群
戰爭進行到1945年時,戰火已經燒到了德國本土。毫無疑問,德國人的「千年帝國」將在復仇的烈焰中毀滅。戰爭將在柏林終結。普爾賓因為帶領近衛轟炸航空兵第2軍作戰所建立的巨大功勛,被提名獲得第二次蘇聯英雄稱號。
普爾賓將軍最後搭乘座機的還原側視彩圖
1945年1月維斯瓦—奧得河戰役發起以後,普爾賓的部隊在科涅夫麾下繼續作戰,在解放克拉科夫等地的作戰中再次立功。但誰也沒有想到,經歷了4年戰火,從1941年的邊境交戰一路打過來的普爾賓卻最終在布雷斯勞折翼……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就這樣出現了……普爾賓和領航員在座機劇烈的爆炸中當場戰死,但無線電操縱員(兼后座機場手)M·扎魯金在飛機墜毀前幸運的跳傘。他隨後被德軍俘虜,不過因為蘇軍地面部隊的勝利推進很快獲釋。
今天佇立着的普爾賓將軍雕像
1945年4月,普爾賓被追授第二枚蘇聯英雄勳章。他戰死在勝利前夕,戰死在黎明之際。他的戰友們最終衝進了柏林,「佩什卡」怒吼着撲向那惡魔的巢穴,也走向勝利的殿堂……
戰死的軍人如同鶴群般飛走,這是俄羅斯準備建築的衛國戰爭紀念雕塑概念圖
衛國戰爭勝利25年後的1970年,一首名為《鶴群》的安魂曲在老兵聚會上奏響:「那些軍人沒有從流血的戰場上歸來,他們埋在異鄉土地上,變成白鶴從遙遠的戰爭歲月飛來……疲憊鶴群飛翔,飛在那黃昏和薄霧中,那隊列中有一個空當,或許是為我留的地方……」演奏完成後,台下的科涅夫元帥和眾多老兵眼中閃着淚光……普爾賓將軍,或許也化為那白鶴,飛向了遠離戰火的地方,他永遠和他的「佩什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