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運公司「躺着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9月27日,Freightos波羅的海集裝箱運價指數(FBX)顯示,全球集裝箱運價為4085美元/FEU,相較於去年最高點已跌去63%。其中,中國/遠東—北美西海岸航線運價,更是較去年最高運價水平下跌85.7%。而德路里的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WCI)已連續29周下降。
九派財經從某貨代公司獲取的報價顯示,截至9月29日,從深圳蛇口到美西的20英尺集裝箱運價已降至2650美元,和今年3月份2.36萬美元的高位相比,同樣蒸發了近88%。「去年幾乎是一箱難求,有錢都買不到,現在要找齊裝滿一艘船的貨都難。」該貨代公司的員工告訴九派財經,如今打開價格表,價格清一色都是下調。
亞洲地區的海運價格同樣直線跳水。「像去越南胡志明市的,海運費甚至可以做到免費。」廣東某海運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九派財經。原達飛輪船(中國)副總裁郭紹海更是直言,扣除低硫燃油附加費,中國到東南亞越南、泰國等地的實際運價是負值。
受整體市場低迷影響,國內主要集裝箱航運公司股價也大幅下跌。9月29日,中遠海控(601919.SH)收報11.08元/股,較年內高點下跌4成;東方海外國際(00316.HK)收報135.2港元/股,較年內高點下跌超5成。
本是外貿行業的「金九銀十」旺季,為何海運市場卻透露出陣陣「寒意」?
需求降溫,供給猛增
外部大環境的振蕩,直接體現在了海運價格上。
此前,由於疫情導致供應鏈斷裂,多個國家發生了「囤貨潮」,這也導致去年海運費用大漲。而今年,海外消費需求開始下降,終端商家則急需去庫存化。
數據顯示,從2021年10月開始,美國零售商品庫存就在持續升高。其中,梅西百貨的庫存周轉率同比增長了9%,庫存同比增長17%;家得寶今年5月的庫存同比增長31.91%;沃爾瑪的庫存水平也較2021年同期上漲了33%。
美國各大零售商紛紛表示接下來要取消或減少訂單,並重點開始「去庫存」。8月,沃爾瑪公司表示取消數十億美元訂單;零售商塔吉特表示取消了超15億美元訂單。
延展到海運公司上,體現為外部訂貨量持續疲軟、艙位需求減弱。近期中國貿促會針對500多家企業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62.5%的企業表示,訂單不穩定,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一些企業期待恢復國內辦展和放開境外參展,以獲取更多訂單。
「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公司內部也是一樣,忙的很忙,閑的很閑。」貨代傑森告訴九派財經,最痛苦的是去年進來的新人,沒有客戶積累,不是說業績從10萬掉5萬,而是直接0。此種情況下,運價自然「退燒」。
此外,海運價格暴跌,也與供給方面的猛增有關。
疫情以來,不少老牌航運公司陸續加訂新船,帶來了運力提升。中遠海控4次下單造船,手持新訂單達到34艘集裝箱船、59萬標準箱;地中海航運今年共下單訂造了42艘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價值超過60億美元......專業機構克拉克森預計,今年集裝箱船隊運力規模將同比增長3.7%,2023年將再增長8.1%。
貨代市場同樣收穫了十年來最快增長,在2021年達11.2%,行業湧入大量從業者。上述海運公司工作人員稱,近期不少貨代開始「搶貨」(一種銷售方式,即用低價來攬貨),少數「零運價」、「負運價」的現象也由此產生。
供給端卻難以剎車,需求卻趨於降溫,當下的海運業務已經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
暴利不再持續
不少從業者認為,即便海運價格已經連續數十周暴跌,當前價格仍在合理區間範圍,屬於暴漲後的理性回歸。
以美西航線的價格為例,如今的報價,仍然比2019年8月的1395美元高出2-3倍。有從業者告訴九派財經,「不能只看表面,中遠海控股價都從一塊多漲到最高二十多,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只能說悶聲發大財。」
疫情以來,海運業務一躍成為外人眼中的「暴利」行業。
全球海運巨頭馬士基集團財報披露,該公司2021年全年營收為620億美元,同比增長55%,全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了兩倍,達到創紀錄的240億美元。
其他全球主要船公司也迎來了業績暴漲。赫伯羅特在2021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128億美元,同比增長316.1%;而達飛集團2021年的凈利潤更是同比大漲超過900%。
但這並不意味着海運公司就能坐享其成。
去年,海運價格處於高位,不少出口企業為了控制物流成本,選擇與船運公司簽訂長期協議,以此獲得低於當時市場的運價,然而隨着當下海運價格暴跌,長協價格與現貨價格已經出現了嚴重倒掛,市場上開始集中出現毀約潮,要求與航運公司重新擬定長協。
對此,陽明海運業務長張紹豐表示,5月份時對運價企穩過於樂觀,市場下行超出預期,集運公司的確面臨被託運人要求重新協商合同運價的壓力。
此外,上述多餘的運力也成為問題。截至8月,全球共有927艘未完工集裝箱船舶訂單,合計703.4萬TEU,占現有總運力27%,是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總運力的1.4倍,這部分新船會在2023-2025年集中下水。
船多貨少的情況,無疑會進一步加大船公司運營和維護的成本。
對此,美森輪船公司管理層日前表示,在過去兩個月里,市場下行壓力更大,也更加沒有秩序。日前,美森輪船已宣布將在今年10月,撤掉去年剛建設的中國至北美西海岸第三個航線服務航線——CCX。
德魯里的數據顯示,9月19日至10月23日,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亞洲-北歐和亞洲-地中海等主要航線總共750個預定航次中,已有122次航行宣告取消,取消率創下歷史新高。
有從業者認為,後續運價跌勢預計將有所放緩,即便海運價格會反彈,也只是階段性的。從中長期的角度看,運價的弱勢周期已成定局。
九派財經 郭梓昊
【來源:九派財經】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