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的自殺重擊了上海這個城市。
她得到了一場舉城矚目的葬禮,短短三天,萬國殯儀館人人爭睹她最後的面容;舉殯之日,有三十多萬人在道路兩旁為她哀悼。
人們因為這個精彩生命的逝去而感到無比難過。
從那天報紙的記錄可以知道,膠州路人山人海,租界出動大批警察來保證秩序的順暢,在電影界,這是前所未見的。
《紐約時報》駐滬記者將當時的場景描述成「是世界最偉大的葬禮」。
阮玲玉
而這樣的情形所能說明的,除了人們對阮玲玉銀幕形象的無限懷念,更有一份憤恨。
而對於很多和阮玲玉一起工作過的導演們來說,他們所看到的是電影中的悲劇變成了現實:主人公用自己鮮活的生命喚醒了銀幕上偉大的悲劇力量。
魯迅、聶紺弩、柯靈等當時的文人名士在阮玲玉辭世後集體寫文以悼念,感嘆天妒紅顏,有病在身的魯迅先生以趙令儀的筆名,發佈了《論「人言可畏」》這篇文章,表揚「頗有名,卻無力」的女演員可以稱作是「勇者」,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導致阮玲玉悲慘人生的根本原因。
阮玲玉
阮玲玉的自我了結使悲痛之中的上海市民聯想到電影《新女性》落幕時她那「我要活啊!我要活啊!」的聲嘶力竭的喊叫,它表達了「新女性」們對活着的真實期盼阮玲玉之悲劇,如今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但是現在,仍有不計其數的人為之感慨。
直至今天,阮玲玉的世界仍像一個不允許別人隨便打擾的地方,很少有人敢走進去窺探,連溫柔細密的關錦鵬和張曼玉,也只能帶着對她的祟敬,小心謹慎地雕琢着這個女子的形象。
晦暗的旗袍,細緻的面容,凄楚的神色……阮玲玉如曇花一般帶着寂寞的芳香。
如今,更多的人憑藉著《阮玲玉》這部哀傷至極的電影來了解當年的女子。
阮玲玉
如今熒幕上的阮玲玉與那個時代的阮玲玉就像兩個隔空對話的人,明晰卻飄渺。
儘管人們在熒幕上能夠看到阮玲玉的悲慘經歷但阮玲玉那時的惆悵、悲傷的心境人們恐怕也再難還原。
雖然在電影熒幕上,阮玲玉綻開了嬌艷的人生之花,但是她自己的生活中卻充滿了苦澀。
電影《阮玲玉》中,有一首主題曲,歌曲名字叫作《葬心》:「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舊緣該了難了,換滿心哀……」
在演唱者黃鶯鶯帶着古典音調的細膩歌聲中,阮玲玉的凄楚,在相距幾十年後的今天,仍舊觸動人們的心弦。
您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您關注一下@唯心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