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浦區創業的上海妮波餐飲有限公司創始人吳萍居家已有月余,公司旗下兩家甜品店「Bunny Wonderland」也閉門多時。許多同行做起了社區團購,吳萍卻只能「望洋興嘆」:「原料、設備都在店裡,員工隔離在家,還能怎麼辦呢?我們擰不過大品牌,和獨立咖啡館的命運是相通的。」
一個月來,營收為零,房租、人工等成本還得咬牙扛着。在疫情之下的上海,吳萍面臨的困境也是各行各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處境的縮影。好在,許多創業者經歷過最初的焦慮後,努力展開自救,同時也得到了市人社局等公共部門的援救。
如今,隨着疫情形勢穩中向好,他們有個共同的心愿:企業要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好。
「老闆你要撐住啊!」
3月中旬,位於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的「Bunny Wonderland」門店因為疫情暫停營業。閉店不僅使營業額減少,還導致曝光量的下跌。吳萍眼看這家門店在外賣平台上的排名「一路咔咔往下掉」,從原先1000多家店裡的十多名,掉到了「看不見的地方」。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完了呀!」吳萍感到一陣絕望。「80後」的她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出於對烘焙的愛好,她開了兩家甜品店,一家位於斜土東路,一家位於蘇州河畔的衍慶里。
吳萍介紹,店裡的北海道海鹽麵包、美式咖啡等在點評網站上的排名都很靠前。憑藉出色的口味和良好的選址,疫情前「Bunny Wonderland」的經營狀況相當不錯。為此,她甚至動了再度擴張的念頭。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她當頭一棒。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最多半個月的封控,竟然持續了一個多月,整座城市也按下了暫停鍵。現在10名員工都在家裡隔離,吳萍給他們發了基本工資,挨個詢問生活有沒有困難,「有的話,我盡量能幫就幫點」。特殊時期,員工也給她打氣:「老闆你要撐住啊!」

吳萍和員工的對話
不止餐飲行業,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2019年,還是東華大學在校學生的房雪夢創辦了上海辰曦制服有限公司,致力於設計生產團體制服。三年多來,公司業務規模穩步擴大,和不少企業、高校以及社會團體建立了合作關係。「團體制服每年都要更新換代,所以我們的訂單量一直很穩定。」房雪夢說,每年年後的兩三個月,企業、學校開始運轉,正是訂單旺季。但是疫情一來,預期訂單全都取消了,「待在家裡感覺特別無力」。
本以為封控很快就會結束,房雪夢把U盾留在工作室,當需要結清貨款時才意識到無法使用公司賬戶,只能靠自己手頭的流動資金進行周轉,「手頭有點緊張,不過也還算過得去」。

辰曦制服設計作品
市就業促進中心創業指導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創業者最普遍的困難在於現金流和心理焦慮問題。
「發票開不出去,資金很難回籠。」上海六感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邵梅青直言。這是虹口區的一家重點高新科技企業,致力於用遊戲化技術共創設計研發DLM、新零售NLM、用戶價值推進ULM方面數字化、遊戲化、虛擬現實化解決方案,以及投資個性化的整車產品及內容IP。與之合作的主機廠都是廣汽豐田、上汽通用五菱等位於行業前列的廠商。
「以前跟客戶進行業務結算,一個月差不多要開50張發票。現在一張也開不了。」邵梅青說,這就影響了公司現金流的正常運轉,而如果資金鏈斷裂,那麼員工的穩定性也會變差。另外,居家辦公導致溝通效率下降,「比如開發團隊,本來有個bug當場就能解決,現在只能等交了代碼,跑完才發現問題,於是返工率就會變高」,業務拓展更是難以推進。
上海商旅文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同樣面臨現金流的問題。這是一家從事交通樞紐新零售服務、商業設計策劃的企業,業務範圍以長三角為中心,遍及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疫情發生以後,人們出行的需求大幅減少,對我們行業的打擊非常大。」創始人王超提到公司參與設計的京滬高鐵和許多大型機場商業規劃,包括上海虹橋站、南京南站、浦東機場,還有安徽高速公路服務區等等,如今的客流量都不復從前。但是該交的租金、該付的工資,一點也沒減少。
「公司還撐得下去嗎?」在疫情防控最吃勁之際,王超產生過這樣的念頭。
非常時期「及時雨」
對此,市就業促進中心下發了《關於認真落實抗疫期間創業擔保貸款相關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人社部門的各級公共創業服務部門持續做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的宣傳、諮詢和解釋工作,指導創業者在線申請適合的普惠金融產品。
3月底,王超就開始準備創業擔保貸款相關材料了。不過,由於核心認證材料留在公司,辦理要素缺失,也無法履行現場評估機制,所以申請受到了阻礙。所幸,靜安區就業促進中心、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和興業銀行三方多次協商後,決定開闢綠色通道,將原先線下審批流程採用電子審批方式進行,並通過視頻核驗方式實現流程保真。王超說,原本需要耗時至少半個月的流程,這次只花了5個工作日就實現放款落地。4月下旬,貸款到賬,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上海六感科技有限公司
「真沒想到這麼順利。」邵梅青也感慨,為了申請貸款,她向虹口區就業促進中心工作人員求助。過了兩天,對方就回復說「辦好了」。原來,虹口區就業促進中心不僅幫她對接區中小企業中心,解決了小微企業認證問題,還在最短時間內上報市就業促進中心,及時出具了批複,使得公司貸款展期審核得以順利推進。4月22日,公司獲得300萬創業組織擔保貸款。
吳萍和房雪夢也收到了就促中心關於創業擔保貸款的申請提醒。她們手頭還有積蓄,決定暫時不申請貸款。另一個好消息是,吳萍從物業那裡得知承租國企房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免除6個月租金。她說,兩家門店的租金本就不高,處於甜品店能承受的中等水平,「我們已經交了這兩個月的租金,對後續減免手續的實行很放心」。
房雪夢的工作室位於長寧區的「尚創匯」東華大學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面積46平方米,每月租金為3000元。不久前,她也接到了園區免除6個月租金的通知,心裏更是輕鬆不少。

房雪夢在「尚創匯」的工作室
嘉定區的上海遊戲產業孵化器是市創業孵化示範基地,聚集了數百家遊戲、電競、元宇宙等領域的初創企業。負責人陳璐介紹,園區主動落實租金減免政策,目前已為承租房屋的在孵小微企業減免租金171.9萬元。她說,相對其他行業,這些企業受疫情影響不算很大,但也各有各的難處,「希望它們都能存活下來,在我們園區里好好地生長」。
據了解,截至4月30日,全市已有168家市區兩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響應人社部門號召,確定將會減免創業者租金,其中48家已減免租金8505.68萬元。封控期間,全市共審批創業擔保貸款26筆,發放8筆,發放金額1890萬元。
同時,市人社局研究出台了《關於進一步維護當前勞動關係和諧穩定的工作指引》,明確企業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導致暫無工資支付能力的,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同意後,可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一般不超過一個月),這也為不少企業預留了緩衝餘地。
市就業促進中心創業指導處負責人介紹,除了通過保障創業擔保貸款發放、減免創業企業房租、呼籲企業與勞動者共克時艱等舉措,來幫助企業紓解資金困境之外,人社部門還充分發揮各區創業指導師和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的力量,為受疫情影響的創業者和意向創業者提供創業指導幫扶、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創業者渡過難關。

「攜手抗疫——閔行專家團線上融資系列活動」
中建八局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總監劉大雪,正是市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的成員。過去的一個月里,他在參與完成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等設計任務之餘,還為創業者開設了圍繞融資、戰略規劃、財稅規劃等主題的講座、私董會和「線上門診」課。
「我也是從年輕過來的,知道創業有多苦。加上疫情衝擊,現在創業者的壓力更大了。」劉大雪說,創業者在努力克服眼前困難的同時,建議利用這段時間重新考慮企業品牌定位、明確客戶群體,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模式。
疫情過後喜與憂
如創業指導專家所建議,許多創業者開始思考新的方向。
「企業還是要深挖洞、廣積糧。」王超認為,未來公司還將深耕交通樞紐領域,同時也需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他把目光投向了社區商業,「目前社區商業分佈不均,缺乏產業規劃,沒有對一些沿街門面進行核心功能布局,無法很好地發揮基礎規劃配套『最後一公里』的輸血功能」。
在他看來,疫情下凸顯的這些問題,恰為公司業務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把實現『最後一公里』功能的一些社區商業,與小區單元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應該是未來比較有前景的一個領域。」
六感科技創始人周海波說,公司的成長有起有落,一旦確定主航道就不會輕易變更,「不過,這次疫情結束以後,我們肯定會重新審視與客戶相關的戰略安排,及時進行調整,而且會更有危機意識,這樣才有能力應對下一個黑天鵝」。

極社空間
處於外灘繁華地段的極社空間,聚集了一批以藝術、美育為主要類型的創業團隊。負責人秦瑋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黃浦區就業促進中心發出倡議,鼓勵園區導師團隊積極與創業者保持溝通,研討項目前期的問題,規划下階段的安排,尋求疫情後的重點推進方向。
鯨鶯傳媒正是其中一個大學生創業項目。這是一家以達人孵化和幫助品牌方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搭建品牌策劃、新媒體運營、電商銷售等全鏈路營銷體系的內容公司。受疫情影響,商家無法開放,達人不能探店,合作方案也就難以繼續推動。
「我們的導師團隊與鯨鶯傳媒團隊一起複盤,規劃新增電商及直播業務,同時推進校園達人的招募和培訓,從而擴大矩陣規模,為本地業務未來的開展提供能力保障。」秦瑋介紹,包括鯨鶯傳媒在內,園區內大部分團隊都在考驗中獲得了成長。
隨着上海疫情形勢總體穩中向好,創業者們也越來越期待全面復工復產的到來。
吳萍在微信上有3個「Bunny Wonderland」粉絲群,每個群差不多有200人。儘管沒有團購,群里還是非常熱鬧,客人們紛紛表達對她家甜品和咖啡的想念。有位顧客告訴吳萍,解封后要一口氣買5個不同口味的蛋糕。「大家都憋壞了。」吳萍說,一旦復工,他們就會加大生產力度,儘力滿足顧客的需求。
不過,她對復工也有一定的擔心,主要集中在供應鏈方面。「我們那些短保期的原料都要過期了,需要儘快進貨,但很多進口原料要通過外貿經銷商來購買,不知道這些供應渠道到時候能不能恢復。」她盼望復工復產後各個渠道都能暢通起來。

在家也沒閑着,吳萍和員工們着手研發更多新產品
王超認為,城市從靜止狀態到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人們的出行需求會逐步爬升,估計6個月後能夠恢復到正常狀態。」對於創業者而言,如何順利度過這個恢復階段,亦是一大挑戰。
「疫情過後,我們還得不斷自我造血、自我修復。」周海波表示。
秦瑋也是一名創業指導專家。他觀察到,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基本能咬牙堅持,發生不能堅持的情況往往是在疫情後的半年,因為「疫情的傷害是在結束後逐步顯現出來」。
為此,他建議創業者在疫情後的一段時間裏開源節流,儘可能減少成本,保持一定的現金流,持續關注用戶需求並深化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完善自身的商業模式,尋求新的增長。
雖然困難重重,創業者們沒有選擇「躺平」。
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是連續創業者:吳萍的第一家店在2020年疫情後倒閉、六感科技是周海波第六次創業的果實……房雪夢創業以後,從「秒睡」變得經常失眠,但她還是願意折騰,願意接受失敗、從頭來過。
「這可能就是創業精神吧!」她笑着說。
欄目主編:張駿
圖片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周程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