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貴池羅城民歌的藝術特色和發展前景

2022年09月28日10:11:10 熱門 1711


淺議貴池羅城民歌的藝術特色和發展前景 - 天天要聞

遊客旅遊觀光

貴池區墩上街道羅城村以「羅城民歌」聞名於世。兩年前,當地依託渚湖姜自然村落的自然資源,着力打造「民歌之鄉•九華驛站」羅城文旅田園綜合體,唱響起新的鄉村振興之歌。

羅城文旅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面積為6.12平方公里,共涉及10個自然村,農戶400餘戶。主要由經濟果林、觀賞花海、觀光小火車、康養民宿、九華天宮度假村、農產品加工及展示中心等部分組成,從2020年4月16號開始建設,總投資約為15億元。

2021年4月19日,在墩上中心學校工作的魏同學邀請我和楊同學一起暢遊了渚湖姜村。羅城文旅田園綜合體項目已經初見規模,種植的金鑫蘋果梨和「紅美人」桔子等特色水果1000多畝,田園花海,美得令人心醉。古村落保護得非常完美,依託古建築,修建了渚湖姜寶山廣場及古銀杏廣場,開發了寶山天洞、地洞,修建了寶山健身步道,進一步提升了渚湖姜村莊環境。魏同學有《渚湖姜村贊》詩一首為證:

天賜寶山分外嬌,千年銀杏入雲霄。溪繞拱橋彈古調,巾幗牌坊品位高。四面青龍相擁抱,竹海吹簫吟歌謠。人傑貴池四大姓,地靈文旅呈英豪。

淺議貴池羅城民歌的藝術特色和發展前景 - 天天要聞

渚湖姜的龍眼泉遠景

2010年,我在池州電大學習時,對貴池羅城民歌的文化傳承、貴池羅城民歌的藝術特色及貴池羅城民歌發展前景等進行了調研,完成了一篇論文。十幾年來,我一直關注羅城的發展變化,現將這篇論文適當地進行了整理,分享如下:

一、貴池羅城民歌的文化傳承

羅城處於池州東南部,四面環山,與佛教聖地九華山相連,在貴池區墩上街道東南許橋、潼溪一帶,約1115戶,3700多人口。這裡水網如織,四周的蝴蝶山、金雞山、船峰山、蓮花山環繞如屏,羅列如城,與許橋之「橋」、潼溪之「溪」、渚湖之「渚」相扣甚緊。古往今來,在這塊熱土上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俊男靚女,傳承着遐邇聞名的非物質文化瑰寶——羅城民歌。

明末清初政治家、池州人吳應箕在《卷園詩集序》中曰:「子邑民歌,誦之十年如一日,此其詩在民間矣」,羅城民歌中也有「一天要是不唱歌,三歲小孩急白頭。」「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給後人解憂愁」歌詞,可見羅城民歌歷史悠久。

安徽有「南歌北舞」之說,其「南歌」即指貴池羅城民歌。新中國成立後,羅城民歌的創作、整理、改編和演唱得到蓬勃發展,各地湧現出在全省、全國享有聲譽的優秀名歌手,姜秀珍是其傑出代表。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姜秀珍為代表的一批民歌手,她們活躍于山野田頭,淋漓盡致地表現時代特色和勞動熱情,並把民歌唱出鄉村,唱響江淮大地,唱進了中南海,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第一代老一輩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羅城民歌曾作為安徽省選送的民歌,參加過第五屆「上海之春」音樂會;省、地、縣等宣傳文化單位都在羅城舉辦過賽歌會,湧現出了一大批民歌新人;羅城民歌參加過三十多次各類賽歌、賽詩會,一本姜秀珍民歌集《山歌唱到北京城》的出版,奠定了羅城民歌在文化歷史上的地位。此後經媒體推介,羅城民歌享譽海外。

羅城民歌,在安徽民歌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民間音樂的組織部分。羅城民歌,伴隨着貴池羅城的歷史,從古代一直唱到今天。

羅城民歌歷史價值在於記錄了不同年代,不同時期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對研究地方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肩背倉果起方》,反映清代末年的衰落、動蕩,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的情景,再有《三丁抽一築長城》、《罵軍閥》等。

羅城民歌由於生長在民間,流行在民間,是一種區域文化,因而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值得研究。

二、貴池羅城民歌的藝術特色

羅城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取材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帶着一身泥土的芳香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走進藝術殿堂。有宣洩辛勤勞碌的歌,如《長工歌》、《上樑歌》等;有反映時政的歌,如《太平軍歌謠十首》、《一見地主冒火花》、《人民公社是金橋》、《山歌唱到北京城》等;有箴言倫理的歌,如《十里亭》、《年輕媳婦靠公婆》、《惜光陰》等;有表達愛情的歌,如《十愛郎》、《曉星起山一盞燈》等;有嬉鬧逗趣的歌,如《罵烏鴉》、《發棵鳥》、《放牛小鬼對山歌》等;有描述歷史傳說的歌,如《唱古人》、《十把扇子綉古人》、《陳總聽我唱山歌》等;有讚揚人文景觀的歌,如《渚湖出個姜百擔》、《貴池十景贊》、《船峰山上多傳奇》等;有歌頌黨、歌頌新生活的歌,如《新農村裡歌聲揚》、《幸福泉》、《思黨恩》、《新編洗菜苔》等等。

羅城民歌特色濃郁,音韻優美,其主要形式有山歌、號子、小調。山歌歌詞多帶即興性,一般為上下結構。羅城民歌,其旋律比較自由、舒展。歌頭歌尾常帶吆喝性腔。演唱形式多為獨唱為主,後來由當代音樂工作者的介入,在原聲腔中配上小快板的旋律,以便在舞台上表演時領唱、伴唱且邊唱邊舞。羅城民歌多為五聲微調式,基本上是「平腔」,這是羅城民歌的特色之一。如在羅城廣為傳唱的《慢趕牛》。

羅城廣為傳唱的號子,它主要是和重體力勞動密切結合。如打硪號子,打油號子、拉滾號子、划船號子等,流行於羅城區域的號子主要有《秧號子》、《九華秧歌》等,其節奏自由,旋律嘹亮、高亢,演唱形式為「一領眾唱」,領腔與和腔一呼一應,交替出現,以兩句歌詞為主,七字一句其襯詞、襯句較多。

羅城民歌之多,當數小調。可謂「滿畈遍野都是歌」。僅曲調,就有近百種。這些小調,形式規整,旋律性強,曲調優美,風格多樣。或樸素、或華麗、或諧趣、或潑辣。類型多樣,題材廣泛。所涉內容,多農事、風俗。常詠唱四季、五更、十愛、十恨、十綉及十二月等包括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分節歌,尤其是青年男女情愛題材,佔有很大比重。可以說,民歌就是民情、民心、民風、民生的本質反映。流行於羅城的小調分為風俗歌、情歌、兒歌及歌舞說唱等。

羅城民歌曲調流暢,結構規整,節奏富於變化。其歌詞具有音樂性和藝術性,通俗生活化,接近人們的情感,為人們樂於傳唱且易於流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電影《三笑》中的「只羨鴛鴦配成雙」唱段就是根據傳唱於羅城的「三姑娘織襪」(又名 「嘆五更」、「姐愛郎」)調填詞而成;其中的「我同你是天湊地拼」即根據羅城民歌的「二姑娘賣餃子」調填詞而成,由此足見羅城民歌的輻射面之廣和影響力之深。

民歌,是一切音樂藝術的最初母體。一般說,在我國歷史的長河裡,每一個時期的音樂文化都有其代表形式。羅城民歌究竟發端何時,肇自何地,自難詳考。但從歷史的縫隙中,也曾透露過一些信息:

唐天寶年間,浪漫派大詩人李白寓游池州時寫下了大量詩作,僅《秋浦歌》就十七首,內中有兩處提及池州民歌。其一如「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那夜歌多定是動人心弦的情歌。再如「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描寫了煉礦工人一邊勞動,一邊放歌,那歌聲在寒冷的水面上震蕩着。

從歷史上敘述「池州儺」 「一是源頭李,二是渚湖姜,三是茅坦杜,四是元四章」的民諺看來,羅城民歌在明朝相當興盛。因為池州儺戲在明嘉隆年間就已盛行,而儺戲的主要腔調之一儺腔就是根據當地的民歌小調發展而成。明朝大文人徐渭在《南詞敘錄》中提及南戲聲腔時說:「夫南曲本市裡之談」;「以村坊小曲而為之」;「取其畸農,市女順口可歌而已」。

現存池州儺戲也有戲聯曰:「村歌社舞,蒙倛諢同方相式」。諸此說明,至少存活了六百多年的池州各宗族的儺戲多吸收了當地的民歌作為自己的主要聲腔即儺腔。渚湖姜的儺戲聲腔亦應如此。據民歌手姜秀珍回憶,她從小就喜歡看家鄉的儺戲,至今,她仍能唱一些儺戲腔調,這些腔調,當然是脫胎於羅城民歌。

三、關於貴池羅城民歌發展前景的思考

上個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由於體制和歷史的原因,羅城民歌走入低谷。但在有識之士和老藝人努力下,羅城民歌還在困境中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池州市把文化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以開掘地方特色文化為切入點,傾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

30年前,全國著名民歌手姜秀珍把民歌唱到北京城,30年後民歌手姜夢玉和她的孫女汪碩的一首山歌《池州的牌坊九十九》出現在第29屆世界音樂大會「國粹與原生態」專場音樂會上。池州民歌枯木逢春,重新復活,羅城民歌引來了普及與發展的好時機。

池州儘管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引來了普及與發展羅城民歌的好時機。但羅城民歌在本地的普及還是令人擔憂的。

第一代民歌手姜秀珍,女,1935年10月生,安徽貴池羅城人,中國民間文化函授大學畢業,中共黨員,全國著名民歌手,國家二級演唱演員。她坦言,資金短缺、後繼無人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公認的難題。隨着老一代歌手的逐年衰老或相繼離世,羅城民歌也面臨後繼乏人、歌聲不在響亮,甚至斷層失傳的窘境。幾十年來,姜秀珍除了培養二代、三代新人外,主要悉心理論上研究,先後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詩刊》《中國文學英文版》《民間文學》等報刊發表了上千首(篇)詩歌、散文。普及與發展羅城民歌僅靠姜秀珍等這些老人帶徒傳藝是滿足不了需求的。

姜夢玉,女,1957年出生於歌鄉羅城,屬於第二代民歌手(今池州市貴池區墩上街道羅城渚湖姜村),初中文化,少年時伯父常教她唱鄉間小曲。她喜歡諸如《細菜台》《手扶欄杆》等優美易唱又好學的民歌。全家人都喜愛羅城民歌,孫女汪碩經常和同台演出。2010年初,在村委會的支持下,同時池州電大及社會各界也給予了大力幫助,姜夢玉和丈夫姜松旺自費在村裡辦起民歌學校,她把傳承羅城民歌當成一種責任。這或許給羅城民歌的普及帶來一絲希望,然而這個民間學校又能持續多久呢?

2006年,羅城民歌列入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並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2007年12月,池州市貴池羅城民歌研究會成立。有了這個研究會,普及和發展羅城民歌就有了更多的希望。不過,研究會如何把群眾性娛樂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將是一個嚴峻的課題。

貴池羅城民歌研究會、民間民歌學校等,應在政府的支持下與羅城民歌發源地周邊的幾個鄉鎮的學校聯手,在充分調查、收集和整理民歌素材的基礎上,編寫羅城民歌的鄉土教材,列入校本課程。第一,編寫羅城民歌史,介紹宣傳羅城民歌;第二,精選羅城民歌編寫音樂教材或加工製作光盤;第三,貴池羅城民歌研究會、民間民歌學校負責對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民歌培訓,這將作為研究會的一項長期工作任務;第四,利用傳統節日,定期舉辦以中小學、幼兒園為主的羅城民歌演唱會。

池州旅遊業已由過去單一的觀光游發展到現在的休閑度假、民俗文化體驗等多種形式的旅遊模式,旅遊的內涵不斷豐富。貴池的儺戲、羅城民歌等都能展示貴池的民俗民情。目前,在建成的旅遊景區中,已有國家4A級九華天池風景區、杏花村古井園景區內都有戲台為遊客提供儺戲、民歌、戲曲表演,受到了遊客的好評。在建成的石門高景區、秀山門大王洞工程中也都建有戲台,通過民俗民歌的表演來進一步展示貴池的地域文化。

貴池羅城地處九華山風景區,有着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因此,當地政府應把普及與發展羅城民歌與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將羅城民歌列入導遊員培訓工作計劃,加強對導遊員民歌素養的培訓;第二,挖掘羅城民歌發源地的旅遊景觀,開展「農家樂」一日游活動;第三,在風景區不僅要建戲台,還要搭建羅城民歌對歌場地,定期舉辦對歌會。

貴池羅城民歌是池州地方文化的瑰寶,與池州的儺戲、青陽腔一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搶救羅城民歌,對羅城民歌進行系統保護、研究、開發,刻不容緩。

近十幾年來,歌手姜秀珍等老藝人主要悉心理論上研究,培養新人往往有限。唱民歌往往是師徒相承,沒有徒弟,也就面臨失傳。歌手姜夢玉等老藝人側重於教唱,對培養新手有益,但少於理論上的研究。希望相關部門要制定學唱羅城民歌獎勵制度,同時對當下的老前輩的製作工藝進行錄像記錄,為後學者留下寶貴的學習資料。

據了解,十年前,就有學唱羅城民歌的小歌手在一些企業家的資助下,被戲劇學校錄取。十幾年來,這些小歌手應該學藝有成。羅城民歌的未來就在他們身上,希望這些小歌手學成後能繼續從事羅城民歌的普及與發展上來。因此,貴池羅城民歌研究會要廣泛吸收會唱民歌的民歌手,開展合作與交流,整理、挖掘羅城民歌,使其發揚光大。

淺議貴池羅城民歌的藝術特色和發展前景 - 天天要聞

渚湖姜的龍眼泉近景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