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時候,我們曾經討論過,在哈爾科夫以南丟掉大範圍控制區域後,普京會考慮用大規模軍事行動打擊烏克蘭,以繼續維持俄羅斯的強大形象。以前在桌面上的賭注越多,普京就越輸不起。而且他已經用實際行動讓我們看到了答案。而且是還是一套組合拳。
首先,俄羅斯這次讓烏克蘭頓涅茨克、盧甘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進行全面公投,決定這四個地方是否要加入俄羅斯版圖,然後克里姆林宮表示對公投全力支持。而前往基輔地區的人,其實就是情感傾向基輔的人不能參加公投。所以公投的結果嘛,你猜你猜你再猜,我相信你一定能猜對。
再有就是俄羅斯公布自開戰以來已經有5000多人陣亡,普京剛剛發表講話,要求開始局部動員,徵召30萬有經驗的預備人員,軍工廠轉入戰時狀態,開始全力生產。
另外,法律方面也同步跟上,要保障戰時的戰場紀律和後方秩序,避免出現混亂。放開國外志願者參加俄軍,並且可以讓他們擁有俄羅斯國籍。
對這一系列行動,我看到有些媒體認為這是普京拿出讓西方害怕的招數,所以西方堅決反對。我覺得還真不能把反對等同於害怕,因為美國很多行動我們也反對,這兩概念非要混在一起,那我們很多態度也沒法解釋明白。
我倒是覺得,俄羅斯的行動會給烏克蘭、歐洲增加不少壓力,但是這是雙刃劍同時也是在棋盤上給俄羅斯緊了一口氣。
首先,俄羅斯以前表示不貪圖烏克蘭領土,讓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獨立,這次又發起四個地區入俄表決,這對俄羅斯非常不利。畢竟用這種方式擴張領土,中國也是一貫反對的,中國現在都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而大國通過軍事力量,讓幾個州搞公投就決定獨立或者併入其它國家,特別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新疆、西藏、蒙古和台灣,如果有人也藉助外部勢力搞公投,我們怎麼辦?法理上是給我們添亂了。所以今天外交部表態說,我們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既然說一貫,意思就是支持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維護聯合國憲章這個態度,現在還沒有變。
對歐洲和美國來說,現在是喜憂參半,俄軍增加30萬總兵力,意味着可以把這些人填充到全國各地,把現役部隊置換出來投入戰場,這是壓力。
但是5000多人陣亡,就能讓普京發佈局部動員令,可能說明要麼就是陣亡數字嚴重縮水,要麼就是普京對俄軍的實力已經很不放心。甚至把烏克蘭四州納入俄羅斯版圖,都有可能是為了方便俄軍大量義務兵投入戰場,因為這樣就不算出國作戰。但是義務兵上戰場是一個大量淘汰生命的過程,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義務兵的大量傷亡反而造成後勤壓力,和對士氣的破壞,這一點美國樂見。斯特列科夫已經抱怨,現在開始局部動員已經太晚,為什麼戰前不先動員。最關鍵一點,對美國來說,普京此舉的後果,會讓北約當中一些反俄不堅決的國家,也不得不堅決,從而進一步凝聚北約。
所以,局部動員之後,如果俄羅斯還不能短期內取得大的勝利,不排除會進一步進行總動員,但是以前戰鬥中發現的裝備落後,軍兵種基本沒有配合這些問題,恐怕也是冰凍三尺,不是動員就能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