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銀行螺絲釘 (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關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前段時間,看到招商銀行,推出了私募基金的定投業務。
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是比較高的,通常需要至少百萬元的資金。
這個門檻下,定投,其實是很吃力的一件事情。
但即便如此,招商銀行還是推薦定投,這也是跟A股的特點有關係。
更好的投資方式
其實,如果想要在A股的股票基金上獲得更好的收益,更好的方式是:在底部一次性投入。
比如說每次出現5星級投資機會的時候,把自己的資金全部一次性投入。
這是收益率更高的方式。
像2013-2014年的A股、2016年初的港股、2018年底的A股等。
不過,熊市底部投入大量資金,這個投資方式,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
我們看一下2018年底2400點低迷的成交量和開戶量,很容易就能知道,實際上,很少有投資者能真的做到「在底部一次性投入」這一點。
這是只有少數成熟投資者,才能做到的行為,真的是極少數。
道理很簡單,為啥做不到呢?
這是因為,當股票市場出現好機會的時候,往往是熊市市場最低迷的階段。
這一階段,沒啥人敢買股票基金。
一次性投入家庭資產的大部分資金,老婆十有八九也不同意。
而且還有一點。
一旦市場上漲,即便是之前在熊市底部買入的投資者,很多也會在回本之後,大批量贖回基金。
實際上,他們持有不到牛市的。
這導致「熊市底部一次性買入,持有到牛市獲利」的策略,實際上無法普及。
最差的投資方式
而最差的投資方式,是追漲。
大量投資者,在牛市4000-5000點開始開戶,買基金。
這些投資者被短期的高收益所吸引,往往是大漲之後才開始投資。
漲的越多,買的越多。
即使基金凈值的漲幅很高,但投資者的收益,其實沒多少。
舉個例子。
比如說今年一隻收益率冠軍的公募基金,上漲了大約100%。
這個基金在2019年2季度末的規模,是5000萬左右。
到了3季度末,規模暴漲到了8.6億。
這個基金,大量的投資者,是在基金已經上漲了80%-90%之後,才進來的。漲的越多,買入的人也越多。
但是基金短期大漲,之後等待投資者的,很有可能是回撤。
過去10年,有70%的投資者,開戶是在2007年牛市和2015年牛市,漲幅越高,買的越多。
這導致了大量的投資者虧損。
適中的投資方式
那麼,比較好的投資方式是什麼呢?
折中的方案是:熊市定投,牛市不追漲。
因為不是在底部一次性投入,所以收益率並不如在五星級時一次性買入那麼好。
但是熊市定投,最後的平均成本價,大概率是在3000點以下。
到了牛市四五千點,不追漲,成本不會提高,最後肯定是賺錢的。
而且定投開始的資金並不多,對投資者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小。
家庭其他成員,也不會太反對。
投入了資金之後,對市場、對基金逐漸有了了解,也有信心堅持下來。
這就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折中方案。
總結
在熊市底部哀鴻遍野的時候,一次性投入大部分身家,完成資產配置。這是收益率更好的方式。
但只有經驗豐富的老手能做到,普通投資者和新手,很難做到。
螺絲釘估值表前面的5星級提示,其實就是給願意在熊市最底部區域,一次性大比例投資的投資者準備的。
如果任由普通投資者自己隨便投資,很有可能是在牛市四五千點,投入最多的資金,從而導致投資出現虧損。
所以最後合適的方案就是:
熊市定投,牛市別追漲。
▼熊市定投
這樣,至少成本價是比較便宜的,到牛市是賺錢的。
更重要的是,開始定投的心理壓力小,因為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全部身家。
所以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採用定投的方式。
▼牛市別追漲
定投的前提是只在熊市定投,如果是在牛市定投,會迅速的拉高成本。
比如早些時候,我們在3200點時,暫停了很多指數基金的定投,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