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到」,一生到!在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土門墩街道退役軍人衝鋒抗「疫」戰場,雖然脫下了軍裝,並沒有忘記軍人的使命。他們用最有力的行動書寫「若有戰,召必回」。
我將無我,不負使命
土門墩街道紀工委書記鄭君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一直紮根於包抓河灣堡社區的抗疫一線戰鬥中,既當「指揮員」,又當「作戰員」。面對疫情,他嚴陣以待,而當河灣堡社區黨委書記所在小區變成封控小區無法外出時,鄭君勇於擔當、共克時艱,走街串巷、入戶走訪,監督執紀,與眾多一線工作者並肩戰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用忙碌的身影、紮實的工作踐行使命和擔當,用堅實的腳步、默默的堅守照亮了胸前的黨徽。正如他朋友圈的一段話:「從未早歸過,只為對得起肩頭那份責任,打好這場防疫戰,願春回人間,生機再現」。
抗「疫」一線「擺渡人」
街道防疫物資保障組默默承擔著後勤保障的重要職責,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堅實後盾。黃渝新就是物資保障組的其中一員,在一線工作的二十幾個日夜裡,物資的裝車、搬運、分裝成了他的規定動作,他如同「陀螺」,旋轉在物資領取倉庫、街道、社區各防疫點,大家總是笑稱他是「黃團長」。曾經好幾次防疫物資都是凌晨2、3點才送到,白天運送物資的他,夜晚又趕回來裝卸物資,整整兩晝夜沒有合眼的「黃團長」見到大家還是會笑着說,「沒事,哪裡需要我,我就在哪裡,搬運物資沒什麼,就怕送慢了、漏掉哪個物資點。」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役軍人,他用樸素的語言、堅強的行為,守護着萬家燈火,守護着這座城市。
當好疫情防控「排頭兵」
「穿上軍裝,我的職責是保家衛國,脫下軍裝我的職責就是服務群眾,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應該時刻保持軍人的本色,發揮好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楊文科是街道的武裝專干,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性格剛硬的他在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時,主動請纓下沉網格,他身穿橄欖綠,協助一線醫務人員做好疫情防控信息登記、驗碼測溫、人員排查、政策宣傳、秩序維護等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成為了群眾身邊最靚麗的風景線。
兒子眼中的「超級」父親
劉小華有着多重身份,他不僅是「蘭州藍護衛者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的隊員、黨員先鋒崗的成員,也是一雙兒女的父親。疫情突襲,劉小華主動請纓、逆行而上,加入社區防疫志願服務隊,參與聯防聯控工作。正當一切按部就班時,他愛人所在的單位封控管理,無法回家,不得以他將年幼的女兒送至孩子姥姥家,留下年僅7歲的兒子獨自在家,日常也只能通過手機關注孩子的動態。當他所在的小區被列為封控小區時,兒子卻對他說,「這幾天爸爸總是在我還未睡醒就出門、睡着才回來,雖然現在你不能陪着我,但我知道你去上班,有很重要的事,要幫老奶奶送菜、要維護秩序、要保衛家園.....你是我的超級、超級爸爸。」
鄭君、黃渝新、楊文科、劉小華,他們彰顯了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的英雄本色,他們是黨員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集中縮影。此次疫情,無數黨員、退役軍人、志願者、民兵衝鋒在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展現「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為了抗疫的勝利,全力以赴、逆流而上,活躍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貢獻着自己的全部力量。(通訊員:馮潔)